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同步练习(带解析)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
A.
B.
C.
D.
2.下列民俗、诗句、谚语等包含吸热反应的是(
)
A.民间焰火之最——确山打铁花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能正确反映电解水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4.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金属钠与水
②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
③H2在Cl2中燃烧
④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⑤酸碱中和
⑥碳酸钙热分解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5.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分别表示N2、H2、NH3。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
B.②→③过程,是吸热过程且只有H-H键的断裂
C.③→④过程,N和H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NH3
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
6.下列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
)
A.2H2+O2=2H2O
B.CaO+H2O=Ca(OH)2
C.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D.Fe+2HCl=FeCl2+H2↑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B.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C.能量变化必然伴随化学变化的发生
D.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
8.有专家提出,如果利用太阳能将燃料CH4、CH3OH、NH3等燃烧后的产物如CO2、H2O、N2等组合,使之重新变成CH4、CH3OH、NH3等的构思(如图所示)能够实现,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在此过程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
A.化学能
B.生物质能
C.热能
D.电能
9.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100kPa下,1mol石墨转化成1mol金刚石需要吸收热量1.895kJ。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总能量高
C.1mol金刚石比1mol石墨总能量高
D.石墨和金刚石是碳元素的同位素
10.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已知白磷和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P键:198,P-O键:360,键:498,则依据反应(白磷),生成1mol时的能量变化为(
)
A.吸收1638kJ的能量
B.放出1638kJ的能量
C.吸收126kJ的能量
D.放出126kJ的能量
11.根据下面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同时吸收能量
B.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同时释放能量
C.2
mol
H2(g)跟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吸收能量490
kJ
D.1
mol
H2跟1/2
mol
O2反应生成1
mol
H2O一定释放能量245
kJ
12.如图为氟利昂(如CFCl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断裂极性键C—Cl键
B.过程Ⅲ中O+O
==
O2是吸热过程
C.过程Ⅱ可表示为O3+Cl==ClO+O2
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
13.太阳能是理想的能源,通过Zn和ZnO的热化学循环可以利用太阳能,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Zn与H2O或者CO2反应时作还原剂
B.利用该过程可以降低环境中CO2的含量
C.利用该过程可以生产氢能源,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D.该过程需要不断补充Zn才能持续进行
14.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的反应
B.Ba(OH)2·8H2O与氯化铵反应
C.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D.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15.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Y=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宄。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处降、乙处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更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6.生石灰遇水生成熟石灰,下列对此反应过程中化学键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断裂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离子键和共价键
B.只断裂离子键,形成离子键和共价键
C.只断裂共价键,形成共价键
D.离子键和共价键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17.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CO2(g)+H2O(l)=H2CO3(aq)是放热反应
B.CO32-(aq)+2H+(aq)=CO2(g)+H2O(l)是放热反应
C.HCO3-(aq)+H+(aq)=CO2(g)+H2O(l)是放热反应
D.HCO3-(aq)+H+(aq)=CO2(g)+H2O(l)是吸热反应
18.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的能量
B.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D.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19.CO2和CH4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对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
B.①→②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
C.Ni在该反应中做催化剂
D.①→②吸收能量
20.常温下,1
mol化学键断裂形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
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共价键
H-H
F-F
H-F
H-Cl
H-I
E
(kJ/mol)
436
157
568
432
298
A.432
kJ/mol
>
E
(H-Br)
>
298
kJ/mol
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F-F键
C.HCl分子内每个原子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D.1
mol
H2和1
mol
F2完全反应时,释放25
kJ能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H2与O2、F2均能发生反应,下图为H2与F2发生反应生成HF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回答
下列问题:
H2(g)与F2(g)反应生成HF(g)过程中的能量最变化
(1)完成转化I、II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下同)能量,完成转化Ⅲ_________能量。
