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
名 师 点 睛
(1)巩固本课重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实词、虚词、相关文学常识,扩充文言词汇量。
(2)把握停顿节奏,提升朗读文言文的能力,熟读成诵。
(3)加深对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的认识,进一步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深入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进一步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4)进一步认识到邹忌的劝谏艺术在今天的借鉴意义,获得人际交往的启发。
(5)进一步训练创新表达能力。
以练助学
*
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其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实践证明。
类比和比喻的相近之处:类比的主体事物和客体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比喻的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之间也有相似点;类比能形象生动地证明论点,而议论文中的比喻也有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的作用。
*
类比与比喻的区别:
①类比的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比较类推的相似点,不限于一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就其比拟的相似点来说,只有一个,不存在一个以上比拟的相似点的实例。
②类比中的主体和客体的两个事物在整体上可以是相同的。比喻和被比喻的两个事物必须在其整体上极其不同。
③类比在依据主体和客体的相似点进行充分比较的基础上,还可以依据相异点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主体事物的某些性质有甚于客体事物相应的某些性质的结论。比喻只能依据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进行比拟。
④范畴不同。类比属于逻辑范畴,侧重于对事物相类性推理。比喻属于修辞范畴,侧重于对事物形象地描述。
*
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
基 础 巩 固
1.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邹忌修八尺有余(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
(2)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
*
A
*
*
B
B
*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同属国别体史书的还有《国语》《三国志》等。
D.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邹忌修八尺有余”说明邹忌的身高超过1.84米。
A
*
7.填空。
(1)【黑龙江大庆中考】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3)邹忌在会见徐公后,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客人谬赞自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直接描写邹忌相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形貌昳丽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受到下赏。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通过自身的经历,进而指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
课 内 阅 读
1.【湖北十堰中考】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C
拓展提升
*
2.文章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一个“善”字概括了齐王纳谏的态度,同时表现了他英明果决的君主形象,而后又详写了进谏的效果。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
*
3.下列对《邹忌讽齐王讷谏》一文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共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
C.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
D.本文运用了类比说理的写法,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B
*
4.邹忌是怎样劝谏齐王的?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邹忌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他劝说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
5.如何评价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邹忌:作为一个普通人,邹忌能够保持头脑冷静,不被逢迎之语所迷惑,这是其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态度的体现;而作为齐王的谋臣,他又善于从日常小事类推到国家大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他一旦考虑成熟,就毫无隐瞒地向君王进谏,这体现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在进谏方式上,他又善于以喻类比,委婉劝谏,使君王接受,这是他娴于辞令的表现。可以说,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齐威王:作为一国之君,他没有凭个人喜好就将进谏的臣子治罪,这是他贤明的表现;同时,他的称“善”“乃下令”等举动又体现了他果断、大胆、从谏如流的作风;对于奖赏制度的详细制订,又体现了他做事条理分明的领导才能。因此,单从本文来看,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贤明君主。
*
拓 展 阅 读
6.【辽宁辽阳中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
B
*
(2)用现代汉语写出选文画线句的意思。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以后,偶尔还有人进谏。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
7.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擢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④子弟,使无愆过⑤,即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
【注释】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
*
B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非臣下之过欤?
这难道不是臣子的过错吗?
(4)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大臣劝勉子弟修德义,戒奢纵
*
综 合 运 用
8.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纳谏魄力十分佩服,于是开展了一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根据课文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如果你是学生代表,你会怎样劝说李校长?(不超过40个字)
李校长,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能为学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那该多好啊!
齐王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
9.【湖北黄冈中考】读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假如你是该班班长,听到了图中老奶奶孙子——小明的话,你想怎样劝说他?请写下你要说的话。
示例:小明,你不能埋怨奶奶啊。奶奶辛辛苦苦送你上学,你不能把责任推给她,我们要体谅、孝顺老人(或:要感谢奶奶)。同时,我们应该学会自立,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或:应该自己背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