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一轮复习】讲练一体 专题05 力与运动 学案(讲解+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中考一轮复习】讲练一体 专题05 力与运动 学案(讲解+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01 14:17: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力与运动
考向一、力的概念
例题1、(2018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
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
L甲、L
乙、L
丙、L


弹簧发生的都是在弹性形变范围内的形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L甲

L
乙>L
丁?????????????????????????????????????????????????????????????B.?L
甲=L


L
乙=L丁
C.?L甲

L
乙=L
丁????????????????????????????????????????????????????????
?????D.?D.L
甲=L


L
乙>L丁
例题2、盛满水的碗壁受到水对它的作用力,其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例题3、(2020八上·慈溪月考)如图所示,一条薄钢条的一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它发生如图中A、B、C、D所示的变化,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相同的”或“不同的”)。如果力F1>F2=F3=F4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两个图是________。
例题4、(2020八上·浙江期末)小明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钩码重力G(N)
0
2
4
6
8
10
弹簧长度l(cm)
3
4
5
6
7
8
(1)请你分析表中这些实验数据,你得到的一个重要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小明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________的(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3)小明做“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拉力的关系”的实验时,他先把弹簧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为l0

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然后用竖直向下的力F拉弹簧下端,测出弹簧的长度为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作出的F-x图像是________(其他操作都正确)。
考向二、重力
例题1、身高为2m的宇航员,用背越式跳高,在地球上能跳2m,在另一星球上能跳5m,
若只考虑重力因素影响,地球表面重力系数为g,则该星球表面重力系数约为面(
??)
A.?g
????????????????????????????????????B.?
g????????????????????????????????????C.?
g????????????????????????????????????D.?
g
例题2、(2020八上·海曙月考)下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A.???????????B.???????????C.???????????D.?
例题3、(2020八上·江北期中)在细线下系一重锤就做成了一个重垂线,建筑工人们常用它检查建筑物的墙、门、窗等是否竖直,它利用了重力的方向________的性质。若把重垂线的上端系在垂直的木架上的
O
点,如图所示,就成了一个水平器,当重垂线的锥体偏向右边时,它所在的平面________(填“左”或“右”)边偏高。
例题4、(2018八上·宁波月考)公式
G=mg
中,g
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
9.8N/kg。
(1)为探究
g
的大小,小科同学把不同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它们的大小,记在下面表格中,再算出每次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根据上述实验与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质量
m/kg
重力
G/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1)
质量
m/kg
重力
G/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
-1)
0.10
1.0
10
0.20
2.0
10
0.30
3.0
10
(2)科学家经精确测量发现
g
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仍有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
g
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g
值大小
地球纬度
地点
g
值大小
地球纬度
赤道
9.780

广州
9.788
23°06′
武汉
9.794
30°33

上海
9.794
31°12′
北京
9.801
30°56′
纽约
9.803
40°41′
莫斯科
9.816
55°45′
北极
9.832
90°
试猜想
g
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考向三、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例题1、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一根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则水泥圆筒在两木棍上将(
??)
A.?仍匀速滑下?????????????????????????B.?匀加速滑下?????????????????????????C.?可能静止?????????????????????????D.?一定静止
例题2、在甲、乙两艘遮蔽门窗的船上,分别观察到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船向左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B.?甲船向右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C.?乙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题3、(2020八上·慈溪期中)如图所示,悬挂于O点的轻绳下端系有小球,不计阻力,它在竖直平面内的A、B之间来回自由摆动,当小球从A点摆动到B点时,若绳子突然断裂且一切外力均消失,则小球将________?(选填“保持在B点静止”、“沿BD水平向右匀速”、“沿BE竖直向下加速”或“沿BC斜向上减速运动”)。
例题4、(2020七下·温岭期末)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选择不同材料的水平面的目的是________。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________?,从而说明力是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能体现“理想实验法”的是(???
)
A.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C.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D.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考向四、摩擦力和二力平衡
例题1、(2020八上·浙江期末)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A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水平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乙两图中A物体受到B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D.?甲、乙两图中A物体受到B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零
例题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相同材料制成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水平轻绳相连,下面两个木块质量分别为2m和3m。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3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一同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则:(
??)
A.?质量为3m的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4F/7?????????B.?质量为2m的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2
C.?轻绳对m的拉力为2F/7???????????????????????????????????????D.?轻绳对m的拉力为F/2
例题3、(2019九下·浙江保送考试)如图所示,三个物块重均为100N,小球P重20N,与3连接的绳子水平,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N,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物块3受________个力作用,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__N,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__N。3与桌面间摩擦力为________N。
例题4、(2018七下·柯桥期中)如图甲是小东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东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相同或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东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
小东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东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小卡片容易扭转
1.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2.如图所示,A、B为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挂重物的重均为10N,如果滑轮的摩擦不计,当重物处于静止状态时,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10N,20N???????????????????????????B.?0,10N???????????????????????????C.?10N,0???????????????????????????D.?10N,10N
3.(2020七下·椒江期末)如图用水平力推矿泉水瓶下部,矿泉水瓶沿桌面滑动,改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矿泉水瓶上部,矿泉水瓶被推倒。该实验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
4.(2020八上·慈溪期中)“力的三要素”告诉我们,力不仅有大小、有作用点、还有方向。下列有关力的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质运动方向相反?
C.?压力的方向总是与被压物体表面垂直
D.?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恢复原状
5.(2020七下·乐清期末)如图所示是被风吹动的铃铛,图中箭头表示铃铛所受重力方向正确的是(???