(2)H2和F2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可用___________(填“A”或“B”)表示。
(3)H2在O2中燃烧的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的过程。
22.根据氢气分子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H—H键的键长为__________,①~⑤中,体系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氢气分子间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B.由①到④,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增加
C.由④到⑤,必须消耗外界的能量
D.氢气分子中含有一个极性共价键
(3)已知几种常见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Si—O
H—O
O=O
Si—Si
Si—C
键能/
460
467
498
176
X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较Si—Si键与Si—C键的键能大小可知(填“>”“<”或“=”):X___。
②H2被喻为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燃料,而更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试计算:每千克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约为_____________。
23.试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2H2+O2===2H2O为例说明),已知:E反表示反应物(2H2+O2)所具有的总能量,E生表示生成物(2H2O)所具有的总能量。又知:拆开1moL
H2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kJ能量,拆开1moL
O2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96kJ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键能够释放463KJ能量。
⑴从宏观角度看: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能量变化值的大小△E=_________(用E反和E生表示)
⑵从微观角度看: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E吸=______KJ;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______KJ。E吸______E放(填“>”或“<”),所以该反应要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能量变化值的大小△E=____
KJ(填数值)
⑶由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从总能量说明)
24.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1)将20gBa(OH)2·8H2O晶体与10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______气味,用手触摸烧杯底部感觉________,烧杯下面的玻璃片可能与烧杯___。
说明Ba(OH)2·8H2O跟NH4Cl的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NaOH稀溶液跟稀盐酸反应的中和热与KOH稀溶液跟稀硫酸反应的中和热_____(填
“相等”或“不等”),原因是(用适当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_
(3)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提高燃料的着火点,②降低燃料的着火点,③将固体燃料粉碎,④将液体燃料雾化,⑤将燃料煤气化处理,⑥通入适量空气
25.Ⅰ.已知31g白磷变为31g红磷释放能量。试回答:
(1)上述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常温常压下,白磷与红磷更稳定的是__________。
Ⅱ.下图是H2(g)+I2(g)?2HI(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
(3)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键能_______(填“>”、“<”或者“=”)生成物的总键能。
(4)已知1molH2与1molI2完全反应生成2molHI会放出11kJ的热量,且拆开1molH?H键、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299kJ。则拆开1molI?I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kJ的热量。
(5)1molH2和1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286kJ、890kJ,则1gH2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___kJ;等质量的H2和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化学式)放出的热量多。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烧、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铝热反应和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某些化合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碳与水蒸气的反应、氯化铵晶体与Ba(OH)2·8H2O的反应等。
A.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较低生成物的总能量较高,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
B.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较高生成物的总能量较低,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答案选A。
2.B
解析:
A.
民间焰火之最——确山打铁花,是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是放热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吸热反应,故B符合题意;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水到冰是放热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B
解析:
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相反,电解水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排除ACD,答案为B。
4.B
解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活泼金属和水或酸的置换反应、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的分解反应、NH4Cl与Ba(OH)2·8H2O的复分解反应、碳和水蒸气生成水煤气的反应、碳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①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是放热反应;
②NH4Cl晶体与Ba(OH)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③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④液态水变成水蒸气不是化学反应,但是吸热的过程;
⑤酸碱中和都是放热反应;
⑥碳酸钙热分解是吸热反应;
故选B。
5.D
解析:
A.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且平衡不移动,不能改变反应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
B.
在②→③过程,存在H-H、N≡N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形成
N
原子和
H
原子,故B错误;
C.
在③→④过程,生成了NH3,NH3含有N-H键,为极性键,故C错误;
D.
