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8 19:58: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练习题
一、诗歌鉴赏
阅读《竹里馆》,完成下列题目。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归嵩山作》是王维从济州贬所返回之作。②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
(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______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______的情感。
(2)请结合《归嵩山作》和《竹里馆》的内容,谈谈你对“归”的理解。
链接材料:
竹里馆①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时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
(作者)王维(朝代)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5.《竹里馆》中,诗人描述的景色甚是优美,赏析诗句,正确的是(

A.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发出长啸声“弹琴”还是“长啸”,都难以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B.后两句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示了诗人新颖独到的想象力。
C.“幽”、“深”、“明”三字,在诗歌中都作为形容词运用。
D.这首诗体现诗人热爱隐居生活,但诗人却感到很孤独,“幽篁”、“弹琴”、“明月”等景物陪伴着诗人都没有用。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6.下面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坐幽篁里”意为“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周围环境十分幽静。
B.《竹里馆》后两句,写诗人虽然不知竹林中还有无别人,但有明月相伴就足够了。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特别景致。
D.《约客》诗中有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7.两首诗都写了诗人在夜间的行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春夜洛城闻笛》中的“闻”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9.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描写的情景?
10.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1.比较阅读武元衡的《春兴》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完成题目。

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①春风到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逐:追逐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首诗的题目“春兴”,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下首诗题目中的“洛城”,即作者故乡。
B.上首诗,“春”贯串全诗,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下首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C.上首诗中的“流莺“,即“莺”,流,写出其鸣声婉转。下首诗中的“折柳”,指《折杨柳》,它是汉代乐府曲名。
D.上首诗中“又逐春风到洛城”,“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下首诗中的“何人不起故园情”,
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所展现的画面。
(3)想象、夸张是诗歌常用的手法。请简析想象或夸张的手法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2.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
B.《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C.《春夜洛城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D.《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13.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古诗词阅读
别李浦之京
(唐)王昌龄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14.默写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和岑参《逢入京使》含有“故园”的诗句。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15.“故园今在灞陵西”中“故园”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6.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岑参的《逢入京使》,分析三首诗中“故园”的意思及其蕴含的情感,并谈谈对阅读古诗词方法的发现。
1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古诗阅读。
钱塘逢康元龙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8.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19.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
阅读《逢入京使》,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0.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B.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也有开阔豪迈的胸襟。
D.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有些矛盾。
2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是指________。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3.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于作者赴任途中,入京使是指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B.作者东望故园,亲人远隔,全诗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
C.本诗没有说旅途艰辛,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传语”中。
D.这首诗抓住生活片断,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24.“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5.两首诗都写到了乡思,李白的诗是写伤离惜别的思乡情。岑参写的是________的思乡之情。
2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折柳”指《折杨柳》,歌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B.两诗中的“故园”都是指故乡、家乡。
C.“龙钟”指老年状貌。
D.“凭”是任凭、假托的意思。
阅读韩愈《晚春》一诗,完成小题。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7.诗歌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28.诗的三、四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做简要赏析。
阅读韩愈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9.对以上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
B.《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C.《晚春》一反晚春迟暮之感,诗人体物入微,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万紫千红之春光,寥寥几笔,使人耳目一新。
D.《晚春》一诗“杨花榆荚”因“无才思”,无法为“晚春”添色,只能像飞雪一般失落的漫天遍野地飘舞。
30.韩愈这两首写春天的诗,虽然表达的情感不同,但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用相同手法抒发内心不同情感的。
31.阅读《晚春江晴寄友人》,完成下面各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比较阅读韩愈的《春雪》和《晚春》,完成小题。
春雪
新年①都未有芳华②,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①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②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3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春雪》首句的“都”字流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而不至的急切心情。
B.《春雪》中诗人的感情由怅惘急切变为对白雪的嫌弃,对花开的渴望。
C.《春雪》中的“雪”是真的雪,而《晚春》中的“雪”却是指杨花榆荚。
D.《晚春》是一首写暮春的诗;但诗人未写百花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一反晚春迟暮之感,令人耳目一新。
33.“二月初惊见草芽”的“惊”字值得玩味,请加以赏析。
34.两首诗的三、四两句在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的一代宗师,“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一句引发后人诸多猜测;有人说是对“杨花榆荚”的嘲讽;有人说是对其深层次的赞许,蕴含着生活哲理。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35.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晚春二首·其一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二首·其二

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1)“等闲撩乱走空园”一句中的“空”字用字巧妙,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歌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6.这两首诗中,都各有一句写到了“雪”,哪一句才是真写雪呢?
