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3.1 速效提能演练 试题(鲁教版选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3.1 速效提能演练 试题(鲁教版选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2-29 08:0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带状分布现象,称为自然灾害带。据此完成1~3题。
1.世界上最大的两大自然灾害带是(  )
①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③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④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内易发的自然灾害有(  )
①火山、地震 ②台风、海啸
③风暴潮、洪涝 ④病虫害、鼠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环球自然灾害带内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  )
①干旱和洪涝 ②台风和地震
③山地地质灾害 ④蝗灾和虫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内容。第1题,②④两项为火山地震带。第2题,根据环太平洋灾害带的环境特征推知易发生的灾害是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等。第3题,蝗灾和虫灾不是环球灾害带多发的自然灾害。
答案:1.C 2.A 3.A
4.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经济发达地区的损失(  )
A.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
B.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大
C.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大
D.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小
解析:选A。只要是自然灾害发生了,就一定有损失,损失的程度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采取的措施等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相对的保护措施较全面,因此相对损失就较小。
5.1976年河北唐山地区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近54亿元经济损失。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震级相当的地震,发生在不同地区,危害不同
B.震级相当的地震,发生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危害不同
C.经济越发达,同一级别的灾害损失相对量越大
D.经济越落后,同一级别的灾害损失相对量越大
解析:选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密度、社会财富密度不同,抗减灾能力不同,震级相当的地震,危害不同。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不同,危害也不同。同一级别的灾害,在经济发达地区,相对损失小,绝对损失大,经济落后地区相反。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后,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长江流域仅发生两次特大洪水灾害,1954年,洪峰流量是43400m3/s,相应水位为34.55米;1998年,洪峰流量是28800m3/s,相应水位为35.94米。
材料2: 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量示意图、洪水淹没范围图以及洪水灾害损失统计图。
 (1)试分析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的频率低于淮河流域的自然原因。
(2)长江两次大洪灾,1954年降水量大,但经济损失小,1998年降水量小却经济损失大,但死亡人数明显减少,试分析造成以上各结果的原因。
(3)长江与1954年相比,1998年降水量较小,但水位和流量却很高,原因是(多选)(  )
A.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B.上游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下降
C.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D.中下游人们在河道内种田、建垸
(4)简要说明防御江淮流域的洪水灾害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问,长江、淮河是两条洪灾频率较高的河流,但淮河更高一些,洪灾的自然原因主要与降水异常偏多有关,也与河流的流域面积、支流分布、地形、泄洪能力等有关。第(2)问,洪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大小、人口死亡数量多少与灾害强度、该地区人口密度、经济水平、防抗灾能力大小有关。第(3)问,长江1998年降水量较1954年少,但水位与流量却很高,这与河床抬升,植被稀少,泄洪能力低,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有关。第(4)题,抵御洪灾的措施可针对产生洪灾的原因分析。
答案:(1)长江支流南北分布,锋面雨带自南向北推移,正常年份洪峰会错开,且中游众多湖泊起到调节作用。
(2)①长江流域1998年比1954年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财富多。
②1998年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加,防洪、抗洪基础设施完善,救援及时,灾区的生产、生活恢复快。
③1998年较1954年科技水平提高,对暴雨、洪水的预测水平提高。因此,防灾、抗灾的能力提高。
(3)ABCD
(4)做好流域内的植被保护,建防护林,退田还湖,保护湖泊湿地,疏通河道等。
一、选择题
   国际在线2009年5月27日报道 25日登陆印度并过境孟加拉的热带风暴“艾拉”给这两个国家造成惨重损失。到26日晚,共造成两国170多人死亡,受灾人数已达数百万。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强风暴形成于(  )
A.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B.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C.印度洋热带洋面
D.西北大西洋热带洋面
2.世界上遭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最大的地区主要有(  )
①南亚、东南亚地区 ②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 ③欧洲沿海地区 ④墨西哥湾沿海地区 ⑤秘鲁沿海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3.关于该次强热带风暴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次强风暴未引发洪水、饥荒、疫病等次生灾害
B.这次灾害灾情严重与印、孟未能及时发出风暴预报、预警有关
C.这次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是印、孟经济发达,防抗灾能力差
D.这次强风暴灾害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
解析:本题组以强热带风暴“艾拉”为背景进行综合考查。第1题,印度、孟加拉国濒临印度洋,由此可见“艾拉”形成于印度洋热带洋面。第2题,世界上遭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最大的地区,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南亚、东南亚的印度洋沿岸地区。第3题,此次灾害印、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及时发出预报预警。
答案:1.C 2.C 3.B
   读全球自然灾害灾情的区域分布(1985~1999年),回答4~6题,
区域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全球
