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 课件 (共27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 课件 (共27张 )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2 09:5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画蛇添足
寓言:
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15 自相矛盾
我会认


弗去




长矛
金盾
我会写

荣誉

吾身


máo
dùn

yìng
yīng
应当
多音字
应答
[相]辨读:xiànɡ(照相)xiānɡ(相互)
运用:我们照相(xiànɡ)时,要相(xiānɡ)互让着,让别人先照。
近义词
反义词
坚——
誉——




词语对对碰
利——
鬻——
词语解释
鬻:
曰:
赞美。
卖。
说。
誉:
吾:
我。
其:
他的,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或:
有的人。
以:
用;拿。
弗:
不。
应:
夫:
刺破。
回答。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陷: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出身韩国(今河南新郑)贵族,为中国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代表作品有《孤愤》《说难》等。
知识链接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剪的武器。
矛:古代的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意思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楚国人是怎么夸耀他的盾的?
“物莫能陷也”形象地写出了盾之坚固。这一句表明这个人在极力夸耀自己的盾如何坚固。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意思是: (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楚国人是如何形容矛的锋利的?
“于物无不陷也”写出了矛之锋利。前两句为下文写此人不能自圆其说埋下了伏笔。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意思是: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楚国人为什么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面对旁人的质疑,楚人难以自圆其说,只能哑口。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界上。
楚国人的话矛盾在哪里?
矛是用来刺的,盾是用来抵挡的。楚国人忽略了二者的客观联系,一味地吹捧,夸大的言语自相抵触,前后矛盾。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办事不实事求是,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人。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
——物莫能陷
矛利
——于物无不陷
言过其实
前后矛盾
中心思想
本文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作业
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人或事情?请举例说说。
课后习题解答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参考答案:朗读指导: 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尝试背诵。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人弗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参考答案:誉:夸耀。
弗:不。
立:存在。
·
·
·
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因为他说的话自相矛盾。
例如: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后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锐利得很,任何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不能被刺穿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能在同一个场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