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欧姆定律
一、选择题
1.通过实验首先找出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科学家是(?? )
A.?帕斯卡????????????????????????????????????B.?欧姆????????????????????????????????????C.?伏特????????????????????????????????????D.?牛顿
2.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值也为零
3.如图所示电路,电阻R1标有“6Ω? lA”,R2标有“3Ω 1.2A”,电流表A1、A2的量程均为0~3A,电压表量程0~15V,在a、b间接人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闭合开关s后,为保证R1、R2均不损坏,则允许加的电源电压和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不得超过(???????? )
A.?9V 1A????????????????????????????B.?3.6V 1.8A????????????????????????????C.?9.6V 1A????????????????????????????D.?3.6V 0.6A
4.关于欧姆定律 ,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相同电压下 , 导体的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B.?对同一个导体 , 导体中的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C.?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 所以电流只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 , 也与导体的电阻有关
5.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可以导出 ,由公式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电流成反比
C.?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共同决定
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无关
6.如图所示,在电磁铁正上方用弹簧挂着一条形磁铁,开关闭合后,当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短?????????????????????????B.?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长
C.?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长?????????????????????????D.?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短
7.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U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电流表A的示数为I,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 , 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 . 移动滑动变阻器得到在不同电流下的U1﹣I图线和U2﹣I图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当滑片向左滑动时,电压表V1的示数U1增大,电压表V2的示数U2减小
B.图中,AQ表示U1﹣I图线,OQ表示U2﹣I图线
C.定值电阻R0的阻值1.25Ω
D.定值电阻R0的阻值1Ω
8.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表示数变大的是(?? )
A.??????????????B.??????????????C.??????????????D.?
9.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闭合开关S,当监控区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图象是(?? )
A.??????????????B.??????????????C.??????????????D.?
10.如图,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时,将电流表与小灯泡并联,电压表与小灯泡串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烧坏????????????????????????B.?电压表烧坏????????????????????????C.?两表都烧坏????????????????????????D.?灯泡不亮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l、V2的读数分别为6V,4V.则电阻R1与R2的阻值之比是(?? )
A.?3:2????????????????????????????????????B.?2:3????????????????????????????????????C.?2:1????????????????????????????????????D.?1:2
12.如图所示,AB、CD为两根平行且均匀的相同电阻丝,直导线EF可以在AB、CD上滑行并保持与AB垂直,EF与AB、CD接触良好.B、D之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A.C之间接一个理想电压表,当EF处于图中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6.0伏,如将EF由图中位置向左移动一段距离△L后电压表示数变为4.0伏,若将EF由图中位置向右移动一段相同距离△L后,电压表示数将变为(?? )
A.?7.0伏??????????????????????????????????B.?7.5伏??????????????????????????????????C.?11.5伏??????????????????????????????????D.?12伏
二、填空题
13.有一导体两端加上 6 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 0.5A,可知它的电阻为________Ω,若给它加上 18 V电压,导体中电流为________A,此时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若导体两端电压为零,导体中电流为________A,导体电阻为________Ω。
1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10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0.3A.若再闭合S1 , 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2A,则R2的阻值为________Ω.
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5Ω,R2=1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通过R1的电流为________A,电路中总电流为________A。
16. 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灯L1、L2都能发光,则甲是________(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若开关S断开后,灯L1、L2都能发光,且甲、乙两表的示数之比为4:3,则L1、L2电阻之比为________.
??????????????????????????????????????????????????????????????????????????????????????????????????????????????
17.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的阻值,若实验中只有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电阻R0 ,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Rx , 请在空格内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闭合开关S、断开S1 ,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x .
②________;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③请写出用测量值U、Ux及R0来表示Rx的表达式:Rx=________.
18.晓明同学在修理电风扇时,需要用一个75Ω的电阻,现在手边有阻值为300Ω、100Ω、60Ω、40Ω、35Ω及15Ω的电阻各一个,他可以选择其中________Ω、________Ω两个电阻________联来获得.还可以选择其中________Ω、________Ω两个电阻________联,或选择其中________Ω、________Ω两个电阻________联.
19.一个标有“2.5V 0.3A”字样的小灯泡的电阻大约是________Ω.某同学在灯泡不发光时对它的电阻进行了测量,发现它的电阻只有2.5Ω,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20.(2016?怀化)一个灯泡的电阻是20Ω,正常工作的电压是8V,灯泡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__A。现在把它接到电压是9V的电源上,要使它正常工作,需要给它串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Ω的分压电阻。
21.利用伏安法测电阻,只需测出电阻两端的________和通过电阻的________就可以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被测电阻值.