37.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年都未有芳华”的意思是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句中的“都”写出了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的心情。
B.《春雪》第三、四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得上是神来之笔。“却嫌”“故穿”采用比喻手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
C.《晚春》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D.我们可以透过《晚春》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春晚
[宋]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①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②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释]①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这里喻指落花。②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
38.词中描写了晚春哪些特有的景物?结合诗歌内容概括晚春景色的特点。
3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0.阅读两首古诗,完成表格。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相同点
两首诗描写的时令都是晚春时节。
不同点
景象不同
(1)____、杨榆翻飞
野草茁长、燕子不归、(2)____
情感不同
本诗通过描写草树知道春天将归去,想留住春天的脚步,就连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3)____
41.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首句以“润如酥”来形容初春小雨的细滑润泽,“润”字写出了春雨的可贵。
B.第二句描写了雨后春草远看似有、近看似无的朦胧景象。
C.三、四两句描写了想象的晚春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晚春美丽景象的向往。
D.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早春的特有景色,刻画细腻,后半部分通过对比,抒发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请你阅读古诗《晚春江晴寄友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42.诗人多角度描绘出暮春三月晴江之上极富特色的景物,仰视落日沉沉、___________,遥望___________,俯视春草青葱,真可谓是“一望”尽收眼底。
43.有人说:诗人告诉友人此时此景“不是望乡时”,诗歌最后一句纯粹抒发了诗人沉醉于暮春明丽风光的愉悦之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二、句子默写
44.读下列古诗文句子,将空缺处的原文语句书写在横线上。
(1)请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古代诗歌默写
(1)根据上下句默写。
杨花榆荚无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春》韩愈)?
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 。
(《木兰诗》)?
(2)默写《泊秦淮》,要求字迹工整美观。
泊秦淮杜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王维《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古代描写黄河赞美黄河的诗词举不胜举,请任意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
②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③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④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⑤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⑥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⑦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⑧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8.默写古诗中的名句
(1)补出下列古诗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
①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在王维的《竹里馆》和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任选一首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默写
(1)竹里馆
作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
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④《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乡愁难收、悲切思念亲人之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⑤我多么渴望有一间置于苍翠竹林中的小屋,兴之所至,可以抚琴而歌,那“______,_______”的意境何等惬意!(请选用王维《竹里馆》中诗句填空)
⑥因“柳”谐“留”音,故古人折柳表示送别之情,或盼望亲人归来。《春夜洛城闻笛》中描写此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1.古诗文填空。
(1)《木兰诗》中写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
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2.名句默写。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晚春》中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3.古诗文默写以及写出相应的作者、篇名。
(1)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________)《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__________________》)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6)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7)《木兰诗》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将士们连年征战出生入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4.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竹里馆》一诗中,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了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思乡念亲是古诗词永恒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勾起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情景默写
55.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2)草木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韩愈)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4)《木兰诗》中描绘边塞环境恶劣,军营艰苦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恋和思恋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古诗文默写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④写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参考答案
1.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独坐”“弹琴”“长啸”这几个词语体现了诗人的淡泊心情。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
3.(1)暮禽相还、凄清悲苦
(2)示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此时仕途不顺,政治失意,产生了归隐的心理,而归隐后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生活,传递出了诗人安然闲适的心境。诗人选择“归”,纵然有一些失意无奈,但更是其豁然洒脱,宁静淡泊,热爱自然的人生选择。
【详解】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的意思是“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的意思是“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2)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归嵩山作》的“归”,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在归去的路上心情经历了由悠闲到伤感,最终释然的过程。而《竹里馆》中,也可看到诗人归隐后的生活,虽然有孤独寂寞,但更多的是心境的澄净恬淡,由两首诗可知,“归”正体现诗人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4.A
5.C
【分析】
4.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赏析。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表述错误,还有“弹琴”这个词也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
故选A。
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A.“弹琴”还是“长啸”都能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选项表述错误;
B.“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述错误,这里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
