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无言之美 训练提升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无言之美 训练提升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1 16:1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无言之美
*
名 师 点 睛
(1)巩固本课重要字音、字形、相关文学常识,提高运用词语、修改病句等基础知识的能力。
(2)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观点和作者的论证思路,深入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证明观点的写作手法,提高分析议论文的能力。
(3)培养赏析各类艺术作品的“无言之美”的能力,并能借鉴这一观点进行艺术创作,提高表达能力。
(4)进一步培养阅读探究能力。
以练助学 
*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可使文章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
对比论证,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深刻印象,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作用:可以让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
本文先用孔子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分别列举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
基 础 巩 固
B 
*
    
  
  
  
  
    
*
D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演讲稿的语言应该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尽量避免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文言、方言。
B.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话统统删去。
C.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D.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更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
B 
*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____________
①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②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③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④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⑤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A.③①⑤②④ B.①②⑤③④ 
C.③②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A 
*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求甚解》选自马南邨的《燕山夜话》。马南邨,邓拓的笔名,新闻记者、杂文作家,其主要著作还有《邓拓诗词选》等。
B.《无言之美》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美学家、翻译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C.《蒲柳人家》(节选)作者刘绍棠,主要作品有《京门脸子》《运河的桨声》《蛾眉》等。“蒲柳人家”代指农村。
D.《海燕》选自《高尔基文集》。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C 
*
课 内 阅 读
1.对“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变的情绪意旨。
B.言不达意,是人们主观刻意追求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让言更值得玩味。
C.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是无法把意表达充分完整的。
D.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B 
拓展提升
*
2.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D 
*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
B.本文第9自然段以文学作品为例,说明言虽不能尽意,但尽量尽意的道理。
C.文章表达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观点。
D.本文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B 
*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
首先,用孔子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其次,分别列举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5.请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的内涵。
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②“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义更值得玩味。③“无言”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
*
拓 展 阅 读
6.【甘肃武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
*
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这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
*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
(1)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实用。(或:可效用于生活需要。)
(2)第①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秋日午后长安街庄严而灿烂的世界(艺术的世界),形象地表达了长安街除了实用价值,还有美学(艺术)价值,进一步说明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
*
(3)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
示例:一个海边的种田人认为门前的海景不可看,向一位过客推荐屋后的一园菜;“我”在一个秋天的午后,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庄严而灿烂的天安门大街;“我”在船上碰到的雾和站在干岸上看过的海雾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也可现出奇姿异彩。
*
(4)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例一:我觉得甲更合适。在滋润如酥油的早春细雨中,春草初生,远望一片淡绿宜人,可是走近一看,却感觉不到绿色,这就是距离产生美。 示例二:我觉得乙更合适。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因为人在山中,人和山的关系太密切了,当与山产生距离时,人们就能看到它的真面目了。
*
综 合 运 用
7.【湖北荆门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一横挑起千钧担,一竖擎起一片天,一撇踢开拦路虎,一捺劈开万仞山……中字不倚偏,国字更庄严,人字互支撑,民字在心田。中国人爱中国字,写成雄文千万篇。中国人如中国字,承载文明天地间,方方正正中国字,稳稳重重有内涵,笔笔画画巧架构,长长短短紧相连,血脉紧相连……”
(节选自《中国字》歌词)
*
材料二:国内首档解字溯源节目《奇妙的汉字》自开播以来备受文字爱好者喜爱。该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汉字文化”为宗旨,用独特的视角追溯汉字的历史渊源,探寻汉字背后的故事,重拾汉字之美。“目前的汉字教育存在某些缺憾,大家往往是听其音、知其意,但字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汉字就像古董一样,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见历史的流变。”该节目总导演童中尉如是说。让观众了解这些汉字背后隐藏的传统内涵,才是《奇妙的汉字》节目制作的初衷。
*
材料三: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第二波是20世纪90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
(1)阅读材料一,请根据汉字笔画的特征,将正确的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一横挑起千钧担,一竖擎起一片天,一撇踢开拦路虎,一捺劈开万仞山,一提好比______,一折如同______,一弯就像______,一点恰似______。
①龙摆尾 ②峰回转 ③凤抖冠 ④剑出鞘
(2)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联系自身简要谈谈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国汉字文化。(至少答出两点)
①珍视汉字,敬重中国汉字文化;②通过读书、看电视等渠道了解汉字背后隐藏的传统内涵;③读准字音,规范书写汉字。
④ 
②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