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15 白鹅
奢
吭
嚣
叫嚣
引吭
奢靡
我会认
侈
奢侈
窥
窥视
sì
chǐ
kuī
háng
shē
看
看守
xiāo
伺
伺机
kān
剧
脾
颇
促
附
促进
颇久
剧本
附近
脾气
我会写
jié
苟
苟且
譬
譬如
shì
mǐn
gǒu
pì
敏
敏锐
捷
捷径
guǎn
pō
jù
pí
吠
吠叫
cù
侍
侍卫
gōng
馆
茶馆
fù
áng
昂
昂贵
fèi
供
供给
tiān
添
添加
多音字
模
mú
模样
饮
yǐn
饮水
yìn
饮牲口
mó
模型
[吭]辨读:引吭(háng)高歌一声不吭(kēng)
运用:①白鹅看到我来喂食大都在引吭(háng )高歌。
②面对老师的批评,他低着头一声不吭(kēng)。
近义词
反义词
看守——
严肃——
譬如——
从容——
侍候——
高傲——
看护
严厉
比如
镇静
俭朴
迟钝
必然
词语对对碰
奢侈——
敏捷——
偶然——
从容——
一丝不苟——
局促不安——
紧张
侍奉
粗心大意
傲慢
镇定自若
词语解释
高傲:
大模大样:
指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用来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净角:
是一种戏曲角色,通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
侍候:
是指在别人身边供使唤,照料别人的饮食起居。
窥伺:
指暗中观察动静,等待机会,多含贬义。
从容不迫:
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知识链接
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常德(今桐乡)人。
代表作品: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画集《子恺漫话》《子恺画集》等。
初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姿态使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我们初步感受到了白鹅的高傲。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此句是文章的中心句,统领全文。它也是过渡句,承上启下。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 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对比
把狗的叫声跟鹅的叫声作比较,更能突出鹅的叫声的高傲。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拟人、对比
作者用鸭的“局促不安之相”,反衬鹅步调的从容;“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运用拟人手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透出了鹅步伐中的不可一世。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 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作者如何写鹅的吃法的?
这几句话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生动地描述了鹅“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法。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这句话在此处有什么作用呢?
这句话既总结了上文,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泥、吃草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拟人
把鹅称作“鹅老爷”,突出它吃饭时的高傲。
这几句话把鹅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法和狗的敏捷抢食进行交叉描写,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鹅的高傲体现在哪里?
这几句话从鹅的神态、叫声及作者的“站着侍候”来表现鹅的高傲。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需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进一步展现鹅的高傲。
板书设计
白鹅
叫声:
厉声叫嚣
步态:
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吃相: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架子十足
喜爱之情
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写白鹅高傲的特点,表现了白鹅的有趣、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习题解答
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朗读指导:朗读时做到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
语言趣味的体现:文中作者善用反语,虽口口声声称鹅“架子十足”是“鹅老爷”,字里行间却充满对鹅的喜爱之情。反语的使用,让语言变得趣味十足。
课文里有许多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如“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找一找,分类抄下来,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
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作者写叫声时和狗的“狂吠”做对比;写步态时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做衬托;写吃相时与“狗”“敏捷”“窥伺”的小偷模样作对比。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从而突出了鹅的“高傲”。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把鹅和鸭的步调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把鹅和鸭的步调作比较,从而形象生动、具体地表现出鹅的“高傲”。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把鹅称作“鹅老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作者把鹅称作“鹅老爷”,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再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共同点:架子十足 十分高傲 有派头 可爱又可笑
表达上相似之处:都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语言幽默风趣,描写细腻、逼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