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溜 索讲练课件——河南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溜 索讲练课件——河南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1 17:2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7.溜 索
sāi
duò


qǐng



兢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9分)
腮帮( )  跺脚( )  蓦地( )
俯身( ) 顷刻( ) 脑suǐ( )
ǒu( )吐 zī( )铢 战战jīng jīng( )
2.多音字注音,形近字组词。(8分)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老连长看到这些新兵还没上战场就已经吓得战战兢兢的样子,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B.他一拿到作文试题,立刻奋笔疾书,顷刻间就纷纷扬扬写了一大篇。
C.我们只有把建设美好生活的涓涓细流汇入实现中国梦的浩瀚海洋,才会有永恒的生机。
D.着火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道洲带头冲进屋内,救出一对老夫妻。
B
4.(安阳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淡化了传统节日繁杂的礼节和仪式,还有浓厚的商业色彩也冲淡了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有传统意味的活动太少;商家的炒作使粽子成为一种仅供人们礼尚往来的赠品,节日文化被过分地商业化。这些都导致了传统节日文化韵味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不但是端午,大多数人对腊八、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的认知也仅停留在“吃”文化上。物质的丰富与节日文化内涵的传承本不应矛盾,可现实的表现却让传统节日这一“精神坐标”的传承渐行渐远。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为什么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端午节的文化韵味却越来越少呢?
B.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端午节的文化韵味却越来越少。
C.现在看来,越是在信息发达的社会,端午节的文化韵味越少。
D.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端午节的文化韵味难道不是越来越少了吗?
(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A
将“不但”改为“不仅”。
5.课文中写首领沉着冷静,举手投足之间尽显英雄本色,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首领的形象。(4分)
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观察情况: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检查溜索,“瞟一眼汉子们”,“哑声”询问是否歇息,“吼”“我”过江等: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③“曲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C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马鬃(zōng)  一缕(lǚ)   拽起(yè)
B.盘桓(huán) 蓦然(mù) 角框(kuàng)
C.呕吐(ǒu) 黏汗(nián) 闷雷(mèn)
D.铃铛(dang) 滇西(diān) 绷着脸(bēng)
【解析】A.拽起(zhuài);B.蓦然(mò);D.绷着脸(běng)。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昨天还是__①__细流,暴雨一到,__②__刻就势如洪水。干部和群众的心里像__③__上了千斤的石头。
A.①涓涓 ②顷 ③堕  B.①涓涓 ②顷 ③坠
C.①娟娟 ②倾 ③堕 D.①娟娟 ②倾 ③坠
B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怒江东岸的傈僳族村寨拉马底村被怒江一分为二,一条距离江面30米、长100米的索道,是往来两地的桥梁。邓前堆是这里的村医,为了给村民治病,28个寒来暑往,不分昼夜,他背着药箱过溜索来往于怒江两岸,奔行于陡峭的山路上,出诊5000多次,用艰辛付出换来百姓健康。“我有一点医疗技术,就想干好这份工作。”邓前堆的想法很简单,“我还有一个心愿,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
如今,云南怒江拉马底“索改桥”工程建成通车。“我现在是真正的‘随叫随到’的医生了。”“索道医生”邓前堆一直以来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过去,靠溜索过江,邓医生从诊所到病人家里至少四个小时,而现在只需半小时。
(1)假如你是一名记者,要去采访“索道医生”邓前堆,请你准备三个采访问题。(3分)
示例:①您以前每天都要溜索过江,溜索要注意哪些问题?②现在怒江“索改桥”后,您和当地村民有什么感受?③您为什么选择做乡村医生?④您从怒江两岸收获了什么?
(2)邓前堆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请结合材料,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4分)
示例: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紧扣住粗粗铁索上的滑轮瞬间向彼岸溜去。身下三十多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5000多次。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有一个朴素的心愿,村里能架起一座桥,人们过江不再溜索,他出诊也能真正“随叫随到”。他就是“索道医生”邓前堆。
(河南备考卷)
金络渡
这条奔淌在湘东大山中的河,叫野马河。嵌在野马河中段南北相对的两个小渡口,都叫金络渡。金络渡的摆渡人,叫钟水生。
钟水生五十好几了,大脸盘黑里透红,身板宽厚挺直,只是短发间泛出星星白霜,透露出些许“老”的消息。
日子如流水,钟水生怎么也想不到,高中毕业后入伍当了四年海军,转业到地方,本可以在城里安排工作,却自愿回老家来摆渡,一口气当了三十年的“河军”!
这个县原本偏僻,还穷,而这块地方又是本县的最冷清处。野马河上不可能花大钱去架一座钢筋水泥桥,但河两岸总有人要来来往往,于是金络渡就成了一个常设机构。摆渡人是由镇政府聘请的合同工,乘客过河不需要付船钱,也算是一种福利。
钟水生的父母、妻子和孩子,把农活、家务活包揽了,让他一门心思当好早出晚归的摆渡人。早上出门,父亲总是嘱咐他:“你就当好摆渡人!家里的事,不要操心。”每一次他都会连连点头,带上家里给他准备的午饭和茶水赶往渡口。
又是草长莺飞的春天。
野马河上的雾气,渐薄渐淡。隔河相对的两个渡口,这时都静了下来。赶集的,上学的,走亲戚的,你来我往,去了自己应去的地方。已是上午十点,钟水生拿出拖把,在河水中使劲鼓捣几下,再提起来拧干水,开始擦洗船头上、船舷上、船舱里的泥巴脚印。野马河不宽,但水流得很急,河滩一年四季潮乎乎的。不管是穿鞋的还是赤脚的,都得走过这段十多米的河滩路,才能上船。从早上六点到现在,渡船穿梭般一来一去,渡人多少,便留下多少双沾泥巴和不沾泥巴的脚印。上年纪的老人和学生伢妹子的脚印都不会沾上泥巴,因为他们是钟水生一个一个背上船的。
钟水生除了寒冬腊月穿长筒套鞋外,其余的季节都是赤脚,裤管高高卷起。当所有的人上船后,他洗干净脚上的泥巴,在船尾操起双桨,高喊一声:“坐稳了哟——开船了!”渡船便离开渡口,稳稳地驶向对岸。
这一幕旷日持久,又平常又真切。
老人说:“水生呀,我的儿孙都没你这样地耐得烦。”
小学生说:“穿再漂亮的鞋子,也不会弄脏,谢谢钟爷爷。”
钟水生灿烂地笑了,说:“应该的,应该的。我小时候上学和回家,都是由摆渡人背来背去的,我是比着他的样子学哩。”
有人问:“那个摆渡人是谁呀?”
“他叫宫子山。我叫他宫大爷。”
“宫大爷该过九十了吧?”
“他老人家不在了。三十年前那个春天,野马河发大水。他为救一个坐船不慎落水的妇女,卷进了一个大漩涡里……那个被救起的人,就是我娘。那一年,宫大爷六十五岁,我二十二岁。”
钟水生把渡船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坐在船头喝茶。阳光下,听着河水流动的声音,他又想起了在潜艇上当海军的日子。
一次,在潜望镜里,他看见一条刚死去的鲸鱼,庞大的尸体慢慢沉入海底,很凄美,也很惊心动魄。后来舰长告诉他,死去的鲸鱼会创造出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可以维持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是寂寞海底最温馨的“绿洲”。动物学家把这个悲壮的过程,叫做“鲸落”。正如英雄故去,他的精神不死,会滋养一代一代的后继者。
钟水生尽心尽责地当了四年海军。转业的时候,摆渡人宫大爷为救他娘,牺牲了。在宫大爷的追悼会上,钟水生的父亲对他说:“水生,你回老家来吧,当摆渡人。人家嫌这工作不赚钱,还又苦又累,镇政府着急找不到合适的人。为了你娘捡回一条命,为了死去的宫大爷,为了过河的父老乡亲,回来做这件事吧!”
就这样,钟水生成了野马河上的摆渡人。
桨声里的野马河,流了三十年,潮涨潮退,周而复始。
钟水生知道,他也会有划不动船的那一天,好在他两个儿子,都在本乡本土做泥工、木工,都很乐意做摆渡人,谁来干由他说了算。想到这里,钟水生不由得笑出了声。
忽然有一天,省报记者到这个县来采写扶贫攻坚的新闻,无意中听说了钟水生和金络渡的故事,于是兴致勃勃地采访后,写了一篇人物特写在报上登载,题目是《鲸落金络渡》。
(作者:聂鑫森。有删改)
4.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钟水生的故事,把相关内容填写在表格中。(4分)
时间
钟水生的故事
高中毕业时


