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天 窗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天窗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欢乐,并从中感受想象的乐趣。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教师可以结合“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准“慰”“藉”,“藉”在这里读jiè,不读jí。识记字形时,可以将生字拆解,借助偏旁或组词猜测其义。提醒学生注意,“慰藉”是书面语,“卜落”在文中是特殊用法,现在这个拟声词已经不再使用。
要求会写的字可以按字形结构、笔画多少归类,其中“慰、鹰”,提醒学生迁移识写方法,辨别分合,写好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
阅读理解
围绕关键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乡下孩子的情感变化,把握住第5、7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读懂孩子们想象的“锐利”和“神奇”。
积累运用
课文语言生动,写阵雨来时的场景,写被迫休息时的场景,充满童趣又引人入胜,在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摘抄、积累。结合课文结尾,让学生组织文中语言来说自己的思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天窗的图片、作者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读熟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活动1 欣赏图片,初识天窗
1.谈话: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
2.看图片,了解天窗。
(1)交流: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相机出示天窗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天窗的样子。)
(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活动2 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天窗。(齐读课题)
2.简介茅盾。
课件出示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著名小说家, 文学批评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秋收》等。
3.过渡: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操作指导 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使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板块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活动1 朗读课文,识字正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词语:
慰藉 扫荡 威力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奇幻 蝙蝠 霸气 猫头鹰 复杂
(1)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①“慰藉”的“藉”,在这里读jiè,“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藉”还有一个读音jí,可组词为“狼藉”。
②“鹰”和“莺”是同音字,都读yīng。“卜落卜落”的“卜”是多音字,它还有一个字音bo,可组词为“萝卜”。“卜落卜落”是拟声词。
(2)男女生轮读,齐读。
活动2 指名读文,概括段意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操作指导 扫清生字词障碍,对于新词,可以借用字典中的解释并结合日常生活来理解,还可以运用造句理解。理清文章脉络,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板块三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明确重点
1.男女生交换读田字格中的会写字:慰、藉、卜、锐、滩、帐、烁、蝙、蝠、霸、鹰。
2.找一找左右结构的字,说说怎样把它们写好看。
3.指名回答,“锐、滩、帐、烁、蝙、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
教师特别提示:“慰”,上下结构,“尸”要包围“示”;“滩”,要注意三点水和“又”要写在竖中线的左侧,给右侧的“隹”留出位置,把整个字写匀称;“鹰”,注意“鸟”在这个字中的位置和大小。
活动2 观看动漫,练习书写
1.观看书写动漫,教师范写。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检查。
3.书写评价。
操作指导 指导学习生字,从结构入手,扎实识字教学,重点教学笔画多的字、易错字等。
板块四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活动1 概括内容,划分段落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完成填空。
课文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由此得出结论——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活动2 抓住中心,感知“慰藉”
1.小小的天窗对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课件出示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2.学生汇报。
(1)思考:你什么时候需要别人的安慰呢?对于乡下孩子来说什么是他们的慰藉呢?
(2)指导朗读。再读这两句话,感受天窗对孩子们的慰藉。
(3)过渡:为什么天窗会成为乡下孩子的慰藉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操作指导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中心词句进行感悟、品味,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文中的重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2.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夯实基础,导入新课
活动1 复习词语,巩固字词
1.出示词语:
慰藉 扫荡 威力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奇幻 蝙蝠 霸气 猫头鹰 复杂
2.指生读词语。
3.指生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活动2 了解天窗,加深理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天窗。
2.(1)导入: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2)导学: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后面的语句)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无”和“虚”指没有的,虚无的;“有”和“实”指由看到的景物所想象到的。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得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第4~7自然段。
操作指导 以问题为线索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教师适时点拨,只要学生明白“无”和“虚”指的是没有的,“有”和“实”指的是想象到的即可。
板块二 品读课文,重点感悟
活动1 结合活动卡,学习感悟
1.出示活动卡,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
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具体场景
眼中看到的
心中想到的
我的感受
作者选取的
具体场景
雨天
夜晚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活动卡。
活动2 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1.夏日,阵雨来临被迫躲雨时。
(1)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导学:
①指名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____”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语句。
课件出示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②导思:读第5自然段,思考:孩子们被关在屋子里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被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③引读:我们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
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你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你想象到________________,你想象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训练: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4)导读: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而,作者说——(生接读)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一关键语句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灵安慰和快乐。
2.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时。
(1)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导学:
①交流:天黑了,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去“休息”时,孩子们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这时候,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抓住“忘不了”“偷偷地”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
②导学: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却飞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粒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课件出示
看到
想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一粒星,一朵云
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
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③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3)导读:晚上,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想却没有“休息”。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而,作者说——(生接读)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4)师生合作朗读第6、7自然段。
3.快速回读第4~7自然段,思考:
(1)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课件出示 阵雨来时,天窗给关在屋子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慰藉; 晚上,天窗给躺在床上的孩子们带来了慰藉。
操作指导 通过圈画重点词句,体会夏日阵雨来临被迫躲雨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抚慰。通过品读句子,交流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体会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以及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板块三 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活动1 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导学: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透过天窗仰望那一方小小的天空,你眼中又会呈现出什么奇妙的画面来呢?
课件出示 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仿佛是____________,仿佛是____________,仿佛是____________;那一朵云,就像是____________,像是____________,像是____________;那掠过的一条黑影,可能会是____________,会是____________,会是____________。
2.学生填空。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先生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活动2 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1.下雨了,透过玻璃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写一写。
2.阅读茅盾的其他作品。
操作指导 让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容,既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文章后,课后布置迁移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以提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一篇抒情散文,其内容通俗而含蓄,情感舒缓而真挚,里面的许多情节都是易于儿童理解的,但也有深奥难懂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读的重要性,抓住“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是唯一的慰藉”这个问题,通过圈画重点词句,理解那时乡下孩子的心情,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展开无穷无尽的想象,与课文中描写的情景产生共鸣。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作业,都设计了语言拓展训练。这是对“想象”的学以致用,是深层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天窗》的喜爱之情。教学散文时,一定要整合文本内容,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做到主线清晰,大胆删减次要内容,强化训练重点,并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天 窗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具体场景
眼中看到的
心中想到的
我的感受
作者选取的
具体场景
雨天
夜晚
★活动建议
1.默读课文,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填写表格。
3.填好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根据同学的建议完善表格。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天 窗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借助工具书给加点字补全音节,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r____ t____ ____uò ____àng b____
锐利 河滩 闪烁 帐子 霸气
2.工整地抄写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并选词填空。
慰藉 唯一 掠过 阔达 锐利
(1)小燕子时而( )水面,时而飞上天空。
(2)永不放弃是梦想实现的( )秘诀。
内容感知
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__________”。小小的__________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__________,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__________。
资料搜集
茅盾,字________,浙江桐乡人,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质疑
1.文中为什么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