死亡人数(人) 地震 2670 11510 27900 127020 320 180 169600
风暴潮 1250 18140 550 59810 1460 440 81650
洪水 15810 3670 4480 222780 1800 3290 251830
其他 2660 3610 2610 19480 4320 490 33170
合计 22390 36930 35540 429090 7900 4400 536250
经济损失(亿美元) 地震 13.1 568.0 44.9 1419.4 114.2 50.6 2210.2
风暴潮 12.9 1826.8 6.4 555.2 354.1 22.8 2778.2
洪水 19.5 375.4 41.3 1926.9 412.3 66.0 2841.4
其他 22.7 624.1 16.5 196.4 243.2 25.4 1128.3
合计 68.2 3394.3 109.1 4097.9 1123.8 164.8 8958.1
4.从世界各大洲看,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最为严重的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5.从灾害种类看,造成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
A.地震
B.风暴潮
C.洪水
D.泥石流
6.北美洲和南美洲因灾害死亡的人数差不多,而经济损失北美洲是南美洲的33倍,这是因为(  )
A.南美洲的防灾能力强
B.政府的高度重视
C.经济密集度北美洲远远高于南美洲
D.地貌特点悬殊
解析:第4题,由表中灾情分布可知:按各大洲,经济损失最多的是4097.9亿美元为亚洲,死亡人数最多的是429090人,还是亚洲,因此选A。第5题,按灾害种类,经济损失最多为2841.4亿美元,为洪水,死亡人数最多为251830人,还是洪水,因此选C。第6题,自然灾害的损失受经济发展水平、防抗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北美洲美国、加拿大为主,经济水平高,抵御灾害的能力强,所以经济损失大。联系世界地理相关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4.A 5.C 6.C
二、综合题
7.阅读资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新浪网2005年1月7日消息:印度洋海啸遇难者总数已上升到16万5千人。
材料2: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灾后疫病流行可能让目前死亡人数翻番。
材料3:本次地震震中分布图。
(1)本次地震震中位于__________岛西北近海,震级达里氏9.0级,该地区发生大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本次灾害发生的特点,对沿岸地区有哪些破坏作用?
(3)为什么该地区海啸过后容易爆发瘟疫?
(4)造成该地区巨大人员伤亡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解析:由图看出本次地震的震中位于苏门答腊岛的西北,这里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活动;海洋中地震的发生最容易引起的就是海啸,对沿岸地区的破坏力极大,并且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答案:(1)苏门答腊 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活动。
(2)本次海啸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和破坏力巨大的特点,海啸产生的巨浪很容易导致船只颠覆,沿海地区设施摧毁,造成人员损伤。
(3)由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海啸对基础设施的破坏,造成居民医疗和卫生状况急剧恶化,易爆发瘟疫。
(4)海啸波及地区为人口稠密地区,印度洋上缺乏有效的海啸预警机制,人们的防范意识薄弱。
8.读下面1985~1999年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灾害损失比较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985~1999年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灾害损失比较
(1)自然灾害危害的区域差异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它包括(双选)(  )
A.自然地理背景
B.经济地理背景
C.人文地理背景
D.地质构造地理背景
(2)由图可知,1985~1999年富裕国家的经济损失约在______亿美元,其经济损失占GDP比重约为______%,贫穷国家的经济损失约在________亿美元,其经济损失占GDP比重约为________%。
(3)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害易损性就越低,而欠发达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的首要受害者?
解析:该题以1985~1999年两类不同经济状况国家的灾害损失为背景,综合考查了自然灾害危害地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以及读图能力。第一步,读图。①分清国家经济类型;②分清绝对损失和相对损失;③分清绝对经济损失的单位。第二步,提取所学知识——自然灾害危害地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第三步,逐题作答。第(1)问,地理背景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第(2)问,注意灾害损失的坐标的单位10亿美元,然后求得。第(3)问,灾害易损性取决于人口密度、经济密集度、防灾减灾能力等。
答案:(1)AC (2)5800 2 2000 13
(3)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科研发展越迅速,人口素质越高,就能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并减轻灾害发生时的损失。同时,由于经济实力雄厚,虽然损失绝对值较大,但相对损失小,不足以对整体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其灾害易损性低。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
9.读某次震级为里氏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总人口(万人) 建筑面积(万m2) 地震中 灾后死亡人数(人)
伤亡人数(人) 经济损失(亿元) 倒塌建筑(万m2)
A 127 8119746 34762 176.310 3187789 187
B 16 68837 1487 3.462 34163 77
C 0.23 362 56 0.00087 217.2 32
(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
(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的根据。
(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
(4)根据材料,为减轻地震灾情,地震多发区应做好哪些工作?
解析:该题考查不同条件下的灾情差异。结合图表资料分析。第(1)问,人口越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第(2)问,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第(3)问,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第(4)问,从灾害预报,加强抗灾、救灾能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2)乡村C 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
(3)由A→B→C比重增大。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变弱。
(4)①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警报;②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设计和加固;③加强救灾队伍和设施建设;④加强民众自救训练,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