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枣 儿
*
名 师 点 睛
(1)巩固本课重要字音、字形、相关文学常识,提高运用词语、修改病句等基础知识的能力。
(2)进一步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深入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加深对剧本主题的理解,积累鉴赏剧本的方法,提高阅读剧本的能力。
(3)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培养爱家乡、爱亲人的思想感情。
(4)进一步训练阅读探究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运用能力。
以练助学
*
《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枣儿》等戏剧小品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思考。
*
戏剧的特征:第一, 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一幕”分为若干场。“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欣赏戏剧文学的两大技巧:第一,善于领会巧妙的戏剧冲突;第二,善于分析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分析人物语言、潜台词、舞台说明、人物内部动作)。
*
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与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挚亲情,反映了我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
*
基 础 巩 固
C
*
*
*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删去“通过”或“使”)
B.欣赏戏剧和影视剧,可以使我们品尝人生百态,见识百味生活。(将“品尝”与“见识”互换位置)
C.对这部戏剧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将“深入生活”与“体验生活”互换位置)
D.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在句末加“的机会”)
C
*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朝花夕拾》就属于短篇小说。
B.从表达方式这一角度看,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叙事诗一般取材于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杜甫的《石壕吏》、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这样的叙事诗。
C.散文大多会有意在人物事件的细微处着笔。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展开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为后面的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D.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A
*
课 内 阅 读
拓展提升
1.填空。
(1)本剧以“________”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________”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2)在剧中,“枣儿”是________的象征,是________的象征,也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象征。
亲情
枣儿
亲情
故乡
传统生活
精神家园
*
2.分析下面几句台词中蕴含的象征意味。
(1)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
(2)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留恋之情。
(3)男孩 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
“迷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
*
3.“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结尾的表达效果。
这个结尾既与开头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
4.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个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D.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生活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C
*
5.你对剧中两个未出场的人物——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在外面的世界闯荡。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定居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6.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示例:和老人、孩子多交流,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
拓 展 阅 读
7.【四川眉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 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着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法儿,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有改动)
*
(1)阅读第⑥~?段,依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示例 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_______时打枣。
第三次:____________后打枣。
蒙冤憋屈
高考落榜
起强调作用,表达“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
②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
(3)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①“我”的成长历程。②“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③老枣树。
(4)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内容:相同点是都写了“我”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母亲对“我”的开导(或劝慰)。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写“我”瘫痪后在绝望的情况下母亲想办法开导“我”的情景,本文画线句是写“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的情景。写法:相同点是都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除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还用了神态描写,而本文画线句子没有运用神态描写。
*
综 合 运 用
8.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关注戏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15字以内。
示例: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戏曲艺术。
*
(2)阅读下面关于黄梅戏的材料,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什么是黄梅戏。
黄梅戏,中国地方戏曲,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示例:黄梅戏源自采茶戏,是一种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的地方戏曲。
*
(3)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在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发展座谈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说到,我国现存戏曲剧种仅267个,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减少百余个,而现存的戏曲剧种仅一半有业余演出,60多个现有剧种没有音像资料保存,许多地方剧种正在走向消失。他还指出,中国戏曲艺术遗产的保护,应该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受到保护的戏曲剧种已达92个。
示例:中国戏曲剧种锐减,急需加大力度进行保护。
*
9.某市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请你拟出下联。
示例一: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 示例二: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
(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希望孤独自卑的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中快乐成长,绽放自己的美丽,表达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
(3)【你也在行动】暑假中,妈妈准备让你自学高中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小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样和妈妈说?
示例:妈妈,我想邀请小华来咱家一起学习高中课程。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而且小华是个留守学生,他一个人在家也不安全。所以,我想邀请小华来家里,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