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1 16: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部编版
选修1
第一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雅典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这里有着小块的平原,盛产葡萄、橄榄,富藏优质陶土和大理石,附近又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对农业、工商业发展十分有利。
[历史纵横]
荷马
古希腊文明始于大约公元前20~前12世纪的爱琴文明时代,它的中心最早在爱琴海上的克里特鸟,后转移到希腊半岛南部的迈锡尼城。公元前12世纪,北方的多利亚人南下征服了大多数希腊各邦。人们对此后的约3个世纪历史的了解主要是根据盲诗人荷马的史诗,因此,这一段历史上被称为“荷马时代”。
在“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有4个部落,每个部落包括3个胞族,每个胞族又有30个氏族。这些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这些部落逐渐统一,设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出现了城邦国家的雏形。当时,氏族成员有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后两类是平民。
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政治上,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中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长老会议有权选举和制裁执政官,议员为终身任职,执政官卸任后自动成为议员。公民大会虽然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没有实际权力。
经济上,贵族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因此被称为“六一汉”。所有的借款或租地都要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还不起债务或交不起地租,他本人及家属就会沦为债务奴隶。
这是绘在希腊陶瓶上的画,西面上是劳动的奴隶。
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地处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有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的政治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资料回放]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公元前632年,雅典发生主要由平民参加的武装暴动,卫城一度被占领。这次暴动虽然最后被镇压,但给贵族统治敲响了警钟,雅典统治者后来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例如把当时的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限制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然而,法律仍然维护贵族既得利益,如允许债务奴役,对偷窃蔬菜水果者都要处以死刑,等等。这样的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社会政治改革。
二、工商业发展
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除谷物生产外,葡萄、橄榄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也发展起来,手工业和造船业也取得进步,出现了三层桨座.用二百人划桨的远航大船。此外,木器加工、纺织和制革等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之相应,商业贸易日趋繁荣。雅典生产的葡萄酒、橄榄油、陶瓶、陶罐等热销地中海沿岸。
橄榄油出口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沿海地区一些经营工商业的平民日益富裕,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他们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奴隶劳动,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古代雅典制作的陶瓶
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当时,贵族因为占有平原地区的大片沃土,被称为“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既得权益。下层平民深受债务奴役之苦,他们大都住在山区,被称为“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工商业者一般住在沿海地区,被称为“海岸派”,他们不像平原贵族那样靠放高利贷、收地租和奴役债务奴隶来牟利,主要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的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改革前的辩论
论述:雅典工商业奴隶主的形成及其在早期
1.形成
(1)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雅典的农业、手工业、造船业都取得较大进步,与之相适应,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2)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一些平民通过经营工商业发财致富,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雅典的工商业者形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2.作用
(1)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2)成为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
当时,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的梅加腊等城邦,经济和军事实力已赶上并超过雅典。梅加腊甚至占领了雅典的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雅典曾经几次派兵去争夺,但都没成功。雅典统治者下令不准人们提收回萨拉米斯岛,违者格杀勿论。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激起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和广大平民的愤慨。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梭伦曾装扮成疯癫诗人,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受到大众的拥护。
[历史纵横]
公元前600年左右,梭伦假装一位来自萨拉米斯岛的疯子,他头戴花冠,出现在雅典市场上,声泪俱下地朗诵:“起来,到萨拉米斯岛去,为了这美丽可爱的岛屿,为了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战斗吧!”诗句激起了雅典公民的爱国热情。这就是著名的“疲诗人事件"。
梭伦(约前640- -前5S8) 出身于雅典萨拉米斯岛的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因家道衰落.外出经商谋生,足迹遍及希腊许多城邦及小亚细亚等地。在多年的经商游历过程中,梭伦考察了各种社会制度,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结交了许多名流贤士.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下层平民的疾苦。在此期间.梭伦树立起振兴城邦的政治理想。
在广大民众的强烈要求下,雅典对梅加腊宣战。梭伦指挥雅典军队夺回了萨拉米斯岛,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从此走上了政治舞台。
公元前594年,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在这危急关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全权负责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探究:梭伦改革的必然性
1.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在雅典,由于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着长老会议,使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形同虚设,再加上贵族对平民的种种盘剥,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日趋尖锐,随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他们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2.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平息矛盾,结束动荡,这就需要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
3.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雅典附近的梅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已赶上并超过雅典,梅加腊甚至占领了雅典的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通过改革,加快平息雅典的动荡和促进雅典经济的发展,成为雅典有识之士特别是:工商业奴隶主的强烈要求。
1.雅典城邦对梅加腊城邦宣战并取胜的原因不包括(  ) A.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 B.工商业奴隶主的呼声 C.梭伦的个人努力 D.雅典统治者的推动
解析:选D 实际上雅典统治者反对宣战。
课堂训练
2.下列对希腊城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希腊的一种民族意识 B.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C.希腊的一种国家组织 D.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征
解析:选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城邦是一种国家形态和国家组织,小国寡民是城邦的突出特点,故B、C、D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城邦不是民族,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3.公元前8世纪前后,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的依据是(  ) A.他们经营工商业 B.他们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C.他们经常使用奴隶劳动 D.他们不满贵族的专权
解析:选C 奴隶主阶级的典型特征是压迫和剥削奴隶,C项正确。A、B两项分别是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兴起的原因和条件,D项则是他们的政治要求。
4.下列对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公民内部阶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平原派” ②“海岸派” ③“山地派”
解析:选B 在雅典公民的三个派别中,“山地派”和“海岸派”都反对“平原派”。
5.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其背景不包括(  ) A.他指挥军队夺回萨拉米斯岛 B.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继续激化 C.工商业者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 D.梭伦计划征服其他城邦
解析:选D 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的背景是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所以才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梭伦率军夺回萨拉米斯岛,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使他成为调解双方矛盾最合适的人选,故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梭伦既不想实行平民所要求的激进的民主政治,又不想让平民享有政治优势,但同时也要保护平民不受贵族经济盘剥,目的是削弱贵族的政治特权,而这与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要求一致,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D项。
6.材料一:下列两幅图反映了雅典公元前8世纪以后经济发展的状况。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受这种经济状况影响,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雅典出现了哪些典型的阶级或阶层?
(1)状况:工商业发展。
代表阶层或阶级: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兴起。
材料二: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被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阶层的经济状况?他们的政治地位如何? (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阐述了怎样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理由。
答案:(2)阶层:平民。政治地位:无权,完全听命于贵族。
(3)主题:梭伦改革的原因(或背景)。理由:材料一经济发展成为梭伦改革的经济基础,而在材料一经济发展基础上壮大的工商业奴隶主阶级成为梭伦改革的阶级基础。材料二阐述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正是梭伦改革的主要原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