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完成1~2题。
1.抢救溺水者的步骤上(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2.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后
C.尽量逃向高处、大树、山丘和高坡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解析: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清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医院。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后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
答案:1.D 2.C
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听汛期天气预报 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 ⑤学会游泳 ⑥学会救生演习的知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洪水应急方法错误的是( )
A.爬上大树
B.爬到电线杆上
C.抓住木板等漂浮物
D.尽量跑到高坡上
5.下列洪水中的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去再救人
解析:钢制家具易沉入水中,不适宜防洪;爬到电线杆上,可能导致触电;对落水人员应及时救治。
答案:3.B 4.B 5.D
6.在下面减灾系统工程和框图中的空框内填上序号代表的相应内容,并完成问题。
①防灾 ②监测 ③救灾 ④立法与教育 ⑤预报
⑥保险与援助
(1)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F________。
(2)减灾防灾的核心是________,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减灾防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列举5项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
解析:本题以减灾系统工程框图的形式,考查了减灾系统工程的构成及减灾防灾的核心等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减灾防灾工作是由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共同参与而成;既需要高深的灾害科学研究,也需要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
答案:(1)② ⑤ ① ③ ⑥ ④
(2)减 减少灾害 减轻灾情
(3)因为减灾工程的实施既需要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行动,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个人参与;既需要高深的灾害科学研究,也需要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
(4)①加强自然灾害科学研究,组织减灾科技攻关;②实施减灾工程,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提高灾害预警和救援能力;③制定减灾规划,健全灾害管理的法规;④开展社会减灾教育;⑤加强国际合作。
一、选择题
自2008年里氏6.1级地震和特大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之后,2009年云南楚雄州又发生了里氏6.0级地震。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2009年7月9日19时19分13秒,楚雄州境内发生了里氏6.0级地震,州内10县市震感强烈。经初步调查核实,截至2009年7月10日12时,本次地震共造成1183209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重伤29人,轻伤305人;大牲畜死亡6980头,民房倒塌19308间,损坏218903间,学校倒塌35幢18908平方米,损坏618幢124828平方米。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发生时,学校里的学生应该( )
①若正在教室内上课,应该赶紧躲到课桌下
②若正在室外上体育课,要降低重心,远离高大建筑
③若正在高楼层教室上课,要尽快跑到楼下
④若正在室内上课,要赶紧想办法从窗口跳到楼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在地震多发区,政府在地震防御方面应做好( )
①地震监测网的建立 ②建筑物抗震加固 ③防灾、减灾宣传 ④地震灾害救灾应急系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多地震灾害,因此个人和政府都应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个人而言,地震发生时要学会保护自己,能跑则跑,不能跑则躲。对政府而言,首先做好灾害监测和减灾工作,加固建筑,其次做好宣传,并健全灾害救助应急系统。
答案:1.A 2.D
3.下列应对洪水灾害的办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地避水时,可将家中物品放在楼上,并储备一些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B.室内进水前,要及时切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
C.洪水冲刷了垃圾、粪便等污染物和病源体,洪水过后可放心饮用地下水
D.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号
解析:选C。洪水袭来时,由于厕所粪便、垃圾等被水冲散,再加上动物尸体在高温腐烂和其本身携带的病菌极易污染水源,引发流行病。因此要注意保护水源地,地下水抽取后要用漂白粉消毒,并一定要烧开。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龙卷风、台风、飓风的共性是风力强劲,统称为风灾
B.接到龙卷风警报时,在室内应紧紧关闭所有窗户
C.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可就近在大树树干的背风一侧躲避
D.龙卷风发生时,在家中外围墙壁附近抱头蹲下是安全的
解析:选A。接到龙卷风警报时,要立即躲到地下室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在室内,应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压力。在野外,要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墙壁、大树均易被刮倒,不安全。
当地时间2010年3月2日,在智利强震发生整整三天后,救援人员在重灾区康塞普西翁市一座倒塌的大楼废墟中一次救出79名幸存者。据此完成5~6题。
5.被埋三天后能够生还关键是有正确的自救措施。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
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6.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第5题,被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第6题,灾后互救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医务人员、青壮年;先救“生”,后救“人”。
答案:5.B 6.C
二、综合题
7.北京时间2009年2月20日18时2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40.7°N,78.7°E)发生里氏5.2级地震。
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此次灾害救援与救助的说法,你认为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
救援与救助说法 是否可信 理由
①民政部首先从武汉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运4000顶救灾帐篷支援灾区
②民政部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动救灾棉被4500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③驻新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投入抢险救灾行动
④全力抢修生命线工程。电力、电信、水利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对受损情况进行恢复
⑤地震部门严密监测震情,收集各种异常情况,认真分析地震发展趋势
(2)你认为救援队员需要的医用物品有哪些?救援装备有哪些?
