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三月桃花水》(创新教案+课堂活动卡+课前预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04*《三月桃花水》(创新教案+课堂活动卡+课前预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1 13: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谈”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多音字“和”可让学生联系语境选择义项,再适当拓展组词,如,附和、唱和、和诗等。学生对“绮丽”一词比较陌生,可以联系上下文,换词比较来体会大意。
阅读理解
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经历,梳理学习方法,提醒学生运用学习本单元其他课文的方法,自主阅读,圈画、标注优美语句,朗读、想象,进而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欣赏、喜爱与赞美之情。
表达运用
课文的语言充满浓浓的抒情味,疑问句激发读者的好奇,整齐的短句展现出动态的画卷,五字句直抒胸臆。这些优美的语句会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或者联系自己的语言经验来感受语言表达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朱自清的《春》的相关语段。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本单元让我们在纯朴的乡间感受美。这节课,我们将跟着作家刘湛秋走到河畔,去看看美丽的桃花水。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板书课题)
2.指读课题,齐读课题。
3.提出疑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什么是桃花水?”“三月桃花水是什么样子的?”
4.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等。
5.小结: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美文吧!
操作指导 课始直接导入,简洁明晰,教师提出质疑引发学生思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检查字词,夯实基础
活动1 检查字音,重点强调
1.过渡: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让我们来汇报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看看谁最认真、最努力。
课件出示 “我会读”:绮丽、应和、谈心。
2.指读,小老师领读。读准“绮、和”的音。
3.了解多音字“和”的其他读音。
课件出示 和
辨析:读hè时,表示“声音相应”,如,和诗、唱和。读huó时,表示“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如,和面、和泥。读huò时,表示“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也作量词,如,和药、洗两和。读hú时,指“打麻将或斗纸牌用语,表示获胜”。其他情况读hé,如,和气、和解。
活动2 检查词语,初步感知
1.导思: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理解了哪几个词语?
2.学生汇报交流。
3.导学: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学生交流。
操作指导 四年级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来读文章。
板块三 重点品读,整体感悟
活动1 结合活动卡,学习交流
课件出示 
默读思考:
1.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三月桃花水的?
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想一想:作者在这春天的明镜里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的
仿佛听到的
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从两个方面来写桃花水的句子。
2.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感知桃花水。
活动2 汇报交流,品桃花水
预设一:
1.过渡: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三月桃花水的?
2.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课件出示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3.思考:这两个问句分别和后面的哪些自然段构成对应关系呢?
4.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回答。(分别与第3、4自然段,第5、6自然段对应。)
预设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指生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3.导思:想一想: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4.思考:“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能演奏出各种悦耳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5.展示交流,品读感悟。
(1)小组汇报。这两个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
(2)谁能举例说明,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引出暗喻的修辞方法,让学生作好批注。
课件出示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6.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来到了小溪边,满眼是清澈的春水,耳畔是动听的水声在回荡,我久久不愿离开。
预设三: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1.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自由地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不理解的内容。
(1)想一想: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2)思考:“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在春天的明镜里,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在课文中画出描写桃花水形态的词语。
3.展示交流,品读感悟。
(1)交流运用的修辞方法。
课件出示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2)读一读这个排比句。
(3)交流回答:在春天的明镜里,我们都看到了什么?(燕子、垂柳、一群姑娘……)
4.导学:闭上眼睛细细聆听,想象在这幅美景中还能看到什么。
(1)出示填空题。
是啊!三月桃花水,它看见__________;它看见__________;它看见____________;它看见____________……
(2)学生交流回答。
5.小结:一个小小的省略号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虽然我们描绘的画面与诗人的有所不同,但却共同映照出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难怪作者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6.指导朗读:这么美的画面你喜欢吗?谁愿意把这种美的感受读给大家?(多种方式朗读)
活动3 总结课文,加深感悟
1.导读:感谢这涓涓流淌的三月桃花水,是它带给我们春的讯息、春的喜悦,所以作者也忍不住赞叹道——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2.思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1)交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之情,同时也赞美了春天,赞美了生活。
(2)导读:我想此时这珍贵无比的桃花水,一定已经流进了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带上对它的沉醉走进美丽的春天!(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操作指导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通过创设情境挖掘出教材之外的东西,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出发,找出有联系的段落,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布局谋篇。
板块四 拓展学习,布置作业
活动1 课内总结,拓展积累
1.导学:今天我们学习了《三月桃花水》,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及多种修辞方法,为我们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有一位大作家朱自清,同样用自己的笔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春天。请同学们读一读,摘抄你觉得优美的语句,并写写感受。
2.朗读朱自清的《春》的相关语段。
课件出示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课内总结,学生谈收获。
活动2 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1.运用学到的手法,描绘一下你记忆中的春天。
2.搜集描写春天的文章。
操作指导 拓展阅读的设计,践行“大语文观”的理念,让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为学生积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趁热打铁,训练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唯美而富有意境的文章。这篇散文,文字优美,结构严谨,是一篇适合揣摩语言文字的好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三点:
1.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第3、4自然段,第5、6自然段两部分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做记号,从修辞角度揣摩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第3、4自然段描写三月桃花水声音的段落,在学生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抓动词讲拟人句,感受语言的生动,并相机拓展常用的拟人句。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5、6自然段,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做记号的好习惯。
2.加强朗读训练。本文的语言如诗一般,非常优美,读起来清脆悦耳。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
3.授之以渔。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找出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的语句,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语言美,并促使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三月桃花水
用 时
2~3分钟
活动内容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想一想:作者在这春天的明镜里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的
仿佛听到的
★活动建议
1.自由读文,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三月桃花水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带着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朗读课文三遍。
预习字词
1.根据本课生字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绮”的读音是qí,可以组词为“绮丽”。(  )
(2)“谈”是左右结构的字,读音是tán。(  )
(3)“和”是多音字,在“应和”中读hè。(  )
2.选一选,在能组成词语的字后面的括号里画“√”。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并口头造句。
纤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
 本文写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________,演奏着一曲悠扬和谐的乐章;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________,映照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本文赞美了春水的美好。
资料搜集 
搜集关于本文作者刘湛秋的资料。
阅读质疑
1.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