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历史人教版
必修2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 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二里头青铜器
三星堆青铜礼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秘色瓷是青瓷的一种.又称秘瓷.它的烧制技术早已失传。长期以来也未见实物。1987 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多件精美的秘色瓷.让人们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
唐朝的秘色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三彩
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制白瓷为主.胎质薄而坚硬.瓷釉洁白莹润。
汝窑在河南宝丰.主要烧制宫廷用瓷.胎质细洁,釉色多星天青.青中带蓝.晶莹发亮.堪称宋瓷之精品。
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出产青瓷.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
官窑在河南开封.专为宫廷烧制瓷器。釉色以粉青为主,淡白次之。
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 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宋朝瓷器
宋朝有五大名窑.即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制白瓷为主.胎质薄而坚硬.瓷釉洁白莹润。汝窑在河南宝丰.主要烧制宫廷用瓷.胎质细洁,釉色多星天青.青中带蓝.晶莹发亮.堪称宋瓷之精品。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出产青瓷.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官窑在河南开封.专为宫廷烧制瓷器。釉色以粉青为主,淡白次之。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 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汝窑
定窑
钧窑
官窑
哥窑
景德镇
青花瓷
彩瓷
珐琅彩
1.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 ) A.质地纯净,由官府垄断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造型优美,其为粉彩瓷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A [解析] 材料“融青瑞色新”“巧剜明月染春水”说明该瓷器质地纯净,“先得贡吾君”说明此种瓷器被官府垄断,故A项正确;材料“融青”“盛绿”等信息与晶莹如雪不符,故B项错误;粉彩瓷器出现于清朝,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面向市场”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练习
2.《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 ) 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C.说明了手工业中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传承方式,不涉及官营、私营,故A项错误;材料“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均以家庭内部的传承为主要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涉及人身依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与仕宦之路无关,故D项错误。
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
提花
锦
缎
历史纵横
汉朝时,包括提花在内的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能织出绫、锦、罗、绢、纱等二十多个花色品种。唐末以前,我国的丝织品主要产地在北方。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丝织品的数量与质量逐渐超过北方。明清时,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户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也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历史纵横
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鼓励。商鞅变法时曾规定,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那时独立经营的手工业,有经营盐铁而成巨富的手工业者,如鲁人猗顿因煮盐发家,邯郸郭纵以冶铁致富;有在城镇开作坊的手工业者,往往前店后场,亦工亦商;还有一些走街串巷的匠人,如墨子的一些弟子,其中,能工巧匠鲁班还被喻为中国木匠的祖师。
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
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
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那时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花楼机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A [解析] 依据材料“乡村纺织……所出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可知,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能体现自然经济的衰落,而且“以织助耕”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受到明显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重农抑商的叙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练习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中国素有“丝国”的誉称。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画家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
《群神宴》中的中国瓷器
B [解析]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据材料信息,民窑的发展超过官窑,主要是因为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市场扩大,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在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劳动关系,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1.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 (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练习
2.李克强同志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中国的“工匠精神”自古有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周礼·考工记》 令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管子·小匡》
(1)据材料一,指出该手工业类型及其特点。 类型:官营手工业。
特点: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具有技术优势,工匠间互相学习交流。
材料二 宣德间尝遣人至倭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埙遂习之,而自出己见,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如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名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齰指称叹,以为不可及。 ——[明]慎蒙《皇明文则大成》卷一二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工匠精神”的表现。“工匠精神”推动古代中国手工技术的发展,请从制瓷、冶金领域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表现:借鉴;创新。
举例:略。
材料三 每遇岁时,筐篚交通,宴会杂遝,穷水陆之珍,恣歌舞之乐,而百工技艺亦且日事淫巧,以罔重利,皆伤化糜财,渐不可长,宜重惩以法。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三
(3)据材料三,指出对“百工技艺”“日事淫巧”的态度,说明其影响。 态度:重惩(“反对”亦可)。
影响: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今天我国应该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培养:加强技术交流;鼓励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①官营手工业发达。例: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②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例:黄道婆在棉纺织业的贡献;③享誉世界。例:“丝国 ”“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夏、商。周:官府垄断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继续发展
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
发达原因
国家权力的支撑
商周:青铜铸造业繁荣(如司母戊鼎等)
冶金业
西周:已能制造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商朝:烧出原始瓷器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制瓷业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重要成就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明清:种类丰富;瓷都“景德镇"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重要成就
世界最早养蚕缫丝
商朝:出现织机,丝织晶.
丝织业
西周:能生产提花织物
西汉:开设长安东西织室
宋朝:品种繁多
明清:进人鼎盛时期,中心:苏杭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整体状况
小农经济;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
春秋战国:开始发展
魏晋南北朝:遭摧残
发展历程
隋唐:恢复发展
两宋以后: 艰难发展
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超过官营手工业
重要成就
明中叶以后
花楼机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清朝继续发展
原因
技术领先
贸易往来额繁
重要成就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西汉起:丝织业的影响,“丝国”;“丝绸之路”
唐朝起:制瓷业的影响,“瓷器大国”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