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之中考文言文阅读
近几年,河北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都是课外文言文。考点也比较固定,一般为词语解释、翻译句子、内容理解等。基于此,下面结合近三年河北中考文言文简单梳理一下答题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遇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章,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甲、乙、丙文段下面标出的出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段)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要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一般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一、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文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二、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元丰(年号)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人名)。”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可把这个句子翻译为:有什么简陋呢?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可把这个句子译为:桃花源中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
三、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2020年河北中考文言文
【甲】人胸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③而实绮④,癯⑤而实腴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
【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⑧睡,辄令儿曹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⑩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
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
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⑩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亦____________
(我亦无他(《卖油翁》)
亦:也)
句意:和别人谈话也会索然无味,毫无生机。
(2)皆莫及也
及_____________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及:比得上)
句意:都赶不上他。及:比得上。
(3)绝好岑嘉州诗
绝_____________
(绝类弥勒(核舟记)
绝:极,特别)
句意:就特别喜欢岑参的诗。绝:特别,尤其。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已_____________
转转不已(《河中石兽》);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已:停止)
句意:到酒醒之后,或者睡熟之后,才停下。已:停止。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重点词:于,对于。独,唯独。好,喜欢。句意:我对于诗人没哟什么特别喜好的,唯独喜欢陶渊明的诗。)
翻译:我对于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唯独喜欢陶渊明的诗。
(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重点词:尝,曾经。已,罢了。句意: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这一个人才能这样罢了。)
翻译: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这一个人才能这样罢了。
9、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我们要多阅读古今书籍,以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甲】文阐述了人不读书的后果。因此,在谈启示时,可以从读书的危害和好处两个方面分析。如: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以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
10、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3分)
陆游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陶渊明放入诗,酒醒或睡熟后才停止。表达了作者对岑参诗的喜爱、赞美之情。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从“绝好岑嘉州诗”“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可以知道,陆游分厂喜欢岑参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酒醒或熟睡后才停止。“绝好岑嘉州诗”“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等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岑参的喜爱、赞美之情。
2019年河北中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①迥异:相差根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⑦华:
花。
⑧诡辩: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曹:辈。?拱璧:大壁,泛指珍宝。?义蕴:内在的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去:距。?枵腹:腹中空虚。?极:通“亟”,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
(1)时文固不可不读
?
固:本来
解析:“固”的本义为“坚固”,这里考察的是引申义“本来”;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中的“固”意义相同。
?
(2)若朝华夕落
?
若:像
解析:“若”的本义是“理顺”,这里考察的引申义“像”;与“门庭若市”中的“若”意义相同。
?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
尽:全、都
解析:“尽”的本义是“空,没有”,这里考察的是副词“全,都”,与“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义相同。
?
(4)然后思通其义蕴
?
通:通晓
解析:“通”的本义是“通达”,这里引申为“通晓”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通”意义相同。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翻译:
?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
试题解析:
一句翻译注意“安”翻译为“怎么”,“以”必须翻译成“用”,而不是“可以”,“益”要翻译为“益处”,翻译后注意语句通顺。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翻译: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
试题解析:
第二句中“此”作为代词要翻译为“这件事”或“这种行为”,“极”按照原文注释翻译,“宜”翻译为“应该”要前置,使语句通顺,“猛”的翻译要灵活,“省”翻译时注意联想“吾日三省吾身”,最后句意要通顺。
9、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诞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3分)
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试题解析:
注意在原文寻找答题区间,确定题干出自第三行,询问原因,且使用了“故”字开头,属于总结句,所以上两行即为答案。特别提起注意:不能只写少年时的原因,也要写成年后的原因,注意分条和语言组织。
10.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1)读书务求成诵(2)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3)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试题解析:
题干要求谈启示,注意文中关联词语“然后”,“而”,“如此”的使用,划分层次,总结概括大意即可。
2018年河北中考题
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7-11题。(14分)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是为大雨之兆?。”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燎:燃烧。?炬:火把。?祈:乞求。?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兆:预兆,征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谓之竞渡??
谓:?????
(此之谓大丈夫《鱼我所欲也》
谓:称呼,叫做;太守之谓也《醉翁亭记》
谓:称作,命名)
句意:把这种行为称作竞渡。谓:称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唐雎不辱使命》
何:为什么;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何:为什么)
句意: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何:为什么
(3)从夕达旦?????旦:?????
(晴初霜旦《三峡》
旦:早晨;旦辞爷娘去《木兰辞》
旦:早晨)
句意:从晚上到早晨。旦:早晨
(4)是为大雨之兆??
是:?????