C.表述正确;
D.“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着自己,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C。
6.B
7.《竹里馆》写诗人在夜间的竹林中“独坐、弹琴、长啸”,表现出他淡泊的心态;《约客》写诗人在雨夜等候客人不至,“闲敲棋子”的动作透出诗人的寂宽和怅惘。
【解析】
6.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B项“写诗人虽然不知竹林中还有无别人”错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思为: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7.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竹里馆》的一二句写了诗人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通过“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并结合“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约客》结合“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意思
“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应结合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分析,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8.听、听到
9.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10.表达了诗人的思念故乡之情。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本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所以诗中“闻”的意思是听、听到。
9.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示例:不知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整个洛阳古城。
10.本题考查学生揣摩诗歌情感的能力。做答时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诗歌情感。“折柳”是指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柳”与“留”谐音,故亲友送别,多折柳相赠。因此,“折柳”二字不仅仅指曲名,它还代表着送别的场景。当时李白作客洛阳,夜闻笛声,引起思家之情。所以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1.(1)A
(2)示例: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3)示例:《春夜洛阳闻笛》第二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当然,夸张也离不开想象,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揉合二者也可)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CD三项都正确。D项错误。原因是:“洛阳”是作者的客居地。(2)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首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然后用生动的语言修饰。(3)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题干提示分析“想象或夸张的手法”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表达效果。首先指出哪里运用了“想象或夸张的手法”,然后分析即可。如:“满”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
⑴B(2分)
⑵《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符合即可,各2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⑴B项应是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2)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
15.诗人向友人叙述故乡的情况,托付诗人一封书寄数行啼,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6.三首诗中的“故园”都是故乡、家乡的意思,都蕴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学习诗歌可以关注有特殊意义的关键词语来理解诗歌的情感。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作答可依据识记的诗词内容直接填写。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和岑参《逢入京使》分别是: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
15.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歌回顾了诗人与友人在故乡相遇及向友人叙述故乡的情况,通过“一封书寄数行啼”,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1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中“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故园”指的是故乡。岑参《逢入京使》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其中的“故园”也指故乡。本诗中的“故园”亦指“故乡”。所以三首诗中的“故园”都是故乡、家乡的意思,都蕴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由此可知,理解诗歌要抓住关键的意象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7.《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借景抒情,借回乐峰、受降城、丘陵下的沙地等月下景色。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夜上受降城闻笛》景中寓情,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含蓄地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18.“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19.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
18.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暗”字的表达效果。“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19.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
何日才能见面”。“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20.D
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分析】
20.本题考查诗歌赏析。D.因为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因为有浓重的思乡念亲之情,才在无纸笔顾不上写信的情景之下,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所以三、四句是把一、二句中的浓重情感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并不矛盾。故选D。
21.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路漫漫”是因为离家遥远,“泪不干”是因为思念情切之故。“传语报平安”,是在马上相逢无有纸笔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本诗字里行间洋溢着用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22.(1)沾湿的样子(2)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解析】
【详解】
(1)根据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双袖龙钟泪不干”的“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此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念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2)联系全诗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情。“故园东望路漫漫”,作者在碰到入京使以后,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之情凝聚在诗人的久久凝望中,“双袖龙钟泪不干”,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由“泪不干”可知诗人思乡之情多么的浓烈。“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人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因此,“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23.B
24.“龙钟”的意思是沾湿的样子。这句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神态。
【解析】
23.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
B.“全诗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理解不准确。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故选B。
24.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种写法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表现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
25.征人赴边、长路漫漫、不忍挂念
26.B
【分析】
25.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逢入京使》此诗作于诗人赴安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不忍亲人挂念的深情。
26.