他回乡当了摆渡人
三十年间


他将让儿子接替他
转业时(二十二岁时)
他入伍当了海军
他每天早出晚归地摆渡
老了划不动船时
5.从全文看,画线处的对话描写有哪些作用?(4分)
①从侧面烘托出钟水生尽职尽责、耐得住寂寞、热心助人的形象。②引出宫大爷的故事,突出宫大爷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丰富文章英雄精神传承的主题。③补充交代钟水生回乡当摆渡人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合理。④在叙述中插入对话描写,使故事的叙述更加灵活、简洁,吸引读者阅读。(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6.品读下面的句子,从人物描写和词语运用两个角度,分析这段文字是如何塑造钟水生的形象的。(4分)
钟水生除了寒冬腊月穿长筒套鞋外,其余的季节都是赤脚,裤管高高卷起。当所有的人上船后,他洗干净脚上的泥巴,在船尾操起双桨,高喊一声:“坐稳了哟——开船了!”渡船便离开渡口,稳稳地驶向对岸。
“描写”示例:“穿长筒套鞋”“赤脚”“裤管高高卷起”等外貌描写,刻画了钟水生“摆渡人”的外貌特征,突出他摆渡工作的艰辛(或“裤管高高卷起”“洗干净脚上的泥巴”等细节描写,表现了钟水生对待摆渡工作的细致认真。或“坐稳了哟——开船了!”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钟水生的细心周到)。“用词”示例:“操起”“喊”“离开”“稳稳地”“驶向”等词语,表现了钟水生驾船动作的娴熟。(意思对即可。)
7.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段所写内容对表现主题的作用。(4分)
①钟水生平凡人的平凡事,得到了省报记者的认可,这是对他坚守、敬业、感恩等美好品德的褒奖,使小说的主题更加突出。②钟水生的事迹被登报宣传,会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教育,会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这样就使小说的主题更具典型性和社会价值。(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