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 训练提升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诗词曲五首 训练提升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1 16:3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诗词曲五首
*
名 师 点 睛
(1)巩固本课重要字音、实词、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2)把握停顿节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提升诗歌朗诵能力,背诵并能够正确默写课文。
以练助学 
*
(3)深入理解句子含义,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积累分析、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4)深刻认识到战争带给人民的不幸,培养热爱幸福生活、珍惜和平的情感;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5)提高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间。天宝十三年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第二年阳春三月),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地。每当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他都会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
《十五从军征》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经无家可归的故事。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反映了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一派大雪纷飞、雄奇壮丽的边疆景观,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及在艰苦环境中乐观豪迈的情怀。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词人对景抒怀,凭吊千古兴亡,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表现出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的做法予以鞭挞。
*
基 础 巩 固
C 
*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  )
A.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C 
*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北宋爱国词人。
B.《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他是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C.《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全元散曲》,作者张养浩是元代文学家,“山坡羊”是曲牌名。
D.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擅长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
A 
*
5.填空。
(1)______________,雉从梁上飞。
(2)【福建中考】北风卷地白草折,__________________。
(3)【广东中考】__________________?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5)【山东聊城中考】峰峦如聚,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6)【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兔从狗窦入 
胡天八月即飞雪 
天下英雄谁敌手 
山河破碎风飘絮 
波涛如怒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
(7)【黑龙江龙东中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津中考】《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广东中考】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潼关险峻壮美的景色和诗人起伏难抑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
课 内 阅 读
1.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
(1)赏析“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表达效果。
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彩。
(2)这首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
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百姓的残酷奴役和迫害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拓展提升
*
2.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1)【山东青岛中考】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奇异壮美风光的喜爱之情。
B.“湿罗幕”“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军营将士的艰苦生活。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表现诗人身处恶劣环境的痛苦与悲伤。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峰回路转,武判官的身影已消失不见,诗人依然深情目送。
C 
*
(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诗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送别之情。作者擅用细节描写,比喻新奇,将残酷严寒写得奇丽壮美,使得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
B.诗中有四处提及“雪”,分别是送别之前的雪景、饯别之时的雪景、临别时刻的雪景,以及送别之后的雪景。四次描写巧妙转换了时空,用画面展现了不可直观的别情。
C.诗中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显奇的美好意境,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边塞诗佳作。
D.全诗不断变换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同时也因友人返京而产生了愉悦之情。
D 
*
(3)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妙在何处。
这两句诗想象奇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将冰封雪飘、草木凋零的北国严寒的世界变得春意盎然,仿佛令人体会到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馨,甚至充满了沁人心脾的芳香。
*
3.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
(1)【云南中考】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
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2)【云南中考】“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3)【福建中考】“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无作为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
(4)【福建中考】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C 
*
4.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 
*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深化了情感,表达了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了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5.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1)下面对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如聚”,山峰聚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前两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A 
*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受苦受难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
*
拓 展 阅 读
6.【四川乐山中考】古代诗歌鉴赏。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C 
*
(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出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
7.【湖北孝感中考】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1)【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思绪之绵长(无穷) 
*
8.【湖北黄冈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乙】从军行①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注释】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乙】诗“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D.【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D 
*
(2)体会【乙】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中“抱”“践”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这两个字动感极强,“抱”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践”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锐不可当的战斗画面,抒写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情。
(3)【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都是直抒胸臆。【甲】诗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乙】诗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
综 合 运 用
9.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经典诗词”朗诵会】
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只填序号) (  )
①《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②《十面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③《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④《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⑤《渔樵互答》,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
② 
*
10.【江苏盐城中考】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1)班决定开展以“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会诗词】
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甲)
*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乙)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______  乙:______
C 
B 
*
(2)【咏经典】
《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咏诗词弘扬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