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3.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日出时的景象发生了哪些变化,体会按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指导学生读准“刹”和多音字“荷”。可以根据本课9个生字的结构特点分类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写好“镶、替、范”的字形。“镶”字右部的笔画较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放大范写;“替”的“日”要稍扁,托住上面的两个“夫”;“范”是上下结构,偏旁是“艹”,不能写成左右结构。结合语境理解“一刹那”的意思,并拓展、积累同义词。
阅读理解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要侧重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写法。教学时,在学生理解和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其了解日出时的景象发生的变化,体会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写法。
积累运用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按景物变化的顺序描写某个自然景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准备词语卡片。
2.查找作者巴金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能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吗?(生背诵)
2.诗中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流传了千年。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更是妙笔生花,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海上日出图,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象吗?让我们先了解作者巴金。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巴金的相关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
3.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课件出示 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欣赏大作家笔下的“海上日出”奇观。
操作指导 谈话引入新课,通过吟诵古诗渲染气氛,用旧知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引导学生交流作者资料,教师适当补充,让学生了解作者,进而愿意去了解他的作品。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活动1 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跟着巴金爷爷的文字走进那奇妙的景观中。
2.交流: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请把刚刚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小结:你描述得真好!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能把自己并没有看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呢?(因为作者描写得细致传神。)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我们一起看看巴金爷爷是怎样把“海上日出”这个奇观写出来的。
活动2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学建议。
课件出示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交流。
(1)识记字词。
课件出示 范围 负着重荷 一刹那 灿烂 镶了金边 紫色 不仅
①指导读准“刹、烂、紫、仅”的读音。
②学习多音字“荷”。在表示“担,扛”等时,读hè,如“负荷”“荷锄”“荷枪实弹”。
③示范书写“范、镶、紫”。强调“范”是上下结构,偏旁是“艹”;“镶”的两个“口”要小;“紫”上面的“此”要扁,下面不要多写“丿”。
(2)理解字词的意思。
课件出示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①“一刹那”是什么意思?(指极短的时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时间、顷刻间……)
课件出示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黑云镶嵌金边的图片。)
②请学生结合句子和图片交流“镶”的意思。教师总结:“镶”就是“把东西嵌进去或在外围加边”。
操作指导 教师范读,将学生迅速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字词教学,并不是所有的字词都要教,出示重点词句,让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和合作探究,自己去寻找答案,再结合教师的点拨,学生的疑问解决了,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板块三 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1.从课题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观赏的海上日出的景象。文中有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看海上日出的感受,你能找到吗?教师出示结尾句。
课件出示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是很伟大的奇观。)什么是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通过描写哪几个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来表现这是个奇观?
4.学生汇报,教师展示课件。
课件出示
海上日出
5.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一个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操作指导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总结句,以此为切入点,感受课文的结构,了解课文的写作脉络,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板块四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练读课文。
2.有条件的学生早起观察日出的景象。
操作指导 学生抄写本课的生字词,教师要适时指导,引导学生规范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学习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回顾,展开学习
1.回顾旧知,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作者写了哪三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吗?
2.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巴金爷爷看海上日出的感受?
课件出示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3.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奇观。
操作指导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既巩固了旧知,又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板块二 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活动1 合作探究,感受海上日出的“奇”
1.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出示学习建议。
课件出示 (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海上日出“奇”在哪里。
(2)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圈画、批注。
2.研读交流,教师总结。
活动2 梳理顺序,感受变化
1.过渡:海上日出原来“奇”在景象的变化上。三种情况的日出景象,你觉得哪一种变化最多,变化最美,变化最奇?
2.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太阳变化的。
(1)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课件出示 ①形状: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圆东西
②颜色: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
③位置: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2)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急切、盼望……)
(3)指导朗读。想象画面,读出变化。
①出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②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太阳向上升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一起透过文字来看“慢镜头”,出示一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课件出示 太阳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③读一读,说出自己的感受。指导朗读: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吃力的感觉。
(4)小结:这两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
3.自读第4、5自然段,找出描写有云时日出的景象的句子。
(1)出示句段。
课件出示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2)指名朗读,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3)出示句段。
课件出示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4)交流按景物变化顺序写的好处。想象画面,读出画面感。
(5)小结:作者抓住特点,描写天边有薄云和天边有黑云时的日出景象,写得具体形象。我们在写景时,也要学会抓住特点来写,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操作指导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样的美文,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在评价交流中智慧碰撞,产生共鸣。读出了韵味,体会到了写法,景象也在学生们的脑海里活起来,动起来。
板块三 迁移学法,读写结合
1.播放日出的视频,按照景物的变化顺序,描绘日出景象,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语言。
2.《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你也可以挑个空闲的假期,早些起床,爬个山,登上山顶,看看你见到的日出与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有什么不同。也可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动笔写写你看到的日出景象。
操作指导 再次观看视频,描绘画面,使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在运用中得到迁移和内化,做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延伸到生活中,体现开放的大语文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时,虽然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但教学方法单一,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更有趣些。本文是学生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的佳作,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情感投入,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身临其境地看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朗读起来既能投入感情,又能理解课文。
1.以读为主,在读中悟。
课文中每一句话就像画中勾勒的每一个线条或渲染的色彩,每一段都是五光十色的画面,全文就是一幅完整的绚丽多彩的“海上日出图”。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学生只有细细地品味才能体会出语言的妙处。这节课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启发思维。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的景象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书中语段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
3.入情入境,再现美景。
学生想象兴趣的激发,需要一定的情境。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情境创设也是不可缺少的。随着老师对情景的描述,伴着精心挑选的音乐,学生边听边感受时而舒缓、时而雄壮的乐曲,学生眼里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亮光,再让学生激情朗诵,配图演绎日出时如梦如幻的美景。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海上日出
用 时
2~3分钟
活动内容
默读课文,想一想: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有哪些变化?
天空景象的变化
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活动建议
1.默读课文,想一想:《海上日出》主要描写了几种情况下的日出?
2.晴天日出时的景象是怎样的?你能读出这样的美景吗?
3.你觉得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伟大”和“奇观”?请你把精彩的句子抄写下来,读给同伴听听,可以的话加上音乐朗读会更有表现力。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海上日出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给加点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一读。
A.chà B.kuò C.fàn D.zǐ
扩大( ) 刹那( ) 紫色( ) 范围( )
2.读一读下面的多音字,把它在文中的读音写在括号内。
荷( )
3.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刹那 夺目 分辨 重围 奇观
上面的词语中,有“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有“(光彩)耀眼”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
内容感知
《海上日出》一文主要描写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海上日出的奇观。
资料搜集
搜集关于本文作者巴金的资料。
阅读质疑
1.说说日出时的景象是怎样的。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