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24分)
1. 如图所示的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2. 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大小为30 N的平衡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对平衡力同时突然减小到20 N,则物体( )
A.速度减小
B.按减小后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仍按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停止运动
3. 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汽车对王爷爷的推力与地面对王爷爷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5. 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绳与重力为10 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 )
A. 10 N,水平向右
B. 14 N,水平向左
C. 6 N,水平向左
D. 4 N,水平向右
6. 如图,一物块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B.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的拉力F与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只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拉力F沿竖直方向的分力
D. 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 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用力F1、F2分别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其中力F1=3 N,方向水平向左,力F2=5 N,方向水平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和B之间摩擦力为0
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 N,方向水平向左
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5 N,方向水平向左
D.B对A的摩擦力为5 N,方向水平向右
8. 如图所示,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的小车中,有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右壁,另一端连接置于小车底板上的木块,弹簧此时处于原长状态并保持水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B.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C.若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则小车一定在做减速运动
D.若弹簧未发生形变,则小车一定在做匀速运动
二、填空题(23分)
9.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竖直放置一块橡皮,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会________;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上述现象中橡皮将会_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向右倾倒”、“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
10. 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把口封紧;②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11. 今年中国男足在陕西举行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2比0击败卡塔尔队,奇迹般地晋级12强.球员争顶后顶出的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足球最后会落回地面是因为受________的作用.
12. 如图所示,当匀速向左水平拉动木板M,待木块N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此时木块N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当由慢到快向左水平拉动木板M,待木块N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 一个箱子重为100 N,放在水平地面上,受6 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 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 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14. 如图所示,物体A重30 N,被F=50 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物体B重30 N,受到F′=20 N的水平推力静止不动,则物体B所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15. 如图甲所示,小明顺着竖直杆匀速下滑。
(1)图乙中圆点A代表小明,请画出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
(2)小明再沿图甲中的绳匀速下滑,其受到绳的摩擦力为f绳,沿杆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为f杆,f绳________(选填“>”“=”或“<”)f杆。
(3)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爬,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_。
16. 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t=1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在t=3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三、作图题(23分)
17. 如图所示,小车A与物体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A与正前方的墙碰撞时,请画出物体B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两力均画在重心上)
18. 如图所示,小球被固定在静止的金属框架上,画出小球所受作用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30分)
19. 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图,长木板固定不动.
(1)甲、乙两图中当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
(2)此实验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乙两图,能否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有关?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图中木块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N,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量及二者间摩擦).
(5)若某次实验时木块做加速运动,则所测得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木板P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Q放在木板P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一端与木块Q相连,拉动木板P,木块Q稳定时,读取测力计的示数。回答下列问题:
(1)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是为了测量________。(填序号)
A.木板P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B.木板P受到木块Q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C.木块Q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D.木块Q受到木板P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2)用相同的木板P和木块Q,在木块Q上放不同个数的相同砝码,以相同的速度拉动木板P,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及对应的砝码个数。这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3)用相同的木板P和木块Q,发现拉动木板P的速度不同时,测力计的示数相等。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综合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机械表保养时上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A正确;防滑垫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B错误;旋钮侧面制有条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C错误;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D错误.故选A.
2. 【答案】C [解析]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若物体所受的平衡力同时减小,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依然不变,仍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 【答案】B [解析]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地面和汽车上,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汽车所受的推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都作用在汽车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正确;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方向相同,不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故C错误;汽车对王爷爷的推力与地面对王爷爷的摩擦力,都作用在王爷爷身上,不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故D错误。
4. 【答案】D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的,故A错误;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5. 【答案】D 【解析】木块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4 N,方向水平向右.故选D.
6. 【答案】A 【解析】由于物体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的是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方向向左,以及拉力F沿水平方向向右的分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A正确,B错误;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拉力F沿竖直方向的分力,这三个力构成平衡力,C、D错误.故选A.
7. 【答案】B
8. 【答案】B [解析]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说明小车在突然减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压缩弹簧,故A错误。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说明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这种情况是由于小车突然加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造成的,故B正确。木块、弹簧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只受重力和支持力,若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则说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小车可能加速,也可能减速,故C错误。若小车运动状态突然改变,但木块与小车之间只是产生了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并未发生相对运动,此时弹簧未发生形变,小车却并不是做匀速运动,故D错误。
二、填空题
9. 【答案】向左倾倒 保持静止 【解析】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因为受到摩擦力,橡皮的底部会随书一起向右运动,而橡皮的上部因为惯性还保持静止,这样橡皮就会向左倾倒;如果橡皮绝对光滑没有摩擦,则书运动时橡皮不受力,仍保持静止.
10. 【答案】右 空气 运动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内的气体向左喷射,对空气有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对气球也有一个向右的力的作用,因而气球向右运动;气球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1. 【答案】非平衡力 重力 【解析】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受的是平衡力,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的变化都是运动状态变化,一定受到不平衡力.由于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球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在空中的足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足球由于重力的作用最终要落回地面.
12. 【答案】左 等于 【解析】当匀速向左水平拉动木板M时,它与木块N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产生了滑动摩擦力.木块N保持静止,说明它受的力是平衡的,一个是弹簧测力计对它施加的向右的拉力,一个是木板M对它施加的向左的摩擦力.在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的条件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是一定的,因此,当由慢到快向左水平拉动木板M,木块N稳定时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也不变,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原来相同.
13. 【答案】等于 10
[解析] 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受6 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推力和摩擦力为平衡力,所以f=F=6 N;当水平推力增大至10 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f′=F′=10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 N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仍为10 N。
14. 【答案】30 20
[解析] 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A=GA=30 N;对物体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其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B=F′=20 N。
15. 【答案】(1)如图所示
(2)=
(3)竖直向上
[解析] (1)小明在沿杆匀速下滑时,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且二者大小相等。
(2)由题意可知,小明始终是匀速下滑的,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因此f绳=f杆。
(3)小明沿杆匀速向上爬,他所受的重力与摩擦力仍是一对平衡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因此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16. 【答案】2 4
三、作图题
17. 【答案】
如图所示
18. 【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小球固定在静止的支架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支架对它向上的弹力作用,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的作用点都在重心,方向分别是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用符号G和F表示,注意所画的线段长度要相等。
四、实验题
19. 【答案】(1)匀速直线 (2)控制变量法 (3)不能 压力大小不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同,有两个变量,则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改变是由压力大小引起的还是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引起的,无法判断 (4)2.4 4.8 (5)偏大
【解析】(1)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3)甲、乙两图对比可知压力大小不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同,有两个变量,则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改变是由压力大小引起的还是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引起的,无法判断,不符合控制变量法要求,所以比较甲、乙两图,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有关;(4)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 N,示数为2.4 N;使用的是一个动滑轮,则对木块的拉力为4.8 N,又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5)若木块做加速运动,则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但摩擦力的大小还是按测力计的示数读取,所以测量值将偏大.
20. 【答案】(1)D (2)压力大小
(3)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