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学设计
课题
13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法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
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难点
四大发明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试列举宋代几项娱乐活动。
列举宋词代表人物及作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
导入新课
出示北京奥运会汉字图片
思考:这是什么?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什么?
你知道这些伟大的发明,是什么时期的产物吗?
学生齐读诗歌,体悟情感。
倾听,思考
渲染气氛,放松学生心情。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雕版印刷术发明和发展,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发明者、特点、发展、传播及作用。
2.掌握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应用、传播及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3.掌握火药的发明、应用、传播及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知道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的表现及影响。
5.通过对中国四大发明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形成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初步认识。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出示北宋陶活字版图片,分析如下问题: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活字印刷的制作流程如何?
教师总结:北宋时的匠人毕昇
对比分析: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情况,分析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
出增《金刚经》印刷品图片,如:
思考:(1)活字印刷是如何发展的?
教师总结: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总结归纳:活字印刷术的贡献?
教师总结:活字印刷术不断外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与意义——
今天的印刷技术列举。
目标导学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出示“司南”图片,分析以下问题:
指南针应用之前,我们怎样只别方向?
发明指南针的原理及其应用?
(3)指南针的发展过程如何?
①司南: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②罗盘:北宋时期,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就制成了罗盘
③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4)指南针如何传播的?
教师总结: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5)指南针的应用,对于航海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出示火箭模型,讨论如下问题:
请介绍一下火药的应用情况。
火药是什么时候传播到欧洲的?
教师总结: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火药的发明在军事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师提示:
改变了作战方式和作战思想。
(4)为什么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中,并由此发明了突火枪、火铳等枪炮武器?
(5)火药的发明有什么重大的历史影响?
教师总结:①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②推动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深入探究——
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民族关系、继承等)
教师提示: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注重继承与创新)……
目标导学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出示中外交通图,如下,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当时的陆路交通情况。
教师提示: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2)分析当时的海路交通情况。
教师总结: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3)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说说南宋海外贸易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4)宋朝海外贸易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航海技术,除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宋朝政府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调动了中外商人的积极性。
拓展延伸——
材料分析: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想一想:(1)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中外交通的历史意义?
教师总结:发达的中外交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欣赏图片,借助教材回答,如:胶泥刻字——烧制字模——排字固版——印刷拆版几个流程。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如:费时、费力、不容易修改,需要大量木版……
学生发言汇报,如: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学生观看图片,列举所知判断方向之物,如:北斗星,太阳,大树等
学生分析,如: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开始运用于航海。
学生回答,如:宋朝时制成指南针,北宋后期用于海上交通
,南宋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学生观看图片,列举应用,如:①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②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学生分析,如:宋元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战争接连不断
学生综合分析,列举如:宋元统一的出现,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
学生认真阅读交通图,借助教材分析并总结,如: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学生列举
,如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如:宋朝与西方陆路交通受到阻碍,促使通过海路与外国发展贸易关系……
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总结归纳。
明确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读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本节主要内容,便
于下面教师进行讲解。
通过活版印刷图片的展示,使活字印刷的发展情况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知识学习更加深刻。
在探究司南这一环节,应用图示与读书指导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究司南的原理及应用,同时推广到指南针的传播及意义等知识。
把火药的发明及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和展示,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入化理解。
此环节起到综合归纳作用。
通过形象直观的展示中外交通图,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当时对外交通情况,使书本知识更加形象,有利于学生识记和理解。
拓展延伸部分,使学生纵横联系,升华主题。
复习巩固
1.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
?
②活字印刷术
③司南
④造纸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
A.
沈括
B.
李春
C.
蔡伦
D.
毕昇
3.玄奘大师曾大量印刷普贤菩萨像,散施四方。这种印刷方式应是( )
A.拓石
B.活字印刷
C.雕版印刷
D.激光印刷
4.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
A.
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
B.
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
C.
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
D.
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
5.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 )
A.造纸术
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以组为单位交流。
通过复习巩固环境,检测本节课的教与学内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了解了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基本概况和影响以及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我们要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