(是日更定矣
《湖心亭看雪》
是: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鱼我所欲也》
是:这个)
句意:这是下大雨的征兆。是:这
8、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
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
答案:
C
试题解析:“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的意思为“比”。这道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中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以:按照,其:代指黄婉)
翻译: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及:等到;觉:惊醒;常:经常;见:见识)
翻译: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10.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2分)
赛龙舟、包粽子
试题分析:
“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句子里“角黍”
即为粽子;“龙舟”“逐之”可知是赛龙舟。
11.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刘峻好学
试题分析:
“刘峻家贫好学”一句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下面几句是对这句的具体解释,由此可为此文段拟的题目为:刘峻好学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备考之中考文言文阅读
近几年,河北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都是课外文言文。考点也比较固定,一般为词语解释、翻译句子、内容理解等。基于此,下面结合近三年河北中考文言文简单梳理一下答题步骤。
新知讲解
快
速
浏
览
题
目
第一步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遇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章,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甲、乙、丙文段下面标出的出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段)
拓展提高
仔
细
分
析
标
题
第二步
课堂总结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结
合
注
释
速
读
全
文
第三步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要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对
症
下
药”解
答
问
题
第四步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一般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一、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文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题型
题型
二、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元丰(年号)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人名)。”
题型
二、句子翻译题。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可把这个句子翻译为:有什么简陋呢?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可把这个句子译为:桃花源中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
题型
三、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甲】人胸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③而实绮④,癯⑤而实腴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
【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⑧睡,辄令儿曹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⑩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2020年河北中考文言文
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
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
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⑩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
2020年河北中考文言文
词语解释题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亦____________
(我亦无他(《卖油翁》)
亦:也)
句意:和别人谈话也会索然无味,毫无生机。亦:也
(2)皆莫及也
及_____________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及:比得上)
句意:都赶不上他。及:比得上。
词语解释题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3)绝好岑嘉州诗
绝_____________
(绝类弥勒《核舟记》)
绝:极,特别)
句意:就特别喜欢岑参的诗。绝:特别,尤其。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已_____________
(转转不已《河中石兽》;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已:停止)
句意:到酒醒之后,或者睡熟之后,才停下。已:停止。
句子翻译题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重点词:于,对于。独,唯独。好,喜欢。句意:我对于诗人没哟什么特别喜好的,唯独喜欢陶渊明的诗。)
翻译:我对于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唯独喜欢陶渊明的诗。
(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重点词:尝,曾经。已,罢了。句意: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这一个人才能这样罢了。)
翻译: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这一个人才能这样罢了。
内容理解题
9、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我们要多阅读古今书籍,以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
内容理解题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甲】文阐述了人不读书的后果。因此,在谈启示时,可以从读书的危害和好处两个方面分析。如: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以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
内容理解题
10、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3分)
陆游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陶渊明放入诗,酒醒或睡熟后才停止。表达了作者对岑参诗的喜爱、赞美之情。
内容理解题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从“绝好岑嘉州诗”“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可以知道,陆游分厂喜欢岑参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酒醒或熟睡后才停止。“绝好岑嘉州诗”“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等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岑参的喜爱、赞美之情。
2019年河北中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
2019年河北中考文言文
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2019年河北中考文言文
①迥异:相差根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⑦华:
花。
⑧诡辩:荒谬邪僻。
词语解释题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
(1)时文固不可不读
?
固:本来
解析:“固”的本义为“坚固”,这里考察的是引申义“本来”;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中的“固”意义相同。
??
(2)若朝华夕落
若:像
解析:“若”的本义是“理顺”,这里考察的引申义“像”;与“门庭若市”中的“若”意义相同。
?
?
词语解释题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
?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尽:全、都
解析:“尽”的本义是“空,没有”,这里考察的是副词“全,都”,与“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义相同。
?
(4)然后思通其义蕴
通:通晓
解析:
“通”的本义是“通达”,这里引申为“通晓”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通”意义相同。
?
句子翻译题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翻译: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
试题解析:
一句翻译注意“安”翻译为“怎么”,“以”必须翻译成“用”,而不是“可以”,“益”要翻译为“益处”,翻译后注意语句通顺。
句子翻译题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翻译: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
试题解析:
第二句中“此”作为代词要翻译为“这件事”或“这种行为”,“极”按照原文注释翻译,“宜”翻译为“应该”要前置,使语句通顺,“猛”的翻译要灵活,“省”翻译时注意联想“吾日三省吾身”,最后句意要通顺。
内容理解题
9、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诞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3分)
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内容理解题
试题解析:
注意在原文寻找答题区间,确定题干出自第三行,询问原因,且使用了“故”字开头,属于总结句,所以上两行即为答案。特别提起注意:不能只写少年时的原因,也要写成年后的原因,注意分条和语言组织。
内容理解题
10.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1)读书务求成诵(2)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3)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内容理解题
试题解析:
题干要求谈启示,注意文中关联词语“然后”,“而”,“如此”的使用,划分层次,总结概括大意即可。
2018年河北中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7-11题。(14分)
???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是为大雨之兆?。”后果然。
2018年河北中考文言文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燎:燃烧。?炬:火把。?祈:乞求。?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兆:预兆,征兆。
词语解释题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谓之竞渡??
谓:?????
(此之谓大丈夫《鱼我所欲也》
谓:称呼,叫做;太守之谓也《醉翁亭记》
谓:称作,命名)
句意:把这种行为称作竞渡。谓:称
词语解释题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唐雎不辱使命》
何:为什么;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何:为什么)
句意: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何:为什么
词语解释题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3)从夕达旦?????旦:?????
(晴初霜旦《三峡》
旦:早晨;旦辞爷娘去《木兰辞》
旦:早晨)
句意:从晚上到早晨。旦:早晨
(4)是为大雨之兆??
是:?????
(是日更定矣
《湖心亭看雪》
是: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鱼我所欲也》
是:这个)
句意:这是下大雨的征兆。是:这
文言虚词
8、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
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
答案:
C
文言虚词
试题解析:“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的意思为“比”。这道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中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句子翻译题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以:按照,其:代指黄婉)
翻译: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及:等到;觉:惊醒;常:经常;见:见识)
翻译: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内容理解题
10.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2分)
赛龙舟、包粽子
试题分析:
“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句子里“角黍”
即为粽子;“龙舟”“逐之”可知是赛龙舟。
内容理解题
11.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刘峻好学
试题分析:
“刘峻家贫好学”一句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下面几句是对这句的具体解释,由此可为此文段拟的题目为:刘峻好学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