合成氨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C
解析:
A.2H2+O2=2H2O是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CaO+H2O=Ca(OH)2是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是吸热反应,故C符合题意;
D.Fe+2HCl=FeCl2+H2↑是放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7.B
解析:
A.化学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表现为热量变化,也可以表现为光能、电能、机械能等,如燃烧时,既有热量变化,又有光能变化,故A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的形成释放能量,所以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一定有能量变化,故B正确;
C.能量的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如浓硫酸稀释放热,该过程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如可燃物燃烧时,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8.C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燃料燃烧后转化为燃烧产物并放出热量;在太阳能的帮助下,燃烧产物又转化为燃料,依据能量守恒可知,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故选C。
9.C
解析:
A.1mol石墨转化成1mol金刚石需要吸收热量,则表明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不正确;
B.由“1mol石墨转化成1mol金刚石需要吸热”可知,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总能量低,
B不正确;
C.由B选项的分析可知,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总能量低,则1mol金刚石比1mol石墨总能量高,C正确;
D.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而石墨和金刚石是碳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D不正确;
故选C。
10.B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生成1mol时,断裂1mol(白磷)中P-P键和3mol中键共吸收能量,形成1mol中P-O键放出能量,故生成lmol时总共放出能量,故选B。
11.B
解析:
A.氢气跟氧气反应属于燃烧反应,生成水的同时放出能量,A错误;
B.氢气跟氧气反应属于燃烧反应,生成水的同时释放能量,B正确;
C.2
mol
H2(g)跟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放出能量,而不是吸收能量,C错误;
D.1
mol
H2跟1/2
mol
O2反应生成1
mol
H2O(g),放出的能量为,930kJ-436kJ-249kJ=245kJ,但由于水的状态不确定,则不一定释放能量245
kJ,D错误;
答案选B。
12.B
解析:
A.据图可知过程I中CFCl3生成—CFCl2和氯原子,不同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所以过程Ⅰ中断裂极性键C—Cl键,故A正确;
B.成键释放能量,所以O+O==O2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
C.据图可知过程Ⅱ中氯原子与臭氧反应生成氧气和氧化氯,可以表示为O3+Cl==ClO+O2,故C正确;
D.过程Ⅱ中氯原子反应生成氧化氯,过程Ⅲ中氧化氯和氧原子反应又生成了氯原子,所以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3.D
解析:
A.Zn与H2O或者CO2反应时Zn反应生成ZnO,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故A正确;
B.Zn与CO2反应消耗CO2,因此利用该过程可以降低环境中CO2的含量,故B正确;
C.根据图中信息,反应生成氢气,因此利用该过程可以生产氢能源,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故C正确;
D.根据图中信息,该过程不需要断补充Zn就能持续进行,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A
解析:
A.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符合题意;
B.Ba(OH)2·8H2O与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解析:
①由以上分析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①正确;
②对于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②不正确;
③该反应过程是断键和成键的过程,可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以热量形式的释放,③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①③正确,故选B。
16.A
解析: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断开旧的化学键,形成新的化学键的过程,氧化钙为离子化合物,水为共价化合物,氢氧化钙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因此生石灰遇水生成熟石灰过程中断裂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C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物CO2(g)和H2O(l)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则反应CO2(g)+H2O(l)=H2CO3(aq)是放热反应,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物CO32-(aq)和H+(aq)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CO2(g)和H2O(l)的总能量,则反应CO32-(aq)+2H+(aq)=CO2(g)+H2O(l)是放热反应,B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物HCO3-(aq)和H+(aq)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CO2(g)和H2O(l)的总能量,则反应HCO3-(aq)+H+(aq)=CO2(g)+H2O(l)是吸热反应,C错误;
D.由C选项的分析可知,HCO3-(aq)+H+(aq)=CO2(g)+H2O(l)是吸热反应,D正确;
故选C。
18.D
解析: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表明反应物X、Y的总能量比生成物M、N的总能量高,但不一定是X的能量高于M的能量,A错误;
B.任何反应发生都需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与反应类型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关,B错误;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表明反应物X、Y的总能量比生成物M、N的总能量高,C
错误;
D.化学反应过程就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正确;
故答案为D。
19.D
解析:
A.CO2和CH4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则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A说法正确;
B.由反应历程图中反应物、生成物可知,①→②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B说法正确;
