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芦花鞋》(创新教案+课堂活动卡+课前预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芦花鞋》(创新教案+课堂活动卡+课前预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2 09: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芦花鞋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重点
列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难点
运用前两课学过的方法自读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纯美的语言风格。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生字比较少,可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搓”是平舌音要读准;“祈”读二声,不要错读成三声;“屑”读xiè,不要错读成xuè。还可利用偏旁表义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搓”与手的动作有关,“葵”与植物有关,“祈”与祭祀有关。也可以给生字组成词语理解意思,如“祈”组成“祈求”,“屑”组成“纸屑”等。
阅读理解
本课的学习,可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篇课文的阅读方法并进行迁移运用。先快速默读课文,为每个部分列出恰当的小标题;再根据小标题,说说各部分主要内容,并连起来整体把握课文;再和同学围绕“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话题进行阅读、理解、交流。
积累运用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纯美的词句段,把握文中几处细节描写,并从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语言的魅力,使学生能结合课文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阅读的快乐,并学会有效迁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曹文轩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1 了解作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根鸟》《草房子》这两本书吗?知道作者是谁吗?(曹文轩)谁愿意把课前收集的作者资料和大家分享?
2.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 生平简介: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毕业于北京大学。
3238512065文学成就:长篇小说《草房子》曾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和第九届冰心文学奖。2016年4月获“国际安徒生奖”,他成为第一个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作家。
主要作品:小说《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
3.过渡:一本好书,是一路风景;一个好故事,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值得你一生回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的世界,走进《芦花鞋》。
活动2 板书课题,提出疑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出示芦花鞋图片(“芦花鞋”,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操作指导 本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走近作者,熟知作者,让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很多学生并未见过芦花鞋,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为深入读文奠定感情基调。
板块二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快速阅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同桌合作学习生字,纠正字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3)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芦花鞋”写了哪几件事?出现了哪些人物?
活动2 检测重点生字词
1.会认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课件出示 读准字音:
cuō  kuí qí yí hàn wū xiè
搓绳  葵花  祈求  遗 憾  污迹  雪屑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1)搓(cuō)(搓手);葵(kuí)(葵花);憾(hàn)(遗憾);屑(xiè)(雪屑)。
(2)点拨:“搓”为平舌音,不要读成chuō,第九画是长撇,不要断成两画;“葵”第十二画是点,不是捺。
(3)交流识字方法:“搓”与手的动作有关,“葵”与植物有关,“祈”与祭祀有关……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识记生字。
活动3 梳理人物,理清脉络
1.同学们,课文围绕“芦花鞋”写了哪几件事?出现了哪些人物?
2.借助表格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 
故事中的人物
相关事件
奶奶 爸爸 妈妈 葵花
做芦花鞋
青铜(主要人物)
采芦花 做芦花鞋 卖芦花鞋(主要事件)
城里人
买芦花鞋
围炉烤火的人
劝青铜进屋烤火取暖
3.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表格,发现青铜的相关事件最多,而且贯穿全文,青铜应该是本文的核心人物。
操作指导 通读全文,学习生字,对易错字加以强调。要引导学生从平翘舌音、三拼音节、生字的声调等方面进行关注提醒。教师可以借助表格来梳理人物,找出核心人物,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三 理清脉络,列出标题
活动1 浏览全文,比较不同
1.浏览全文,说一说《芦花鞋》和前两篇课文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1)这篇课文很长,是分成几部分来写的。
(2)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一看:每部分之间是怎样隔开的?(用空行的方式)
2.想一想: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划分这4个部分内容的呢?(起因——经过——发展——高潮。按故事发展来划分的。)
3.小结:本单元这三篇文章都是长文章,文章都分成几个部分。《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把课文分成6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除了开头和结尾,用小标题把课文分成3个部分,而本课是用空行的方式把课文分成了4个部分。
活动2 理清脉络,拟定小标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合列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给本课列小标题。
2.请大家默读课文,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预设:引导学生先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再用一个短语来列出小标题。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青铜和妹妹葵花一起采芦花,青铜一家编织了一百零一双鞋。(采芦花做芦花鞋)
第二部分:青铜打算冒雪去镇上卖鞋。(青铜雪天坚持去卖鞋)
第三部分:风雪中青铜意外卖掉十双鞋。(城里人买走芦花鞋)
第四部分:青铜卖了脚上的芦花鞋。(青铜卖掉脚上鞋)
小结:同学们,在阅读长文章时,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利用小标题,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注意把故事说完整,表达要流畅。
操作指导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前两篇文章,发现课文的不同之处——用空行的方式分出每个部分。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再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块四 合作交流,品析感悟
活动1 品析课文,感知故事特别之处
1.这篇课文篇幅很长,相信你在读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请再次品味令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勾画相关的词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抓住关键句交流感受。谈谈印象最深的内容。
预设:关于芦花鞋。
(1)这是怎样的芦花鞋?
