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
*
名 师 点 睛
(1)巩固本课重要字音、字形、相关文学常识,提高运用词语、修改病句等基础知识的能力。
(2)巩固对文章运用的论据、论证方法的掌握,提升理解文章关键词句、文章内涵的能力,提升议论文阅读、分析的能力。
(3)深入理解两篇课文的读书观点,提高自己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4)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语言综合表达、运用能力。
以练助学
*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大类型。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论证要合理,语言要准确、精练、有严密的逻辑性。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
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论题,即议论文中要论证的对象或范围。如《想和做》,这篇文章的题目就点出了它所要议论的论题。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为人们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定律等。道理论据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
*
《谈读书》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以及读书的重要作用,以此鼓励人们多读书。
《不求甚解》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以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
*
基 础 巩 固
*
*
B
*
4.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①经典书是书中的“奢侈品”,每一个品牌都是经过岁月淘洗的,是书中的黄金宝石,值得珍藏。②不读经典,读书的品位不知不觉地就降低了。③新书固然有好的,大多数新书还是需要经过时间的验证,才能判断它的价值。④如果只读新书,不读老书,只读畅销书,不读经典书,读书的营养肯定会缺失,会造成精神上的“缺钙”。⑤其实不是新的就是好的,也不是旧的就是过时的,经典才是真正的时髦。
本段中第 句有语病,请修改。
③
新书固然有好的,但大多数新书还是需要经过时间的验证,才能判断它的价值。
*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浅阅读”对于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D
*
6.填空。
(1)《谈读书》的作者是______国哲学家、作家__________________。他著有《随笔》《新工具论》等作品。
(2)《不求甚解》这篇杂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英
弗朗西斯·培根
燕山夜话
马南邨
*
课 内 阅 读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谈读书》尽管论述了读书的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了全文的内在逻辑。
B.《不求甚解》通过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认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
D
拓展提升
*
C.《谈读书》用比喻说理。例如,以“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
2.阅读《谈读书》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主要论述了读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
(2)“狡黠者鄙读书……全凭观察得之”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 “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书。
正确目的
正确方法
重要作用
*
不能。“怡情”是使心情愉快的意思,“傅彩”是给言辞增添光彩的意思,“长才”则是增长才干的意思。这三个词语是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来排列的,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4)“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这个句子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论证这一观点?
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运用了比喻论证来论证这一观点。
*
3.阅读《不求甚解》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
主要观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具体内容:读书全在于会意(或读书要虚心,了解大意);要注意把握精神实质;不死抠字眼,重视整体的理解。
(2)第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举诸葛亮读书的例子,意在说明读书的方法是“观其大略”,就是理解其精神实质。这样使要讲的道理更具体,更具说服力;引王粲的文字用了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诸葛亮读书就是“观其大略”的,更具说服力。
*
(3)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结合下面的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朱熹《童蒙须知》
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句;要想做到这一点,先要完整读书,全面理解,然后熟读精思,层层深入。
*
拓 展 阅 读
4.【河南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向贤彪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
*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有删改)
【注释】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交代“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引出议论的话题。②引用黄庭坚的话,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③引用黄庭坚的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举彭德怀用饭粒粘书页督促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的例子,具体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
(4)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示例:读书滋养了我的心灵。阅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对奋斗的坚持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了奋斗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虽面临重重困境,始终不改初衷,最终走向成功。这本书充满正能量,让我更坚定了努力奋斗、赢得美好未来的信心。
*
综 合 运 用
5.【贵州安顺中考】仿写:要求句式一致,内容连贯。
若要有明亮的眼睛,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姣好的面容,请多展露真诚的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有宽广的胸怀,请多接纳别人的忠言。
若要有聪明的头脑
请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
6.【山东临沂中考】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班级举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一天,看到他(她)正在刷微信,请你写几句话劝说。(60字左右)
示例:爸爸,你有时间刷微信,却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和我一起读一本经典的书籍,这样好吗?况且,长时间刷微信既浪费时间,又有害身体健康;而读书既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又能培养我们的良好情趣,何乐而不为呢?
*
(2)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两句读书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
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中串门儿,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读书就是假日外出旅游,可以欣赏风景,陶冶
性情
*
7.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活动一:定方向 选书目
“主题活动”启动前,图书馆已全天候开放。面对众多的书籍,你将选择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作家:________ 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
《繁星》《春水》
*
(2)活动二:有步骤 深探究
选定书目后,你向老师咨询。老师建议你深入了解该作家及其作品,并写出研究步骤,完成研究任务。
你的研究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一:网上搜索与《繁星》《春水》有关的作品,精选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步骤二:多角度分析,与同学讨论后写出自己的收获。
*
(3)活动三:精阅读 美汇报
经过几周的精读,你的研究任务完成了。在读书汇报会上,你将展示你的研究成果。
你的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好!我选的书目是《繁星》《春水》。通过研读,我认为,《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