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7.8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二、教学程序设计→
地位和作用
学生基础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导入新课(5分钟)
新课教学(25分钟)
巩固练习(10分钟)
课堂小结(5分钟)
布置作业
三、说课小结
说课
本节作为人教版物理第七章第六节内容。从知识的前后联系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功能关系作进一步认识;从理论推导的过程来看,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从思维方式上分析,有利于学生建立守恒的观念,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简介
一、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基础:
?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运动学和功能关系知识,初步具备了分析有关运动及功和能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虑我们的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观察较少,分析和接受能力比较弱的特点,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采用案例分析,师生共同探讨的方法。
说课
制定崭新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本质追求:建立一种和谐民主、
开放科学、平等对话的新型伙伴关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
2.知道机械能守恒条件并会判断。
能力与方法目标
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迁移能力,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练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感受物理中的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说课
①通过物理情景的构造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正确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定条件。
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应用(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
正确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高一学生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
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我把如下内容确立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1、为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内容要求,创设“自由落体、平抛、翻滚过山车、单摆、弹簧振子”物理情境作为铺垫,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说课
翻滚过山车
撑竿跳
蹦极
翻滚过山车
导入新课
滑板
蹦极
重力势能Ep=mgh
弹性势能Ep=kx2/2
动能Ek=mv2/2
势能Ep
机械能E
1、机械能的定义:
E=Ek+
Ep
1、动能定理内容:
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公式:
=
2
1
2
2
2
1
2
1
mv
mv
-
L
L
+
+
2
1
W
W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1的A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时速度为v2,试写出物体在A点时的机械能和在B点时的机械能,并找到这二个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
思考题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做平抛运动,经过高度为h1的A点时速度为v1,经过高度为h2的B点时速度为v2,写出物体在位置A、B
时的机械能的表达式并找出这二个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由动能定理得:WG=mv22/2-mv12/2
又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得:WG=mgh1-mgh2
由以上两式可得:
mv22/2-mv12/2=mgh1-mgh2
即
mv22/2+mgh2=mgh1+mv12/2
或者EK2+EP2=EK1+EP1
即E2=E1
物体只受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动能和弹性势能间的转化
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v
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小球的动能相互转化
1.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有什么关系?使部分学生在自己的错误中豁然开朗,不但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超越,而且其中也伴随着情感体验。
2.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弹力做功)
3.只有重力、弹力做功与只受重力、弹力有什么区别?
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通过对问题的一一解答,使学生顺利得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同时可以解释过山车等的原理,呼应引题。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有证有据的解释自己的观点。我针对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3个问题总结他们的回答,同时引导思维:
假如物体还受其它力做功,机械能是否还守恒?
h1
h2
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滑下,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师生共同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EK2+EP2=EK1+EP1
说课
内容
表达式
△EK=-△EP1
△E=0
条件
只有重力、弹力做功
用这样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好处有三:
1.设疑探索,激发兴趣。
2.巧设冲突,加深体验。
3.互助合作,开拓创新。
物理美育
所以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了物理美育,和学生一起感叹这种自然而然,和谐统一的力量,共同感受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物理的世界就会处处存在着美
爱因斯坦说过:
“科学家的灵魂,诗人的灵窍,画家的慧眼,所感受到的都是同样的和谐,同样的优美,同样的富有韵律和节奏
”
机械能守恒定律:
完整与对称、和谐统一
巩固练习
神六升空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背越式跳高对起跳速度有什么要求
随着人类能量消耗的迅速增加,如何有效地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是人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是上海“明珠线”某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个小的坡度.
进站前关闭发动机,机车凭惯性上坡,动能变成势能储存起来,出站时下坡,势能变成动能,节省了能源。
说课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车站
明珠号磁悬浮列车为什么在站台上要设置一个小小的坡度
利用潮汐涨落时海水水位的升降,使海水通过水轮机时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从能量的角度说,就是利用海水的势能和动能,通过水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潮汐发电的优点是成本低。
潮汐能就是潮汐运动时产生的能量,是人类利用最早的海洋动力资源。到了二十世纪,潮汐能的魅力达到了高峰,人们开始懂得利用海水上涨下落的潮差能来发电。
据估计,全世界的海洋潮汐能约有二十亿多千瓦,每年可发电12400万亿度。潮汐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在国内外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随着地球上矿物能源日趋短缺,
潮汐能和风能、太阳能这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海水在运动中所具有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就是来自日月引潮力的潮汐能。
..这种运动在海水中每昼夜涨落两次,日间为潮,夜间为汐。
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潮汐能。
...
利用潮汐能发电,就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于大量蓄积海水,
...
大连沿海可开发的潮汐电站装机容量预计达6000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2亿千瓦时,分别占辽宁省的88%和85%。全市潮汐能资源主要分布于庄河市、金州区和瓦房店市海岸,可建设潮汐电站20余处。
什么是潮汐能,潮汐能是怎样用来发电的?国内外潮汐能的利用现状及其前景如何?目前我国潮汐能的利用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打开心灵之窗放眼世界。
资料:
1.以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爱国热情,唤起民族自豪感。
2.学生各抒己见,使物理走向生活,体现物理意义、价值。
3.巩固知识点,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4.
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在关心身边的物理现象,关注科技发展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对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体现物理教学中的人文价值。
以上实例目的在于:
说课小结
本节课以问题引入——自学探究——解疑归纳——尝试练习——评价反思这样的顺序,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交流沟通,落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以及建构知识的主体地位,从而较好的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会给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