(3)在该次救援中,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________;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减灾的管理体系是什么?
解析:第(1)问,①由图中可知西安物资储备库离地震灾区最近。②由图中可知地震灾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2月份气温还很低。③④⑤联系教材知识很容易回答。第(2)问,医用物品主要有医疗器械、外伤用药、防疫药品、消炎药、净水剂和消毒液等。地震救援装备有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和小型起重设备等。第(3)问,由教材及以上题目可知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储备救灾物资,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保证应急交通线畅通。第(4)问,结合第(1)问内容和教材有关知识回答。
答案:(1)①不可信 应从西安调运救灾物资
②可信 新疆阿克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2月份气温低,需要棉被
③可信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承担重要救灾任务
④可信 发生灾害时,保护生命线工程,确保救灾通道和通讯等的畅通,是灾中应急的一个重要方面
⑤可信 监测震情,收集各地异常情况,分析再次发生余震的可能性是地震部门预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医疗器械、外伤用药、消炎药、消毒液、防疫药品等。 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等。
(3)储备救灾物资 保证应急交通线畅通
(4)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8.分析图甲、图乙、图丙及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甲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乙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图丙为我国现代特大沙尘暴每10年的发生次数。
(1)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平原。
(2)说明图甲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3)指出图乙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4)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日益加剧,主要原因有哪些?
(6)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解析:第(1)问,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结合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重要地形区的分布),很容易正确作答。第(2)问,考查了强沙尘暴多发地区的区域特点。由图可知强沙尘暴多发地区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西部。这些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距海远,再加上地形重重阻挡,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地表干旱缺水,为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物保护,在多风的季节极易发生沙尘暴。第(3)问,考查了沙尘暴的时间分布特点以及沙尘暴的成因。观察图乙可知,在一年中沙尘暴集中分布在2、3、4、5四个月,即冬末和春季。在这段时间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气温上升,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表更加干旱缺水,沙(土壤颗)粒之间粘结力减弱,致使表土(地表)疏松,再加上该段时间气温变化较快,冷锋活动频繁,大风天气较多,故沙尘暴频繁发生。第(4)问,由图丙看出,我国特大沙尘暴发生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第(5)问,近年来,沙尘暴日益加剧,除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外,更主要的是因为人类活动对林、草植被的破坏导致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剧。第(6)问,减少风沙危害的措施主要是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
答案:(1)准噶尔 黄土 华北
(2)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3)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4)频率加快,间隔变短
(5)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土壤中水分减少,疏松干燥。
人为原因:①北方草原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②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③工矿开发、城镇建设、修路等破坏植被、弃土弃渣。
(6)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营造“三北”防护林。②建设人工草场,实行轮封轮牧,防止超载过牧。③避免春季施工,减少地面扬沙。
9.读“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图”(地质灾害气象等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为什么台风经过处易发生这些地质灾害?
(3)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防御这些地质灾害?
解析:第(1)、(2)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台风经过地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第(3)题,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建全政策法规体系,采取一些工程性防御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答案:(1)滑坡 泥石流
(2)台风经过处多丘陵山地,具有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形条件;部分丘陵地区植被被破坏严重,多泥沙、碎石等物质;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促使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突发。
(3)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护坡工程,大力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