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9《短诗三首》(创新教案+课堂活动卡+课前预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9《短诗三首》(创新教案+课堂活动卡+课前预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2 09:2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积累自己喜爱的诗歌,学会摘抄,知道要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韵味。背诵课文。
2.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积累自己喜爱的诗歌,学会摘抄,知道要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可以采用更换偏旁的方式识记“漫”的字形;“涛”的识记可以借助生词“波涛”,联系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字义和字形的联系。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各4个。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先将生字归类,再分类观察。上下结构的字中“藤”和“繁”书写时均要关注各部件的合理布局。“灭”和“萝”,则要引导学生关注横画这一关键笔画的位置和长短。四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漫”和“涛”要注意撇画和三点水的位置关系,“膝”和“躲”则要引导学生关注某些独体字成为偏旁时的笔画变化。
“漫灭”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理解,可以向学生说明,冰心在这里使用的是“漫灭”在古代汉语中的义项,即“磨灭,模糊不清”。
阅读理解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情景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积累运用
在反复朗读、理解体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找到适宜的方法,背诵积累这三首短诗。根据课后的“活动提示”指导学生收集喜欢的现代诗,把它们工整地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阅读《繁星》《春水》。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学习《繁星(七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韵味,能背诵诗歌。
3.理解《繁星(七一)》一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积累自己喜爱的诗歌,学会摘抄,知道要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活动1 出示情境,感受语言的不同
1.课件出示情境。
课件出示 上班途中见到这样的景致:
朝阳含笑
微风轻盈
花儿自在争芳
蜜蜂快乐耕耘
其实,他们在倾诉
2.学生初次接触诗歌,引导学生说说诗歌与其他课文相比,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2 小组交流汇报,引出主题
1.交流:老师以小诗的形式表达,你觉得写得如何?
2.学生点评。
3.过渡:同学们,像这样诗句不超过14行的称之为短诗,而好的诗歌中应闪烁着启迪灵性的光芒。冰心的小诗如繁星一样晶莹璀璨,总会给凝望者带来很多思考。今天,我们撷取其中的三颗,共同欣赏。
操作指导 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通过景物体会氛围,联想画面,为深入赏析三首短诗做准备。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活动1 简介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1.欲知其诗必知其人,我们先来了解作者。汇报课前收集的关于冰心的资料。
课件出示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小橘灯》等。
2.介绍创作背景。
冰心写作《繁星》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繁星》共164首,《春水》共182首,小诗均无单独标题,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冰心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她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活动2 朗读诗歌,合作识字
1.初读诗歌,合作识字,出示自学要求:
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与小组成员合作,轮读诗歌,相互纠正读音。
(3)小组成员交流识字方法。
2.汇报交流,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小星星图片(图片上分别有一个生字,即繁、漫、灭、藤、萝、膝、涛、躲),瞧,小星星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师生交流: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识记。
①藤、萝:借助图片,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
②繁:拆分为“敏-幺-小”,上下结构,下部不是“系”。
③漫:与“慢”是同音字,区分记忆。
④灭:借字理图帮助记忆。
会意字。从水(氵),篆书形体像水流,表示水可灭火;从烕(miè),烕是滅的本字,表示熄火;烕兼表声。简体字从一、从火,像用东西把火盖灭。本义是熄灭。
⑤膝:“月”与身体的某一部分有关,右部与“漆”的右部相同。
⑥躲:形声字,“身”为形,“朵”为声。本义为隐藏。
(5)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课件出示 藤萝 繁星 漫灭 膝盖 躲藏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再读诗歌你们定能更加流利顺畅。
4.齐读诗歌。
操作指导 字词是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并且在识记生字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内化记忆。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培养良好的语感。
板块三 品读诗句,领悟情感
活动1 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1.跟随老师朗读,边读边画出节奏。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2.指导朗读,分行停顿,读出韵律。“这些事——”后的破折号,要注意声音延长。
3.小结。
课件出示 这首诗一共五行,前两句字数不一,后三句字数相等,句式整齐,整首诗排列如乐谱般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动听,充满了音乐的美感。
4.这首小诗很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
我仿佛看到了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美妙的故事。
5.那这“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你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
课件出示 我感受到了诗人非常爱自己的母亲,依恋母亲;我感受到了夏夜的美好,明月、藤萝、母亲在一起,给人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我感觉这是诗人对童年的回忆,这回忆很美好,就像梦一样……
6.这首短诗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预设:
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母亲的形象,而是列举了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对诗人来说,这些情景是值得回味一生的。
7.儿时的你与母亲相处时,有哪些温馨的场面?与大家分享。
8.创设情境,配乐朗读诗歌,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活动2 感受诗歌结构,仿写练习
1.过渡:我们一遍一遍地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想象出它的画面,感受作者浓浓的情感,不仅让我们走近诗人,也走进了自己,这就是诗的味道。
课件出示 这首诗在形式上还有一个特点,你们发现了吗?后半部分结构相同,连用三个“________的________”的句式,让诗歌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我们也来试着仿写一段: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___的________,
  ________的________,
    ________的________。
2.小结:简短几行小诗,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同学们,在你们心中那永不漫灭的回忆,也让我们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操作指导 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歌中的意境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板块四 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活动1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小组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繁、藤、膝”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活动2 练写巩固,评议反馈
1.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练写两个。
2.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操作指导 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从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能背诵诗歌。
2.理解两首短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积累自己喜爱的诗歌,学会摘抄,知道要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诗歌,导入新课
1.回顾背诵,谈谈短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谈话引入,冰心对母爱的赞扬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诗歌,走进冰心的情感世界。
操作指导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诗歌内容,从而唤起诗歌的记忆、情感的记忆,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 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活动1 读中感悟,学习第二首诗歌
1.自由读诗歌,你有什么发现?
