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姓名: 年 级 :九年级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授课日期: 授课时段:
授课主题
两种电荷
教学目的
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了解电荷量的概念和单位;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和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内容
两种电荷
1.两种电荷
(1).实验探究
20002553340
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20002549530
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
171450159385
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水流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物体叫做带电体,或带上电荷的物体。我们就说 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体的性质:
(1)能吸引轻小物体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电荷量:表示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例1 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
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
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容易吸附灰尘
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练习
1.摩擦过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__现象。
2.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衣服因为摩擦带了________________,从而具有________轻小物体的性质。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①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②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表示。
③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用“-”表示。
例2 自然界只有__________电荷。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______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实验:玻璃棒跟丝绸摩擦,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分别靠近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观察现象。
45720035052006019800373380033528003657600
502920149860
393192025400
332613066675826770203835
两个负电荷相互作用 两个正电荷相互作用
5467356350
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作用
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440680617220例3 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___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
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C.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
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3.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4.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考 考 你
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为什么?
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为什么?
讨论
1.用塑料梳子多梳几下头发,头发为什么会越梳越蓬松,并随梳子“飘”起来。
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有时候会发现衣服会粘在皮肤上,为什么?
3.冬天在晚上脱毛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简要分析一下原因。
练习
1.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挂在绝缘细绳下的轻质导体小球,小球被吸引,如果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小球,则( )
A、小球也将被吸引
B、小球将被排斥
C、小球将静止不动
D、小球有可能被吸引,也有可能被排斥
2.甲、乙、丙、丁四个小球,若甲与经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乙排斥甲,丙吸引乙,丁吸引丙,则丁球( )
A、一定不带电 B、不能带正电
C、一定带负电 D、不带电或带负电
41986201746253.三个小绝缘球,两两之间都可以相互吸引,则( )
A、三个小球一定都是带电的
B、只有两个小球是带电的,且带异种电荷
C、只有一个小球是带电的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验电器
①构造: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
②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③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且所带电荷量越多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
④检验方法:让物体接触验电器的
金属球若金属箔片张开,说
明物体 带了电。
小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用验电器来检验。
2、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3、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4.中和现象
思考: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那么如果带异种电荷的两个金属小球相互接触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①两个金属小球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两小球将不带电。
②两个金属小球正电荷多于负电荷,接触后两小球将带正电。
③两个金属小球负电荷多于正电荷,接触后两小球将带负电。
第一种情况,两小球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不带电的现象就叫中和现象。中和现象并不是电荷的消失,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使正、负电荷抵消。第二、三种情况,是电荷的抵消过程。
例4 一个带电体跟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相接触,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
A、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正电
B、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负电
C、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正电
D、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负电
练习
1、物体具有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 ;或者带说了 。
2、带电后物体叫 ,它具有 的性质。
3、自然界只有正、负 种电荷。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 电荷;经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 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互相排斥, 电荷互相吸引。
5、电荷的单位是 ,符号是 。
6、实验室常用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是利 的原理来工作的。
5.原子结构
4747260279400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原子也有进一步的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且电子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说出你的猜想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电荷,你知道丝绸带的是_____电荷吗?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电荷,你知道毛皮带的是_____电荷吗?
为什么通过摩擦的方法能使物体带电呢?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6.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308102024892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叫做绝缘体。
-1092207620
在金属中部分电子是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13335243205连线
巩固训练
1.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 。
2、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 如果D是带负电的,那么,C带的是 电,A带的是 电,B带的是 电。
3、在橡胶、人体、玻璃、陶瓷、铜、铝中,属于是导体的是 ;属于绝缘体的是 。
4、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 ,作用是 。
5、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_____电荷与电子所带的_____电荷在数量上____;所以原子呈中性。
6、摩擦起电并不是_____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______。
7、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电子从_______转移到_____,玻璃棒因______电子(选填“失去”或“得到”)而带_____电;丝绸_____电子而带_____电。
8、运输油的油罐车底部都拖有一根铁链,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课后作业
一、单选题
1.小明家有一只可爱的长毛狗,小明看到小狗在沙发上睡觉,就用梳子给它梳理狗毛,结果小狗的长毛竖了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刺猬(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梳毛后狗毛与梳子带同种电荷
B.梳毛的过程中产生了电荷
C.狗毛竖起来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狗毛竖起来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用绝缘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让乙球靠近甲球,在下列几种情况中,两球互相排斥的是( )
A.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B.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
C.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
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
3.下列餐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玻璃杯 B.不锈钢汤匙 C.瓷碗 D.竹筷
4.下列四组物质中,都属于绝缘材料的是( )
A.水银、大地、海水 B.塑料、橡胶、陶瓷
C.人体、玻璃、塑料尺 D.湿木材、陶瓷、油
5.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已知B排斥A,B吸引C,则把A和C靠近时,将
A.互相吸引 B.互相排斥
C.没有作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这个物体(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带正、负电都可能
7.我国年仅22岁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曹原研究发现:当两层石墨烯以一个“魔角”叠加在一起时,再加入一定数量的电子,石墨烯的电阻突然变为0,此现象中石墨烯是( )
A.绝缘体 B.导体
C.半导体 D.超导体
8.下列有关静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只存在一种电荷
B.摩擦起电是利用摩擦的方式创造电荷
C.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二者带的电荷种类相同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9.小科用一个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小球偏至如图实线位置。据此推测显示屏(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一定带电
10.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如图所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同种电荷的物体A和B,可以这样分析A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关于B带电体受到的静电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B.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
C.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D.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二、多选题
11.如图所示,验电器 A 的金属箔片闭合,小新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B接触验电器A 的金属球,看到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A金属箔片带的是正电荷
B.验电器A金属箔片带的是负电荷
C.此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电流方向是从A到B
D.此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电流方向是从B到A
12.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吸引乙,丙吸引甲,丁排斥丙.如果丁带正电,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四个轻质小球中,可能有两个不带电的 B.如果甲不带电,则乙一定带负电
C.如果四个轻质小球都带电,则甲一定带负电 D.如果乙不带电,则甲一定带负电
13.在常温干燥的情况下,下列餐具是绝缘体的是(?? )
A.塑料筷子 B.陶瓷盘 C.不锈钢勺 D.玻璃果盘
14.物体带正电是因为它( )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有多余负电荷 D.有多余正电荷
15.关于电学基础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只要电子在运动,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C.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规定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三、实验题
16.课外探究活动中,小明等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1:用干燥的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发现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而且头发越梳越蓬松。
实验2:从塑料食品袋上裁下两根塑料薄膜条,并将它们合在一起,一只手捏在上端,另一只手自上而下反复捋几次,可看到两塑料片下端相互排斥从而分开。
实验3:手在吹足气的两只气球上反复摩擦几次,发现两只气球相互_____,气球和手相互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①是_____,②是_____。
(2)请写出这三个实验中所反映的相同的物理知识。
a._____;
b._____。
17.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沈同学大胆的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如图(1)所示,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力的大小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线的角度显示出来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_____(类比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
(2)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_____
A.小钢球 B.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_____,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情景如图(2)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
A.带负电 B.不带电 C.二者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