课件出示 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柔软的芦花”“金黄的稻草”写出了芦花鞋的美丽与舒适。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两双鞋比喻成四只鸟窝、两对鸟,体现出芦花鞋带给人的亲切、温馨的感觉,里面包含着满满的爱。
(2)别人眼中的芦花鞋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 那十双被雪地映照着的芦花鞋,一下吸引住了他们。其中肯定有一两个是搞艺术的,看着这些鞋,嘴里啧啧啧地感叹不已。他们忘记了它们的用途,只是觉得它们好看——不是一般地好看,而是特别地好看。他们一个个走上前来,用手抚摸着它们——这一抚摸,使他们对这些鞋更加喜欢。还有几个人将它们拿到鼻子底下闻了闻,一股稻草香,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格外分明。
①加色部分属于侧面描写,可以看出他们对芦花鞋的喜爱,借他们看见芦花鞋的反应,写芦花鞋的艺术之美。 ②画线句子是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从“啧啧啧地感叹不已”“抚摸着”“闻了闻”可以看出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爱,借城里人看见芦花鞋的反应来写芦花鞋的艺术之美。
直接描写:“一股稻草香”强调了芦花鞋的美。
(3)指导朗读描写芦花鞋的句子,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活动2 感悟品析,走近青铜
1. 青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 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些毛茸茸的、蓬松松的、闪着银光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捋下来。(勤劳、热爱劳动。)
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勤劳、能干,也很执着。)
对面屋子里围炉烤火的人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青铜摇了摇手,坚持守在芦花鞋旁。(吃苦耐劳,不惧寒冷。)
2.青铜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课件出示 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诚实、纯朴、善良。)
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捡起了那双芦花鞋,放到眼前看着。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完全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为他人着想、善良。)
3.品析人物。
课件出示 抓住细节谈一谈青铜留给你们的印象。“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体现了雪地的寒冷,而此时青铜却顾不上寒冷,一心想着把这双芦花鞋给那个城里人送过去。
为什么青铜连脚上的这一双芦花鞋也要卖掉呢?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钱吗?(青铜是一个善良的孩子,看那个城里人那么喜欢芦花鞋,他不想让那个城里人失望,所以决定卖掉脚上的这双芦花鞋。)
“他笑了笑”,这是怎样的笑?(满足的笑,天真善良的笑……)
4.小结:这就是作者笔下的青铜,一个勤劳、能干、善良的人。
活动3 感悟交流,描写雪景的作用
1.文中多处描写下雪的情景,请你们找一找并画出来,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
课件出示 环境描写渲染了当时雪很大,天气很恶劣,起到了烘托的作用,突显了青铜的吃苦耐劳。
(2)到了镇上一看……挂在绳子上的十双芦花鞋就落满了雪。
课件出示 大雪中,青铜坚持卖鞋,可以看出青铜肯吃苦的精神。环境描写突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到了中午,雪大了起来,成团成团地往下抛落。
课件出示 “成团成团”“抛落”体现了雪大,突出了青铜想要尽快卖出芦花鞋的强烈愿望。
2.小结:这些描写雪的句子,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烘托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故事更加吸引人。这正是恰当的环境描写的妙处!
操作指导 通过问题引导、聚焦重点词句的方法,品析关键语句,交流自己对印象最深的内容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以“我从哪句话体会到了什么”来谈谈对文章的体会。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能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见解,充分体现出学习的自主性。
板块五 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一个省略号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2.请你展开合理想象:那个城里人被青铜追上后会有什么反应?他会说些什么?
3.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操作指导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故事的结局,借机进行小练笔,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读完这个故事后,对青铜的印象颇深。依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交流大多集中在对青铜的认识上。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析关键语句,展开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学生兴趣较为浓厚,纷纷结合关键语句谈感受。在解读课文时,教师关注到了对芦花鞋的描写和对下雪的环境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烘托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这几处描写,体会其妙处。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芦花鞋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仔细读课文,给每一部分起一个小标题,并说一说青铜留给你的印象。
小标题
青铜给“我”留下的印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活动建议
1.默读课文,给每部分起一个小标题,并勾画出描写青铜的句子。
2.小组交流,结合重点语句说一说青铜留给自己的印象。完成表格。
3.全班交流,体会青铜的形象特点。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芦花鞋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读一读本课的生字,给下面的字补全音节。
y____    ____àn   ____ū    ____iè
 遗     憾     污     屑
2.先认读本课的生字,再判断对错。
(1)“搓”的读音是chuō。(  )
(2)“葵”的偏旁应该是“艹”。(  )
(3)“祈”的第三笔是“〡”。(  )
3.试着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寻觅  祈求  遗憾  污迹
(1)让结局不留(    ),让过程更加完美。
(2)不论在哪里,幸福都是要靠自己去创造,去(    )的。
内容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冬季快要来了,全家人准备做________,冬闲时,全家人做好的芦花鞋卖得很快,在一个雪天________执意到镇上去________,几个________把剩下的芦花鞋全部买去,________为了不让一个人失望,他连自己脚上的鞋也卖了的故事。
资料搜集  
搜集关于本文作者曹文轩的资料。
阅读质疑
1.芦花鞋的制作工序是怎样的?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