22.图甲是小强“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图乙是他依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R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当R的电阻由10Ω更换为15Ω时,闭合开关后,为使R两端的电压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滑动
三、实验探究题
23.小阳想利用一块电压表和阻值已知的电阻R0测量电阻Rx的阻值.小阳选择了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如图所示实验电路.
(1)请按要求帮助小阳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________,断开开关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为U1;
②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为U2 .
(2)请用U1、U2和R0表示出待测电阻Rx=________.
24.要测量某电阻的阻值,实验桌上有下列器材:电流表A(0﹣0.6A),电压表V(0﹣3V),电源4.5V,滑动变阻器R,开关,导线,待测电阻Rx(约6Ω左右).实验要求:多测几组数据且两电表都不能超过其量程.
(1)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好.
(2)实验时,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___A.
(3)在连接电路时,有R1(12Ω 1A)和R2(3Ω 2A)两种滑动变阻器,要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应选________(填R1或R2).
(4)小华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了三次测量,三次测出的电阻分别为5.9Ω、6.1Ω、6.3Ω并不相等,为减小实验误差,该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于________Ω.
(5)将上述实验中的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小灯泡两端电压越低,小灯泡的电阻越小,原因是________.
25.小红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其中Rx为待测电阻,R1为电阻箱,S为单刀双掷开关,R为定值电阻.实验主要步骤有:
A.把开关S接b点,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
B.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1;
C.把开关S接a点,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
D.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
(1)上述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
(2)步骤A中电阻箱调节好后示数为30Ω.若已知R的阻值为10Ω,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3)本实验中如果没有电阻R,________(可以/不可以)测量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4)小明测量未知电阻设计的电路如图乙所示,如果去掉R,________(可以/不可以)测量出未知电阻的阻值,理由是________.
四、综合题
26.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
(1)R0在电路中的作用________.
(2)油量表是用________表改装的.
(3)当油箱中的浮子向上运动时,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将________,此时油量表示数将________.
(4)小明想在此装置中再接入一块电压表,使油量增加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应并联在图中的 ??????(填下列选项).
A.?A C之间???????????????????????????B.?D C之间???????????????????????????C.?A D之间???????????????????????????D.?A O之间.
27.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I与R连入电路的阻值关系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U与R连入电路的阻值关系如图丙所示.试计算:
(1)R0的阻值;
(2)电源电压.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最早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于1826年总结得出的. 故选B.
【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确立是电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其基本关系是: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阻值成反比.
2.【答案】C
【解析】 A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A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C符合题意。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所加电压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流受电压和电阻的影响,再分析其规律时,要结合控制变量法.
3.【答案】D
【解析 开关闭合后,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通过电阻R1的电流,等效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1)电阻R1标有“6Ω??1A”,R2标有“3Ω? 1.2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电阻R1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U1=I1R1=1A×6Ω=6V,
电阻R2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U2=I2R2=1.2A×3Ω=3.6V,
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且6V>3.6V,
为了保护电阻R2 , 电源电压不能超过3.6V.
(2)此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
I1===0.6A.
故选D.
【分析】开关闭合后,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通过电阻R1的电流;
(1)根据欧姆定律分别求出两电阻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然后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确定R1、R2均不损坏时允许加的电源电压;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电阻R1的电流,然后求出电流表A1的示数.本题考查电流、电压的计算,关键是欧姆定律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判断电路的最大电压和最大电流,还要记住并联电路电压和电流的规律.
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姆定律I=U/R即,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所以电流与电压有关,也与电阻有关.
【解答】欧姆定律为I=U/R,可知:
A、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B、当R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C、电阻虽然只由导体本身决定,但电流既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又与导体电阻有关.
D、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所以电流与电压有关,也与电阻有关.
故选 C.
5.【答案】D
【解析】【解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由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导体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电阻的性质,需要学生熟记电阻的定义和性质,从而正确求解.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电流由下方流入,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上端为N极;
因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两磁铁同名相对,故相互排斥;
当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变大,则条形磁铁受向上的力增强;
条形磁铁受重力、拉力及向上的磁场力,向下的重力与向上的弹簧的弹力及磁场力之和相等,因重力不变,磁场力增强,故弹簧的弹力减小,故弹簧长度变短.
故选D.
