声现象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声现象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12-28 21:34:30

文档简介

声现象复习教学案例
柘城县牛成二中 李 贤 超
【教材分析】
通过体检、创设物理环境、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的三要素及噪声的危害。
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学生的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但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
学生对声音比较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利用及噪声的危害缺乏认识。
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响度、音色超声波等抽象概念理解不够。
由以上原因,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是如何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是依靠介质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
(4)知道声音的危害和控制。
了解声音的利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道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网络。
【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叉、示波器、录音机等。
【本章知识网络】1
【教学过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重点与难点解析:
一〉、声音的产生
1. 条件: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不会发出声音的.
2.如图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2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让学生仔细图,教师提出生的传播需要靠什么?真空能传声吗?声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或固体均可以作为声音的传播的介质;能够传声的物质叫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二、声音的传播速度
1. 一些物质中的声速 V/(m∕s)附表(一)
空气(15℃ ) 340
空气(25℃ ) 346
软木 500
煤油(25℃ ) 1324
蒸馏水(25℃ ) 1497
海水(25℃ ) 1531
铜 3810
大理石 3810
枫木 4110
铝 5000
铁、钢 5200
由上表可得出: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声音在空中的速度为340米每秒。
2.例题: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3— 次响声,第一次响声是从————传来的。
回声 如图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高墙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回声达到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耳朵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1)、产生回声的条件:从时间上,回声打到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秒以上;从距离上,发生体距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米。
(2)、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 S=TV∕2 .
三、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
让学生仔细人耳的构造图片:生物课堂上我们已经知道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这种方式叫气导式。
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自已演奏的琴音,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这种方式叫骨传导。4
四、音乐的三要素
重点难点解析:
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小。
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它由振幅的大小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也可以使声音的响度大一些。
音色
它是声音的又一个特征。不同的发声体即使音调、响度相同,但音色也不相同。它是声音的决定性要素。
五、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噪声的来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的等级及单位:分贝是噪声的单位(decibel, 符号是dB)。0 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3.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请欣赏图片: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我国城市环境声强级标准∕dB附表(二)
适 用 范 围 白 天 夜 间
特别需要的安静住宅区 45 35
居民∕文教区 50 45
商业中心区 60 50
工业中心区 65 55
六、声的利用:5请欣赏图片
1.声传递信息:篇幅利用回声定位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及鱼群等。
2.声音传递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
七、板书设计
复习:第一章声现象
1.知识网络:(略)2.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声音
C、真空中也能传声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例2、吉它上有六根长度相等粗细不同的琴弦,它们发出的___________不同。
3一艘轮船以7.5m∕s的速速向码头行驶,船员看清码头上高大建筑时,鸣了一声汽笛,经过2S船上的船员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轮船离码头多远?(当时气温为15℃)
八、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下列不属于利用声获得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可发现松螺栓
B、雷达可以探测敌机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
D、外科医生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下列利用声信息的有( )。
外科医生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蝙蝠通常是夜间活动的,它飞行时发出一种_________,这些声波碰到昆虫反射回来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_______。
列举两个实例: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或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冰山沉没,这件事震惊世界,随即人们提出用声学生方法遥测航道上的冰山,和同学讨论讨论,说一说声音测冰山的道理。
6、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对着障碍物高喊一声,2s后听到回声,则人与障碍物间的距离是多少?
声的利用
从环保角度看
从物理学角度看
来 源
噪 声
危 害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声的传播
声的产生
声 速
声的特征
声现象
音 调
响 度
音 色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心 理
生 理
控 制
在人耳处减弱
- 2 -(共35张PPT)
柘城县牛城二中 李贤超
声现象
声的产生
声的传播
声 速
声的特征
声的利用
噪 声
音 调
响 度
音 色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来 源
危 害
控 制
从物理学角度看
从环保角度看
心 理
生 理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知识网络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蝉是怎样发声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重点难点解析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A
声音靠介质传播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
但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
重点难点解析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固体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液体中次之;
在气体中
传播最慢。生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
最快
空气(15℃ ) 340
空气(25℃ ) 346
软木 500
煤油(25℃ ) 1324
蒸馏水(25℃ ) 1497
海水(25℃ ) 1531
铜 3810
大理石 3810
枫木 4110
铝 5000
铁、钢 5200
一些物质中的声速(m/s)
1.回声产生的条件:(1)回声达到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2) 发声体与障碍物至少17m.
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高墙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回声达到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耳朵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2.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
S=VT∕2
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音色
重点难点解析
1、音调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重点难点解析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快”、“慢”。
2、响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也可以使声音的响度大些。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它与振幅的大小和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重点难点解析
3、音色
它是声音的又一个特征。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重点难点解析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1、声音传递信息
2、声音传递能量
声音传递能量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声音
C、真空中也能传声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A
例2、吉它上有六根长度相等粗细不同的琴弦,
它们发出的( )不同。
音调
例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