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7.3 电阻的测量
九年级上册
教 学 目 标
知识传授目标
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分析
教学难点
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学重点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教学方法
探究 实验
教学工具
干电池组(带盒)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或小灯泡(带座)、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二备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
对于变形公式R=U/I ,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不存在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的关系,但是R=U/I 可以作为电阻的计算式,由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计算这段导体的电阻.即为伏安法测电阻。
二、进行新课
同学们面前的小灯泡是我们在实验室中做实验时常用到的,可以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 算出来.
[想想议议]80页
要利用变形公式R= 求电阻,需要知道U、I值,怎么能知道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呢?
用电压表测电压值,用电流表测出电流的值.
自主探究
1.通过对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来 测出导体的电阻称为伏安法测电阻。?
2.为了减小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根据每次测量的电压及电流的值算出电阻,最后求出 。?
3.在伏安法测电阻中,用 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合作探究
一、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测量电阻的电阻值
实验原理: ?
设计实验:
1.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明自己小组的解决方案。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归纳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3.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电路图的合理性。
4.为了减小误差,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根据每次测量的电压及电流的值算出电阻,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待测电阻。
实验实物图连接:
3024505-133667500进行实验:
操作实验前注意事项
1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以进行多次测量).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断开 状态。
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在什么位置上?
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到阻值最大端;
4.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注意选择 合适的量程 。
5..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
6..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R的值。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3
结论:定值电阻的组织不变,一定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在实验中测量几组数值的意义也在于此.多测几组不同的电流和相应电压的数据,就可以得到多个电阻的测量值,从而可以通过取平均值的方法,去掉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偶然误差,提高物理量的测量精确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是我们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的方法.因此电路中连入变阻器是十分必要的.
二.想想做做:81页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值不同时,电路中的电流也不同,但由 计算出的电阻值基本不变,最后一次测出的数据,计算结果稍微大一点.
补充一点,测量时间过长,灯亮得太久,灯泡的电阻增大.
那么为什么灯丝的电阻增大?(学生讨论)
结论:灯丝受温度的影响,即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不可以求平均值
同学们整理仪器,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堂小结
对于变形公式R=U/I ,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不存在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的关系,但是R=U/I 可以作为电阻的计算式,由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计算这段导体的电阻.即为伏安法测电阻。
板书设计
17.3 电阻的测量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3.实验电路图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课后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
教
学
反
思
这是个典型的电学实验,所用仪器最多,操作比较复杂,所以该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
?1.实验电路图要由学生得出,待他说出电路设计后,还要问他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是很关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注意事项可以放在实验进行中说明,或学生有问题时再指出,这样比单独占用一些时间要好一些,因为学生出错了,就知道注意事项的珍贵了,不会做了,就产生了需要感。做实验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有利于培养他们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