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质脆,燃烧时有香气,摩擦时生电。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叙述,又有科学的说明,富有情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作者是如何从一块琥珀推测出一万年以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5 琥珀
珀
琥
琥珀
琥珀
我会认
wēng
嗡
嗡嗡
pò
hǔ
fǔ
俯
俯身
zhá
扎
扎挣
fān
番
番著
mái
埋
埋没
zhī
脂
脂肪
shì
拭
擦拭
shèn
渗
渗透
péng
澎
澎湃
pài
湃
澎湃
拭
挣
脂
吼
渗
吼叫
脂肪
擦拭
渗透
挣扎
我会写
mái
餐
餐厅
划
划船
shǎng
fān
cān
huá
番
番薯
埋
埋没
là
zhǐ
shì
zhēng
怒
怒骂
hǒu
晌
晌午
cè
辣
辣椒
shèn
shuā
刷
刷洗
nù
测
测量
xiáng
详
详细
划
huà
huá
划船
多音字
划分
挣
zhèng
zhēng
挣扎
挣钱
扎
zhā
扎根
zhá
挣扎
zā
扎裤腿
[没]辨读:méi (没有)mò (淹没)
运用:①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环卫工人总能早早走上工作岗位,没(méi)有他们就没有洁净的街面。
②洪水可以淹没(mò)我们的家园,但淹没不了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心。
近义词
反义词
详细——
透明——
快乐——
可怕——
前俯后仰——
详尽
透亮
高兴
害怕
坚硬
浑浊
粗略
词语对对碰
柔嫩——
透明——
详细——
猛烈——
轻柔
前仰后合
词语解释
化石:
推测:
澎湃:
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每个化石上都藏着一段历史。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怒吼:
猛兽发威吼叫,比喻发出雄壮有力的声音。
黏稠:
又黏又稠。
飒飒:
拟声词,形容风声、雨声。
柏吉尔(1804- 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知识链接
蜘蛛 节肢动物, 身体圆形或长圆形,分头胸和腹两部,有触须,雄的触须内有精囊,有脚四对。肛门尖端的突起能分泌粘液,粘液在空气中凝成细丝,用来结网捕食昆虫。
初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交代故事发生时间。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思考一下故事发生的季节和天气。“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说明了什么?
“夏日”点明了季节;“太阳暖暖地照着”说明当时天气炎热;“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说明了海水奔流时的气势宏大。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为什么要写火热的太阳?
“太阳照得火热”说明天气很热,为下文小苍蝇被松脂包住做了铺垫。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通过“掸”“拂拭”这两个动词使我们仿佛看见有一只小苍蝇在仔细地打扮自己,欣赏着自己的美丽。这句将小苍蝇停歇的情景描写得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动作描写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故事的另一主人公蜘蛛登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为松脂包住蜘蛛做了铺垫。
~~~~~~~~~~~~~~~~~~~~~
~~~~~~~~~~~~~~~~~~~~~~~~~~~~~~~~~~~~
这一句话形象地描绘出了蜘蛛捕食苍蝇的场景。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热辣辣”说明太阳光照越来越强,天气越来越热。在太阳持续不断地照射下,老松树才会“渗出厚厚的松脂”,这是琥珀形成的原始材料。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刚好”一词有什么作用?
“刚好”表明了这一切十分凑巧,生动地写出了机缘的巧合。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这里描写松脂的颜色起到什么作用?
“黄色泪珠”中“黄色”照应前文松脂发出金黄的光。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夸张
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这句话与前文哪里相照应?说明了什么?
这句照应了前面“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告诉我们随着时光的飞逝,地质发生了变化,远处的海逼近了森林,陆地渐渐沉下去。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这一句讲松脂球被淹没在海沙下面时的情形,这是琥珀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也为下文写松脂球形成琥珀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 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这是很少见的”说明松脂同时包裹住蜘蛛和苍蝇的情况十分少见,同时也说明了这块琥珀的珍贵。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每一根毫毛”“黑色的圆环”这些细节描写,详细地呈现出苍蝇和蜘蛛被包裹在松脂后的状态。
细节描写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推测”体现了作者语言的严谨性。“几万年以前的故事”也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形成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从“推测”一词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琥珀
形成条件
和过程
形成条件:
天热 松脂 蜘蛛 苍蝇
形成经过:
松脂裹 海水涨 泥沙埋
发现经过和
科学价值
海滩散步 脚踏琥珀
推测远古 认识生物
科学推测观往昔、
罕见化石显价值
中心思想
本篇课文生动具体地记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科学依据,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
作业
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像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像,写一写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
课后习题解答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教师指导: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去理解,也可以借助书籍等工具查找相关资料。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师生共同商讨解决。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参考答案:琥珀形成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松脂包着蜘蛛和苍蝇,形成松脂球;第二个阶段是海水淹没了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松脂球最后变成化石。
“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下面的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参考答案:“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琥珀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松树渗出松脂;松脂包裹住蜘蛛和苍蝇。经过漫长的时间,松脂球形成了琥珀。天气炎热,松树才能渗出松脂,根据这一点,作者推测出例句(1)描绘的情形。渗出的松脂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一起,又需要一种巧合,据此,作者推测出例句(2)描绘的情形。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不同。
阅读链接
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些裂开的或受过损伤的松柏
类或挑树、槐树的树干,会发现树干上分泌出了黄
色透明的树脂,它们便是琥珀的前身。正是这些树
脂经过漫长的岁月,最终形成了琥珀。
天然琥珀的形成可以简单分成三个阶段:树脂→
?
硬树脂→琥珀。从树干分泌出来的树脂带着浓浓
的香味,可以流动;树脂被砂泥等沉积物掩埋后
,地下深处的高温和高压,导致树脂中的有机物
挥发,树脂变成了硬树脂;在高温和高压的持续
作用下,硬树脂中的有机物进一步挥发,硬树脂
最终石化形成了琥珀。
——根据王文利的《琥珀物语》相关内容改写
?
教师指导:“阅读链接”讲的是树脂经过漫长的
时间变成琥珀的过程,在文章中找出树脂变成琥
珀的相关段落,对比阅读,仔细体会 。
参考答案:相关段落为文章的5~11自然段。阅读
链接的表达以说明为主,语言比较严谨,科学性
较强。课文中的表达以记叙为主,穿插记叙了苍
蝇和蜘蛛被包在松脂里面变成琥珀的事情,情节
生动,可读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