(1)你发现这首诗朗朗上口的秘密了吗?(三个问句结尾分别是“光、香、响”,它们的读音中带有相同的韵母ang,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朗朗上口。)
(2)画面美,每一句诗都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动人的场景。
2.再次读诗,读出节奏和韵律,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提问:你们发现这首诗中使用语言文字的小秘密了吗?(三个反问句组成了一个排比句。)
4.思考:这三个反问句表达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选择反问句的形式呢?
5.从这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
诗人对大海的热爱。
6.播放海浪的声音。
课件出示 由大海,你想到了什么?
7.补充资料:课件出示冰心其他作品中对海的描写的片段,体会大海给作者的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于海的描写。”——《冰心自传》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课件出示 为什么作者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大海呢?
冰心的父亲是一位海军军官。三四岁的时候,冰心随父母迁居到烟台,住在海边的房子里,她经常到父亲的军舰上参观,渴望自己也成为一名“小军人”。她最爱坐在台阶上凝视浩瀚的大海。她的玩伴不是洋娃娃,她的游戏不是跳皮筋。早晨阳光如金子般洒在海面上,夜里大海轻轻为她唱起歌谣。她向大海倾诉心事与烦忧,她与大海分享快乐与忧愁。
她自己曾说:“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摘自冰心《绿的歌》)
8.小结: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大海充满眷恋、感激之情。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活动2 读中感悟,学习第三首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诗歌,说说有什么体会。
2.指名读诗歌,说说自己的体会。
3.这首诗是赞扬谁的?指导读“母亲啊……”。
4.“天上的风雨”会是什么样的?描述一下。
5.提问:此时的鸟儿做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6.“心中的风雨”指什么?举例说说。
7.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母亲,从哪个字体现出来的?(只)
8.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能说说当时的心情吗?
9.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读更恰当?
10.小结:学习了这三首短诗,你了解了现代诗的哪些特点?
课件出示 (1)分行排列。不按自然段,而是分行来写,且没有按整齐的格式排列。
(2)格式自由。没有字数和句数的限制。
(3)节奏感强。富有鲜明的节奏感,朗朗上口。
(4)不拘泥于韵律。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活动3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活动卡
1.课件出示活动卡,指名读一读活动卡中的内容。
课件出示 
活动内容
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从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找到的句子
我想象的画面
我的感受
2.自由朗读诗歌,想一想从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用横线画出来,选择你觉得最有涵义的一句填写表格。
3.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想一想句子中描述的情景是怎样的,简单地说一说或画一画。
4.读一读画出的句子,结合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写在表格中。
5.大胆地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要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6.小结:同学们,冰心的诗中不仅有浓浓的母爱,还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己童年生活、成长的回望,如果打开诗集《繁星》,继续走进冰心的世界,你一定会收获更多。
操作指导 以文本为抓手,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诗歌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来加深对情感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
板块三 总结想象,升华情感
活动1 自由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受
1.自由朗读三首诗歌。
2.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人,她把一切都给了子女,她的爱在一声声叮嘱里,她的爱在一次次抚摸中,她的爱在一顿顿早餐里……回忆一下,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与大家交流。
活动2 仿写诗歌,分享成果
1.诗歌短小精悍,语言自然朴实,我们也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下来吧。
2.把创作的小诗与大家分享。
操作指导 引导学生由学诗到写诗,仿照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进一步感悟诗歌语言的独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板块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活动1 再读课文,总结学习情况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3.推荐学生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
活动2 布置作业,交流分享
1.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2.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3.在课上收集诗歌,按照诗人、诗歌内容、写作方法……进行分类汇编。
4.小结:“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操作指导 通过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方式,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把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分享给家长,体验学习的乐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三首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领会作者的情感很有必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指导断句停顿,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很容易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也能很快地走近作者,聆听作者的心声。诗歌中独特的语言,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如“心中的风雨来了”,学生联想到自己经历的或听过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境遇,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带着自己的体验再读诗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会更深入。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短诗三首
用 时
2~3分钟
活动内容
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从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找到的句子
我想象的画面
我的感受
 
★活动建议
1.自由朗读诗歌,想一想从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用横线画出来,选择你觉得最有涵义的一句填写表格。
2.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想一想句子中描述的情景是怎样的,简单地说一说或画一画。
3.读一读画出的句子,结合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写在表格中。
4.大胆地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要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短诗三首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熟读课文
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诗歌。
预习字词
1.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节补全。
____àn    m____   t____   ____āo   d____
漫长     消灭    藤萝    波涛    躲到
2.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漫灭 回忆 思潮 波涛 清响
上面的词语中,有“磨灭,模糊不清”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有“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
内容感知
《繁星》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__________________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________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__________的感悟和思考。
资料搜集
搜集关于冰心的资料。
阅读质疑
1.第三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同?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