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鱼我所欲也讲练课件——河南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鱼我所欲也讲练课件——河南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1 17:2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9.鱼我所欲也

gǒu

xi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厌恶( )  苟得( )   一蹴而就( )
不屑( ) 一dān( )食 一豆gēng( )
兼有,并存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祸患,灾难
假如,假使
丧失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0分)
(1)二者不可得兼( )
(2)故不为苟得也(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5)贤者能勿丧耳( )
(6)蹴尔而与之( )
(7)万钟于我何加焉( )
(8)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9)是亦不可以已乎( )
(10)此之谓失其本心( )
踩踏
有什么益处
侍奉
停止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8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同“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同“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同“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同“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


躲避


辨别


感恩、感激


先前、从前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11分)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豆子
古代的一种量器
计时的器具
益处 
增加
罢了
耳朵
能够用来 
能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0分)
(1)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2)万钟于我何加焉
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加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3)贤者能勿丧耳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过路的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踩踏后给别人,就连乞讨的人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这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从前(我)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7.课文名句默写。(11分)
(1)文中体现出作者“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有可以得生、避患的方法却不用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本心”而贤者能不丧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与《礼记》记载的“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二)子墨子自鲁之齐,即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
【注释】①处:止,休息。②如:应该,应当。
B
【解析】B项,患:祸患,灾难。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B.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患病,疾患
C.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3.孟子认为怎样做会失掉“本心”?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2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可以用的呢?
不分析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高位厚禄。(或:为了居住房子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
4.语段(一)的第一段和语段(二)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语段(一)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进行比喻,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语段(二)用“一人耕而九人处”进行比喻,来证明自己“为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二)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紧张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
(周口模拟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5~8题。(共10分)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①汤镬②,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释】①斧铖:古时用以杀死犯人的斧子。②汤镬:指把人投入开水锅中煮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同“向”,先前、从前
同“避”,躲避
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请结合语段(一)的内容举例说明。(3分)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人能够(保持这种心使它)不丧失罢了。
语段(一)开头用“鱼”和“熊掌”类比“生”与“义”,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的例子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取意浅近,既使道理易于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意思对即可。)
8.语段(二)能否作为语段(一)的论据?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能。语段(二)中苏武在面对李陵的劝降时宁愿死去也不愿投降,体现了语段(一)“舍生取义”的观点。
【参考译文】(二)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将军,爵位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忠诚,慨然长叹道:“啊,仁义之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9.本文运用对比论证,在第一段中从“生”和“死”两方面突出了“舍生取义”的重要意义;第二段中将“没有丧失本心”和“失去本心”的行为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舍生取义”的重要性。请学以致用,采用对比论证来表达对某一观点的看法。(150字左右。6分)
示例:历来有学问的人受人尊重,但相比而言,道德比学问更重要。宋朝宰相秦桧官居一品,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但他品行低劣,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自己也落得遗臭万年的下场。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座下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贤人,他的学问可以说在当时无人能及,可他依旧谦虚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深受后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