【分析】由右手螺旋定则可得出螺线管上端磁极,则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作用;
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的变化,由欧姆定律可得出电流的变化,进而可知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的变化,则可知条形磁极的受力变化,由力的合成可知弹簧长度的变化.
7.【答案】C
【解析】【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R0串联,电压表V1测变阻器和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和,电压表V2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当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由U=IR可知,灯泡和R0两端的电压均减小,则电压表V2的示数U2减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变阻器和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和增大,即电压表V1的示数U1增大,A符合题意;由图象可知,AQ为U1﹣I图线,OQ为U2﹣I图线,B符合题意;(2)由图象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零时,说明电路发生了断路,而此时U1的示数为4.5V,这说明与电压表V1并联的电路某处断路,此时U1等于电源电压,即电源电压U=4.5V;由图象知,当U1=2.5V时,电路中的电流I=2.0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此时R0两端的电压:U0=U﹣U1=4.5V﹣2.5V=2.0V,由I= 可得,R0的电阻:R0= =1Ω,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电路的连接和电路的坐标图像,结合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的大小.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R0的电流,滑动变阻器在另一条支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对另一条支路无影响,电流表示数不变,故A错误;
B、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减小,通过另一条支路电流不变,故干路中的电流变小,故B错误;
C、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R0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电流减小,根据U=IR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小,故C错误;
D、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电流减小,根据U=IR可知,R0的电压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首先判定电路的连接方式,分析电表的作用;根据电阻的变化判定电表的变化.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因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热敏电阻R1的阻值变小,由串联分压原理可知,R1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由上述分析可知,当电流表示数I变大时,电压表的示数U减小,故A图象错误;(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电压表示数U1=U总﹣U2=U总﹣IR2 , 因U总、R2是定值,所以,电压表示数U1与I为一次函数,其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且电流增大时,电压变小,故C图象正确,BD图象错误. 故选C.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题意可知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和R2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进而分析可得图象.
10.【答案】D
【解析】【分析】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接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灯泡被电流表短路,没有电流通过,因电压表内阻很大,通过电压表的电流非常小,故小灯泡不发光,V表和A表不会被烧坏.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解答】解:按电流分析画出等效电路如右图,则U2:U=4:6=2:3
∴U1:U2=1:2
∵两个电阻串联
∴U1:U2=R1:R2=1:2
故选D.
【分析】电压表相当于开路,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据此画出等效电路图,利用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求解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设REB=RFD=R1 , 直导线EF的电阻为R, 则在如图位置时,电路中的电流:
I= ,
电源的电压可表示为:
U= (2R1+R)= (2R1+R),则2R1+R= ,
当EF由图中位置向左移动一段距离△L时,BE和FD电阻丝增加的电阻为△R,
则电源的电压可表示为:
U= (2R1+R+2△R)= ( +2△R),则2△R= ,
当EF由图中位置向右移动一段相同距离△L时,电源的电压可表示为:
U= (2R1+R﹣2△R)= ( ﹣ )= × = ,
解得:U3=12V.
故选D.
【分析】电路图可以等效为电阻BE、FD、EF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和欧姆定律分别表示出导线EF处于不同位置时电源的电压,联立方程即可求出将EF由图中位置向右移动一段相同距离△L后,电压表的示数.
二、填空题
13.【答案】12;1.5;12;0;12
【解析】【解答】由I=U/R可得,电阻的阻值:R=U/I=6V/0.5A=12Ω,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加上18V电压或两端电压为零时,电阻的阻值仍为12Ω不变,当加上18V电压时通过导体的电流: I′=U′/R=18V/12Ω=1.5A,当两端电压为零时通过的电流为0A。
故答案为:12;1.5;12;0;12.【分析】利用电压和电流求电阻,利用电压和电阻求电流,电阻是导体自身的特点,和电压、电流无关.
14.【答案】15
【解析】【解答】解:闭合S,断开S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 由I= 可知,电源的电压:U=U1=I1R1=0.3A×10Ω=3V;
再闭合S1时,两电阻并联,则U2=U=3V,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即为R2支路的电流,则I2=0.2A;
由I= 可知,R2= = =15Ω.
故答案为:15.
【分析】(1)闭合S,断开S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2)若再闭合S1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即为R2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
15.【答案】3;0.2;0.5
【解析】【解答】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R2支路的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电源的电压:U=U2=I2R2=0.3A×10Ω=3V;通过R1的电流:I1= ?=0.2A.?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则总电流为0.2A +0.3A=0.5A
故答案为:3;0.2;0.5.【分析】根据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求电源电压,利用电压和电阻计算电流.