A.????????????????????B.????????????????????C.????????????????????D.?
6.(2019七下·丽水月考)在匀速直线行驶的敞篷车上,小明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明和地面上的小东看到小球的运动轨迹分别是下图中的(??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②
7.(2019·杭州模拟)某同学将同一小球以相同大小的速度按如图两种方法抛掷小球。甲图是竖直上抛,乙图是以一定的角度斜抛小球。忽略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球到达的水平高度等于乙图中小球的水平高度。
B.?甲图中小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于乙图中小球的速度
C.?如乙图中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突然不受重力,该小球将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D.?若将两球的质量增大,则两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都将比原来的大
8.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

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
9.(2020七下·新昌期末)如图,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给出了A、B的受力示意图,其中F1是B对A的压力,F2是地面对A的支持力,F3是A对B的支持力。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F2小于GA+F1?????????????B.?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C.?F1与F3是一对平衡力?????????????D.?F3等于GB
10.(2020·江干模拟)A、B两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推墙。A向前推B、B向前推墙,且保持不动。每人用力的大小都为F,方向水平向右。已知地面粗糙,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推墙的力与A推B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B给A的作用力与地面给A
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B同学受到地面给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F
D.?B同学不受摩擦力
11.(2020八下·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2G
B.?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
C.?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均为G
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大小分别为G和2G
12.(2019九上·余杭月考)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物块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图所示.现在水平力F将C由B向匀速推动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中(?

①物块C对木块A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②木板AB仅受重力和物块C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③物块C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推力F将逐渐变大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
13.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砖块,被A、D外两侧两块竖直的木板左右夹住,砖块处于静止状态,问此时B砖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14.(2019八下·秀洲月考)“悬空的磁环”实验中,若所用的磁环都一样,中间的塑料管是光滑的。当甲、乙两个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h1