C.Ni在该反应中做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不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C说法正确;
D.由反应历程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比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①→②放出能量,D说法错误;
答案选D
20.A
解析:
A.由表中H—F、H—Cl和H—I的键能变化可知,原子的原子半径越大,H—X的键能越小,因溴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而小于碘原子,则结合图表中数据可得432
kJ?mol-1>E(H-Br)>298
kJ?mol-1,故A正确;
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表中键能最大的是H-F,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故B错误;
C.氯化氢分子中氢原子为2电子稳定结构,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1
mol
H2和1
mol
F2完全反应时,破坏1molH—H键和1molF—F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mol×1mol+157
kJ/mol×1mol)=593kJ,形成2molH—F键放出的能量为568
kJ/mol×2mol=1136kJ,则释放能量为(1136kJ—593kJ)=543kJ,故D错误;
故选A。
21.吸收
放出
A
化学
热
解析:
(1)断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I、II是断键,因此是吸收能量,III是形成化学键,是放出能量;
(2)H2和F2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选项A正确;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过程。
22.0.074nm
①⑤②③④
BC
>
124500kJ
解析:
(1)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氢气是稳定的状态,因此H—H键的键长为0.074nm,根据图中能量关系得到①~⑤中,体系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①⑤②③④;故答案为:0.074nm;①⑤②③④。
(2)A.氢气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A错误;B.共价键的本质就是高概率地出现在原子间的电子与原子核间的静电作用,所以由①到④,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增加,故B正确;C.由④通过吸收能量变为⑤,因此必须消耗外界的能量,故C正确;D.一个氢气分子中含有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C。
(3)①Si—Si键键长比Si—C键的键长长,根据键长越长,键能越小,因此键能大小可知:X>;故答案为:>。
②2H2(g)+O2(g)=2H2O(g),断键吸收的热量为436
kJ?mol?1×2
mol+498
kJ?mol?1×1mol=1370
kJ,放出的热量为467
kJ?mol?1×4mol=1868kJ,因此2mol氢气反应生成水蒸气放出498
kJ的热量,每千克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约为498
kJ÷4×1000=124500kJ;故答案为:124500kJ。
23.放出
E生—E反
1368
1852
<
放出
484
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
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不同。
解析:
⑴从宏观角度看: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要放出能量,能量变化值的大小△E=E生
-
E反。
⑵从微观角度看:2mol
H2和1mol
O2反应生成
2mol
H2O的反应过程中,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E吸=436kJ
×2
+496kJ=1368kJ;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
463kJ
×4=
1852kJ。E吸⑶由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不同。
24.刺激性气味
烧杯底部很冷
被冻在一起
吸热
相等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两个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生成物均相同,反应物、生成物蕴含的化学能相同,所以反应放出的能量也相同
③④⑤⑥
解析:
(1)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用手触摸烧杯底部感觉烧杯底部很冷,烧杯下面的玻璃片可能与烧杯下面的玻璃片被冻在一起;故答案为:有刺激性气味;烧杯底部很冷;被冻在一起;吸热;;
(2)中和热都是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两个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生成物均相同,反应物、生成物蕴含的化学能相同,所以反应放出的能量也相同;故答案为:相等;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两个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生成物均相同,反应物、生成物蕴含的化学能相同,所以反应放出的能量也相同;
(3)①燃料的着火点不能改变,故①错误;
②燃料的着火点不能改变,故②错误;
③将固体燃料粉碎,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故③正确;
④将液体燃料雾化,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故④正确;
⑤将燃料煤气化处理,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故⑤正确;
⑥通入适量空气也是提高燃烧效率的一种方法,故⑥正确;
故答案为:③④⑤⑥。
25.化学
红磷
<
151
143
H2
解析:
(1)因白磷和红磷是不同的物质,白磷变为红磷是化学变化;
(2)因白磷变为红磷释放能量,所以白磷具有的能量大于红磷具有的能量,物质的能量越低,稳定性越好,故红磷较稳定;
(3)根据能量图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4)化学反应:H2(g)+I2(g)?
2HI(g),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焓变;拆开1molI?I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x,则436kJ/mol+x-2×299
kJ/mol=-11
kJ/mol,x=151
kJ/mol,则拆开1molI?I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151
kJ/mol;
(5)
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2O放出的热量为286kJ,
1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890kJ,则1g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43kJ;计算1g
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3kJ,1mol
CH4的质量为16g
,1g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55kJ,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H2和CH4,氢气放出的热量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