16.【答案】电压表;3:1
【解析】【解答】解:(1)开关S闭合后,甲乙表必须是相当于开路的电压表,这样电流才能通过灯泡L2、L1 , 灯L1、L2都能发光.(2)当S断开时,甲乙表必须是相当于导线的电流表,两灯泡才能发光,并且两电灯并联,甲表测总电流,乙表测流过L2的电流,
已知甲、乙两表的示数之比为4:3,设甲表中电流为I甲=4I,则乙表中电流为I2=I乙=3I,
则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流过R1中的电流I1=I甲﹣I乙=4I﹣3I=I;
由欧姆定律I= 可得: = = = = .
故答案为:电压表;3:1.
【分析】(1)开关S闭合后,灯L1、L2都能发光,根据电压表相当于开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即可判断甲乙表的类型.(2)当S断开时,两表全是电流表两灯泡才能发光,并且两电灯并联,甲表测总电流,乙表测流过L2的电流,则由欧姆定律可求得两电阻之比;本题考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特点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在电路中电流表可看成是导线没有电阻,而电压表则看作是断路,则可以明确电路的结构.
17.【答案】闭合开关S、S1;
【解析】【解答】解: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S、断开S1 ,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x;②闭合开关S、S1 , 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③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0两端的电压: U0=U﹣Ux ,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I= = ,即 = ,解得:Rx= .故答案为:②闭合开关S、S1;③ .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0、Rx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当开关S、S1均闭合时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和定值电阻的阻值求出Rx的阻值,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得出结果.
18.【答案】40;35;串;60;15;串;300;100;并
【解析】【解答】解:如果要得到75Ω的电阻,既可以把所给电阻串联,也可以通过并联方式获得,方法如下:(1)因为两个电阻串联之后的总阻值等于两个电阻值之和,所以可以选择40Ω和35Ω的电阻串联,总阻值R=40Ω+35Ω=75Ω;也可以选择60Ω和15Ω的电阻串联,总阻值R=60Ω+35Ω=75Ω;(2)因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所以可以选择100Ω和300Ω的电阻并联,总电阻R= = =75Ω.故答案为:40;35;串;60;15;串;300;100;并.
【分析】两个电阻串联之后的总阻值等于两个电阻值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据此分析回答.
19.【答案】8.3;灯丝温度高,电阻大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2.5V 0.3A”字样的小灯泡的电阻:R= = ≈8.3Ω 灯泡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其阻值越大,反之越小,灯泡不发光时,温度较低,因此电阻较小.
故答案为:8.3;灯丝温度高,电阻大.
【分析】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其实际值与额定值相等,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20.【答案】0.4;2.5
【解析】【解答】解: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UL=8V,电阻RL=20Ω,则IL= = =0.4A,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要使灯泡接在9V的电源正常工作,应串联一个电阻分压,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
UR=U﹣UL=9V﹣8V=1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IL=0.4A,
由I= 得:R= = =2.5Ω。
故答案为:0.4;2.5。
【分析】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要使8V的灯泡接到9V的电源上正常工作,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应串联一个电阻分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即可求出串联电阻的阻值。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和额定电压相等.
21.【答案】电压;电流;R=
【解析】【解答】解:如果用电压表测量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I= 得出的变形式R= 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故答案为:电压;电流;R= .
【分析】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 分析,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导体电阻.
22.【答案】3;不变;b
【解析】【解答】由图乙可得对应点的U=IR=0.3A×10Ω=3V,故R两端的电压为3V;由串联分压可知电压的分配按照电阻大小分配的,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时利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由串联电路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故当R的电阻由10Ω更换为15Ω时,闭合开关后,为使R两端的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要增大,故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b端滑动 .
故答案为:3;不变;b .
【分析】电压表测电阻R两端的电压,由图乙读出电阻R的为10Ω时的电流值,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计算R两端的电压;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时,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增大时,它两端的电压增大,为了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要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
三、实验探究题
23.【答案】(1)S1;S2;闭合开关S1、S2
(2)
【解析】【解答】解:(1)①闭合开关S1 , 断开开关S2 , 压表的示数为U1;②闭合开关S1、S2 , 电压表的示数为U2 . (2)当闭合开关S1 , 断开开关S2 , 电路是串联电路,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则电压表的示数为U1;
闭合开关S1、S2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则电压表的示数为U2;
Rx两端的电压:Ux=U2﹣U1 , 电路电流I= ,由I= 可知,待测电阻阻值:
RX= = = ;故答案为:(1)①S1 , S2;②闭合开关S1、S2;(2) .