如图所示。
再往乙的正上方套入丙磁环,当丙悬空并静止后,甲、乙之间的距离变为h2

乙、丙之间的距离为h3。已知磁环间的斥力随它们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则h1、h2、h3之间的大小关系满足(
??)
A.?h1>h2?
h2>h3?????????????B.?h1>h2?
h2<h3?????????????C.?h1<h2?
h2=h3?????????????D.?h1<h2?
h2<h3
15.(2020八上·浙江期末)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一生为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胡克曾协助科学家波义耳发明了抽气机。当抽气机将密闭玻璃罩中的部分空气抽出时(如图),玻璃罩内的空气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胡克研究弹性物体的形变程度与力的大小关系,得出了相关规律。实验室中________(填测量工具名称)是利用此规律制成的。
16.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N,读数为________N。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为了能直接读出力臂的数值,应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保持平衡。
17.(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支杆OB固定在木板BC上,小球A通过细绳悬挂在杆端O处,利用此装置可以研究重力的方向。现从图示位置缓慢增大木板与水平面的倾角,此过程中细绳与虚线(虚线始终与BC垂直)之间的夹角α将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剪断悬线,小球将沿________(选填“OA”,“OA偏左”或“OA偏右”)方向下落。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乙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图中所示的墙体向________倾斜。
18.(2020·台州)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的历史是一部测绘科技进步史。每次测量都体现了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彰显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
(1)在19世纪,人类首次用三角测量法对珠峰的高度进行测量。如图甲,由于光从数千米高的峰顶到300千米外观测点,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________(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使测量结果偏大。
(2)2020年5月,中国高程测量队在珠峰顶首次开展重力测量,直接测得g。已知g与海拔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测量队员随身携带的重物从珠峰脚到珠峰顶,重物受到的重力大小将会怎么变?________
(3)据测量.珠峰的高度仍在以每年约0.3厘米的速度上升。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珠峰的高度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________(选填“碰撞”或“张裂”)。
19.(2020八上·镇海期中)汽车已进入百姓家庭。小华驾车兜风,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当汽车急刹车时,制动轮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汽车座位上的安全带,可以预防汽车________时造成的危害(选填“急刹车”或“被追尾”)。汽车座位上的头枕,可以预防汽车________时造成的危害(选填“急刹车”或“被追尾”)。
20.(2020八上·温州开学考)“频闪”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能在一张照片上记录下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所处的位置。如图是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甲、乙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分别从a运动到b位置时拍摄到的频闪照片,请回答:
(1)甲球做的是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这段运动过程中,乙球受到的阻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球受到的阻力,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1.(2020·衢州)将两张同样的纸分别剪出两个相同的缺口,并在其中一张纸中间部分下端夹一个夹子,如图甲、乙所示。小科和小江各捏住一张纸上沿的两端,拿起后都让纸面竖直且保持静止,此时,夹子受到纸对它的摩擦力大小________自身重力大小。然后,他们用力迅速向两边拉,图甲中纸断成两截,图乙中纸断成三截,多次实验结果均相同。图乙中纸断成三截是因为中间部分夹上夹子后________,导致惯性增大。
22.(2019七下·嘉兴月考)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挡板中夹着二块重分别为
G、2G
的同一种材料的砖块,在小晨同学用水平方向两个力
F1、F2
作用下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请分析
F1________F2(选填“大于”或“小于”“等于”),左边砖块对右边砖块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
23.(2018七下·绍兴期末)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
(2)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
(3)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
24.(2019七下·江干期中)如图(
A)所示,将一根原长为L0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分别用大小或方向不同的力作用在弹簧的另一端,实验现象如图(b)、(c)、(d)、(e)所示。
(1)分析比较图________可知,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分析比较图(c)和(d)可知,当力的大小和________相同时,力的________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分析比较图(b)和(c)可知,________。
25.(2020七下·上城期末)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首次为2020年火星探测任务做了介绍,中国将于7月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
(1)探测器在火星降落的过程中,无法采用打开降落伞的方法来减小下落速度,原因是火星上________?;
(2)探测器质量为120kg,火星上物体的重力约为地球上的1/3,探测器在火星上所受重力为________;
(3)已有证据表明火星上一些陨坑的神秘暗纹与液态水体有关,这个证据增加了火星上存在________的可能性。
26.(2020七下·越城期末)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②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________同学所做的实验。
(3)下表为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支柱形状
四棱柱
圆柱
三棱柱
塑料板与细沙总质量/克
392
400
243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________牛(取g=10N/kg)。
27.(2020七下·桐庐月考)小明为了研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用弹簧秤测出二只钩码、四只钩码、六只钩码的重力,再求出重力与其钩码质量的比值,最后再从中寻找规律。
他设计了如下记录表格并写上了测量数据:
钩码数(个)
2
4
6
质量(千克)
0.1
0.2
0.3
重力(牛)
0.98
1.96
2.94
重力/质量(牛/千克)
9.8
9.8
(1)请你帮小明完成表格中没完成的数据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如果在弹簧秤下挂10个钩码,则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_。
28.(2019八上·宁波期中)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B、C处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
(1)实验中,要求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有相同的________。
(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在________表面上。
(3)实验结果能证明??????
(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
29.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两物体间发生了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小明为了研究摩擦力的特点,做了如下的实验。