A.有误。《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
C.有误。“龙钟”指沾湿的样子;
D.有误。“凭”是请求、烦劳的意思;
故选B。
【点睛】
27.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28.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想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分析】
27.
前两句意为: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前一句表现了晚春时节“草木留春”的特点,后一句表现了花开“万紫千红”的特点。
28.
后两句意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无才思”把杨花榆荚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作雪飞”把杨花榆荚比作是雪花,这是比喻。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杨花榆荚积极留春的场景。花尚且如此,人当然更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9.D
30.示例: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用初春“润如酥”的小雨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景色清新优美,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晚春》一诗中写花草树木,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表达作者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留恋之情。
【分析】
29.
D.有误。这句诗意思是: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故选D。
30.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表达了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晚春》一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31.(1)示例: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
(2)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作答时,需正确理解指定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适当的理解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这两句的意思是傍晚的阳光和晚霞互相映衬,远处的山就像美人画好的眉。适当扩写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望”字承前启后,前三句的景是在诗人一望中摄取的,由望景联想到望乡,望乡不免怀人,传达了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32.
B
33.
“惊”字写出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惊喜、惊奇之情。
34.
拟人嘲讽说:嘲讽杨花榆荚无才,作不出好文章,只好轻浮地民间飞舞,劝人要勤学,不要像杨花一样白首无成。赞许、哲理说: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养”之机,避短用长,为晚春添色,这勇气很可爱。启示我们一个人无才思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32.《春雪》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嫌百花未开,自己幻化成穿庭的飞花。表现了作者见白雪的欣喜之情。所以选项中“感情由怅惘急切变为对白雪的嫌弃”错。故选B。
33.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春雪》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内心的感情是: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初惊”写出“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惊”字表达出了诗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
34.考查对诗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理解。诗句意思是: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作答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如可以认为是赞美: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展示自己的个性,不自我菲薄,而是乐观自信,昂扬进取,积极发挥自身潜能,有所作为,在人生的舞台上亮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的价值。当然,也可认为是一种嘲讽。杨花榆荚作不出好文章,只好轻浮地飞舞于民间。劝人要勤学,不要像杨花一样白首无成。只有惜春惜时,抓住时机,乘时而进,才能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35.(1)“空”字,写出园中万物凋零的景象,与“慢绿妖红半不存”呼应。
(2)对春天的留恋
【详解】
(1)考查诗句中词语的表现力。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或具体的语境之中解读。“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一阵风过,树梢的榆荚只能随着那柳絮在空中到处飘荡游走。从内容上看,“空”字,写出园中万物凋零的景象;从结构上看,与第二句“慢绿妖红半不存”(红红绿绿的花草已是半开放半凋谢了)照应。
(2)考查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晚春景物。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同时寄寓着一定的哲思,即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一致。
【点睛】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3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7.B
【分析】
36.试题分析:这里是把握诗歌内容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是实写“雪”;而“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是实写杨花。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7.试题分析:(2)B选项运用的是拟人修辞。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8.“满地残红”“宫锦污”,勾勒了一副惨白的暮春图。
39.表达了作者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追求自由,誓不入宫门的风骨。
【分析】
38.
这道题考查对诗词景物描写的理解。“满地残红宫锦污”意思是:满地都是脏污的红锦落花。开头从听莺声写起,转而便诉诸视觉。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此时给糟塌得不成样子了。“满地残红”自是晚春时节的典型景色,勾勒了一副惨白的暮春图。
39.
这道题考查对诗词思想情感的理解。词的上片以倒装句式描绘暮春萧条的景色,抒写惜花惜春的情意,表达了作者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情怀;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达了作者不亲权贵的品格。
40.