【分析】测电阻阻值需要测出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电流,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24.【答案】(1)
(2)0.5
(3)R1
(4)6.1
(5)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小灯泡两端电压越低,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小,温度越低. 所以电阻越小。
【解析】【解答】(1)采用“电流流向法”,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将开关、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R1、电流表串联起来,再将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阻的两端;注意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如下图所示: (2)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 电路中的电流I= = =0.5A<0.6A,
所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I=0.5A,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1=4.5V﹣3V=1.5V,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值:
R滑= = =3Ω,故为了多测几组数据且电表都不能超过其量程,应选滑动变阻器R1 . (4)电阻R= =6.1Ω;(5)由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小灯泡两端电压越低,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小,温度越低,所以小灯泡的电阻越小.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0.5;(3)R1;(4)6.1;(5)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小灯泡两端电压越低,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小,温度越低
【分析】(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可采用“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按照电流的流向,先串主电路,再将电压表并在待测电阻的两端;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一上一下”的原则.(2)当电压表的指针满偏时,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然后结合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值,据此判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4)求出三次电阻的平均值便可;(5)根据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点进行分析.
25.【答案】(1)DCAB
(2)30
(3)可以
(4)不可以;电压表示数始终为电源电压
【解析】【解答】(1)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分析,此种测量未知电阻的方法为等效法,先让未知电阻接入电路,记下电流值,再让电阻箱接入电路,通过电阻箱调节电阻,使电流值与未知电阻接入电路时的电流相等,所以此时电阻箱与未知电阻接入电路时两者等效,电阻箱的读数即未知电阻的阻值。据此判断,正确的实验步骤为:DCAB。(2)根据以上等效的分析,即R1与R串联后的效果和RX与R串联后的效果相同,则未知电阻等于电阻箱所调阻值,即30Ω。(3)本实验中如果没有电阻R,按正确实验步骤实验后,电阻箱与未知电阻仍然等效,即阻值相等,所以同样可以测出电阻。(4)如图乙的方案,电压表测量未知电阻或电阻箱的电压,两者分别与电阻R串联,仍然可以使用等效的原理测出未知电阻。但如果去掉R,电压表测量的电源电压,再调节电阻箱时,电压表示数不变,所以等效法不能再使用,当然就不能测量未知电阻了。
故答案为: (1)DCAB;(2)30;(3)可以;(4)不可以;电压表示数始终为电源电压.?
【分析】利用电阻箱和等效替代法,结合单表测量未知电阻,当电阻箱的电流或电压与未知电阻的电流或电压相等时,电阻值也相等.
四、综合题
26.【答案】(1)保护电路
(2)电流
(3)变小;增大
(4)B
【解析】【解答】解:(1)油箱中装满油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就会越来越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就会越来越大,为了防止由于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源,应该给电路中串联一个定值电阻,这样就可以防止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源;(2)由图可知,油量表串联在电路中,故油量表是由电流表改装的;(3)当油箱中的浮标向上运动时,滑片P下移,R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即油量表示数将变大;(4)使油量增加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的阻值就会越来越小,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路中电流变大;R0两端的电压(U0=IR0)将变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10)将变小,所以,电压表是接在R0两端,即DC之间,故选B.故答案为:(1)保护电路;(2)电流;(3)变小;增大;(4)B.
【分析】(1)如果没有定值电阻的话,则当油箱中的油越来越少的时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就会越来越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就会越来越大,可能会烧坏电源;(2)根据电压表使用时并联、电流表使用时串联判断油量表的类型;(3)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当油箱中的浮标向上运动时R电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0两端的电压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确定R两端的电压变化;(4)利用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阻大小,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分析得出答案.
27.【答案】(1)解:由电路图可知,R与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乙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5Ω时,电路中的电流I=0.4A,
由图丙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5Ω时,电压表的示数U0=8V,
由I= 可得,R0的阻值:
R0= = =20Ω
(2)解: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5Ω时,其两端的电压:
UR=IR=0.4A×5Ω=2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U0+UR=8V+2V=10V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与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根据图乙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5Ω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图丙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5Ω时电压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0的阻值;(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5Ω时其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