把木块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如图1所示。拉力F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F1之前,木块始终保持静止,而当拉力F增大到F1时,木块恰好开始运动,且此时拉力突然减小到某一数值F2(F1>F2),此后只需用F2大小的拉力,物块就可以沿拉力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此实验过程,可知:
(1)在拉力从0开始增大到F1之前,物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摩擦力________(填“静”或“滑
动”),其大小在一直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物体要由静止开始运动,必须克服最大静摩擦力,在此实验过程中,最大静摩擦力________滑动摩擦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当物块开始运动后,若水平拉力继续增大,物块所受摩擦力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拉力F从0开始一直增大,在图2中定性的画出摩擦力f随拉力F的变化图像。
30.小慧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小慧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时,小慧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木板表面情况
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平放
木板
6
1.2
2
平放
木板
8
1.6
3
平放
木板
10
2.0
4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6
1.8
5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6
3.0
a.分析序号________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f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________。
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________?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小慧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________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力与运动
答案解析部分
考向一、力的概念
例题1、【答案】
B
例题2、【答案】
C
例题3、【答案】
不同的;BD
例题4、【答案】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条件不作要求)](2)均匀(3)B
考向二、重力
例题1、【答案】
D
例题2、【答案】
B
例题4、【答案】
总是竖直向下;左
例题5、【答案】
(1)重力和质量成正比(重力和质量的比值不变)(2)纬度位置,纬度越大,g
值越大
考向三、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例题1、【答案】
B
例题2、【答案】
C
例题3、【答案】
保持在B点静止
例题4、【答案】
(1)改变水平面上的阻力大小(2)慢;改变(3)A
考向四、摩擦力和二力平衡
例题1、【答案】
B
例题2、【答案】
A
例题3、【答案】
5;0;20;0
例题4、【答案】
(1)反;钩码数(2)2个力在同一直线上(3)剪开小卡片(4)C
五、精准练习
1.【答案】
B
2.【答案】
D
3.【答案】
C
4.【答案】
B
5.【答案】
B
6.【答案】
A
7【答案】
C
8.【答案】
B
9.【答案】
D
10【答案】
D
11.【答案】
D
12.【答案】
A
13.【答案】
B
14.【答案】
B
15.【答案】
(1)变小(2)弹簧测力计
16.【答案】
0.2;3.2;动力;水平
17.【答案】
变大;OA;左
18.【答案】
(1)折射(2)变小(3)碰撞
19.【答案】
运动;滑动;急刹车;被追尾
20.【答案】
(1)匀速(2)小于;甲处于匀速运动状态,所以它受的阻力等于其重力,即f=G;乙球处于加速运动状态,受的阻力小于其重力,即f′<G,所以f′<f,即甲球受到的阻力较大
21.【答案】
等于;质量增大
22.【答案】
等于;0.5G;竖直向上
23.【答案】
(1)静止(2)2N(3)2N
24.【答案】
(1)ce(2)方向;作用点(3)当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5.【答案】
(1)没有空气(2)400N(3)生物
26.【答案】
(1)从小到大(2)丙(3)4
27.【答案】
(1)9.8(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3)4.9牛
28.【答案】
(1)初速度(2)木板(3)B
29.【答案】
(1)静;增大
(2)大于
(3)不变
(4)
30.【答案】
(1)水平;使拉力和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
(2)1、2、3;f=0.2F;1、4、5
(3)2.3;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力与运动
考点一、力的存在
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F表示。
易错分析:力的产生不能脱离物体,力发生时总有两个物体存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2)作用力和反用用力:等大、反向、共线、异物(作用在不同物体)。
(3)力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测量:(1)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
N。
(2)工具:①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②原理:弹簧受到拉力越大,伸长越长。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考点二、重力
重力及其方向:(1)概念: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重力作用点:物体重心①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②形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的物体,利用悬挂法找重心。
(悬挂法)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
重力大小:(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g=9.8N/kg)
(2)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重力
质量
符号
G
m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影响因素
物体所受重力随不同文职g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其它因素无关
方向
竖直向下
没有方向
单位
牛顿/N
千克/kg
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
天平、台秤、杆秤
联系
G=mg
G=mg
考点三、牛顿第一定律
牛一:(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来源: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来。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1)惯性定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牛一定律也叫作惯性定律。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注意有时候会考我们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
考点四、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这两个力平衡。
条件:等大、反向、共线、同物。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①主要区别: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平衡力同物,相互作用力不同)。

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平衡力中一个力不会随另一个力消失。
考点五、摩擦力
1.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
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2)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有压力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①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粗糙程度。
改变摩擦大小的方法:(了解公式)摩擦力F=μ·N(μ表示接触面粗糙程度,N表示正压力)
甲乙:相同条件下正压力越大,摩擦越大。
甲丙:相同条件下接触面月粗糙,摩擦越大。
当正压力和接触面不变时,滑动摩擦力也不变(注意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无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