(1)花草斗艳
(2)沙洲迷蒙,杏花凄楚可怜、杏花见寒
(3)本诗通过倚阑人所望见的景象:燕子还未归巢,而美好的春光已快消逝,沙洲一片迷蒙,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具体而又委婉曲折地传达出倚阑人因春光即将消逝的怅惘和不尽的哀愁。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的理解。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作答。(1)依据“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这一语句,仿照例句概括作答。(2)可根据“一汀烟雨杏花寒”这一诗句仿照给出的示例概括作答。(3)对理解诗歌主旨的考查。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意象来体会。《苏溪亭》一诗通过描写燕子还未归巢,沙洲一片迷蒙,杏花也失去了艳丽的容颜等景色,具体形象而又委婉表达了作者因春光即将消逝的怅惘和绵绵的哀愁。
点睛:诗歌言情,是为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文的内容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揣摩作者的情感。
41.C
【解析】试题分析:C项“三、四两句描写了想象的晚春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晚春美丽景象的向往”
赏析不正确。应是描绘了早春的特有景色,可注意标题。
42.
绮霞斑斓
远山如黛
43.不同意。诗人不言望乡但望乡之情更切,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分析】
42.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这首诗前三句重笔状景,多角度地描绘出暮春三月晴江之上极富特色的景物。“晚日低霞绮”,根据生活观察可知,日低时才见晚霞,日愈落下,霞的位置亦愈低,就是“落霞”。一个“低”字写出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日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彩斑斓,极为绮丽。故仰视:落日沉沉、绮霞斑斓。“晴山远画眉”,远处看山。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翠黛。故遥望:远山如黛。“春青河畔草”,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俯视春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
43.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意思是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不是望乡时”这一句是承上句“春青河畔草”而来,这是诗人情感的表现。我们知道,在古代诗歌中,登高望远,怀乡思人,往往却是自伤情。然而,诗人不说此时“正是望乡时”,而是说“不是望乡时”,这是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这样,不但强调了望景怀乡之意,而且暗示了诗人所具有的一种无奈的伤感。这是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故结句抒发的是诗人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44.(1)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谁家玉笛暗飞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注意“啸、暗、折”字的书写。
45.
(1)惟解漫天作雪飞;
马上相逢无纸笔;
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何人不起故园情;
壮士十年归;
(2)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惟、逢、篁、庭”等字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46.
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解析】(1)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2)和(3)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才能正确作答。(4)还要求考生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最准确的答案。
47.①朔气传金柝
②杨花榆荚无才思
③明月来相照
④双袖龙钟泪不干
⑤散入春风满洛城
⑥百般红紫斗芳菲
⑦独坐幽篁里
⑧此夜曲中闻折柳
【解析】
【详解】
本题都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柝”“荚”
“满”“菲”“篁”等字的正确写法。
48.
(1)①独坐幽篁里
②散入春风满洛城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篁”“折”“袖”“凭”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49.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此夜曲中闻折柳
《春夜洛城闻笛》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点睛: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作者必要时死记硬背。
50.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双袖龙钟泪不干
凭君传语报平安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袖”“篁”“琴”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51.(1)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2)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3)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4)谁家玉笛暗飞声
【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52.
凭君传语报平安
杨花榆荚无才思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榆”“荚”“菲”“漫”等字词的书写。
53.深林人不知
王维
故园东望路漫漫
此夜曲中闻折柳
《春夜洛城闻笛》
百般红紫斗芳菲
凭君传语报平安
杨花榆荚无才思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详解】
“漫”“折”“菲”“凭”“荚”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54.杨花榆荚无才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详解】
容易写错的字词有:榆荚、深林、漫、故园。
55.
独坐幽篁里
百般红紫斗芳菲
何人不起故园情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篁”“柝”“凭”等字词的书写。
56.(1)独坐幽篁里
(2)谁家玉笛暗飞声
(3)百般红紫斗芳菲
惟解漫天作雪飞
(4)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6)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7)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背诵、默写情况。本题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诗文背诵知识,调动所学所记,结合前后句的提示,写出应填的句子即可。做题时要注意书写的准确性,本题特别注意“幽篁”“芳菲”“惟”“漫”的写法。
57.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柳”“园”“荚”“惟”等字词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