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视觉
一、知识梳理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3、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
●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
4、凸透镜成像规律(P30)
①
②
③
④
⑤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特点
像与透镜的距离v
应用
倒立或正立
缩小或放大
虚或实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倒立
放大
实
幻灯机
倒立
等大
实
测焦距f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5、眼球与折光系统:
眼球由
(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
(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物体射出的光线经
的折射,在
上形成物像(
),经
传入
,形成视觉。
6、虹膜的作用: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
7、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
原因
矫正
近视
成像在视网膜前
佩戴凹透镜
远视
成像在视网膜后
佩戴凸透镜
二、例题与变式训练:
【例题】1、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
)
A、一定是实像????
?
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像????
D、一定是缩小的像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
A.
像距增大,像增大?
B.
像距减小,像增大
C.
像距减小,像减小???D.
像距增大,像减小
【变式训练】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
?
)
A.10cm
<f<20cm???
?B.f>10cm
C.f<10cm??
D.f>20cm
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cm???
B.10
cm?
C.16
cm??
D.20
cm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5、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投影仪????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三、随堂练习
1、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1=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由此可判断凸透距是(?
)
A.
大于20厘米??????B.大于15厘米,小于20厘米
C.
小于10厘米?????
D.
大于10厘米,小于15厘米
3、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距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
A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B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C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像???
D屏上肯定有像,但大小不确定?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5、普通照相机的镜头是( )
A.平面镜???
B.凸透镜?????C.凹透镜????D.三棱镜
6、在拍集体照时,摄影师试镜时发现两边的同学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应(
)
A.将相机向前移动,镜头向里缩???B.将相机向后移动,镜头向里缩
C.将相机向前移动,镜头向外伸?
D.将相机向后移动,镜头向外伸
7、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则该相机中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
)
A.小于6cm
B.大于6cm,小于12cm
C.大于12cm,小于24cm?D.大于24cm
8、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9、一位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某次实验蜡烛距透镜18cm,
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像的特点是?
,据此人们制成了??
?。
10、凸透镜对光有?
??
作用;把一个焦距是3cm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cm。
11、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外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某处成
。
12、小豪用焦距12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把蜡烛和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移动蜡烛与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记下蜡烛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烛焰像的大小/烛焰的大小
1
30
20
0.7
2
24
24
1
3
18
36
2
4
15
60
4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当物体向焦点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逐渐??????
,像的大小逐渐?
?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四次实验中,像与物之间的最短距离是??
??
cm。
四、课后巩固
1、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对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3、?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
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4、图3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D.近视眼?
??凹透镜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并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
(1)当蜡烛放在光具座3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当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处,移动光屏,得到像的特点是:倒立、
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一光学仪器名称).
(3)当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45cm处,观察正立、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6、小强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首先,他们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上50cm的位置.再将蜡烛放在38cm的位置,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①此时的像是?
?
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向左移动蜡烛,像变?
?
(填?“大”或“小”)
。???
②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
?
成完整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③小强将自己的近视跟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
移动光屏(填?“左”或“右”)。???
④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上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
侧(填“蜡烛”
或“光屏”),观察蜡烛的像。
7、如图所示,请画出的图中作出AB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线。
8、如图8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A、B、C经过透镜后的光线。第四讲: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视觉
一、知识梳理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3、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
●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
4、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
②
③
④
⑤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特点
像与透镜的距离v
应用
倒立或正立
缩小或放大
虚或实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倒立
放大
实
幻灯机
倒立
等大
实
测焦距f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5、眼球与折光系统:
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倒立缩小的实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6、虹膜的作用: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
7、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
原因
矫正
近视
成像在视网膜前
佩戴凹透镜
远视
成像在视网膜后
佩戴凸透镜
二、例题与变式训练:
【例题】1、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
C?
)
A、一定是实像????
?
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像????
D、一定是缩小的像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C
)
A.
像距增大,像增大?
B.
像距减小,像增大
C.
像距减小,像减小???D.
像距增大,像减小
【变式训练】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A)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C?
)
A.10cm
<f<20cm???
?B.f>10cm
C.f<10cm??D.f>20cm
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B??
)
A.6cm???
B.10
cm?
C.16
cm??
D.20
cm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5、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B?
)
A.投影仪????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三、随堂练习
1、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B?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1=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由此可判断凸透距是(D?
)
A.
大于20厘米??????B.大于15厘米,小于20厘米
C.
小于10厘米?????
D.
大于10厘米,小于15厘米
3、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距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
A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B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C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像???
D屏上肯定有像,但大小不确定?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C??
)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5、普通照相机的镜头是( B )
A.平面镜???
B.凸透镜?????C.凹透镜????D.三棱镜
6、在拍集体照时,摄影师试镜时发现两边的同学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应(
B
)
A.将相机向前移动,镜头向里缩??B.将相机向后移动,镜头向里缩
C.将相机向前移动,镜头向外伸?
D.将相机向后移动,镜头向外伸
7、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则该相机中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B)
A.小于6cm
B.大于6cm,小于12cm
C.大于12cm,小于24cm?D.大于24cm
8、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
C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9、一位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某次实验蜡烛距透镜18cm,
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据此人们制成了??投影仪??。
10、凸透镜对光有??会聚??
作用;把一个焦距是3cm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cm。
11、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外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某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2、小豪用焦距12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把蜡烛和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移动蜡烛与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记下蜡烛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烛焰像的大小/烛焰的大小
1
30
20
0.7
2
24
24
1
3
18
36
2
4
15
60
4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当物体向焦点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像的大小逐渐?变大?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四次实验中,像与物之间的最短距离是??48??
cm。
四、课后巩固
1、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对的是(?A)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A??
)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3、?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C)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4、图3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
)
A.远视眼???
凸透镜????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D.近视眼?
??凹透镜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并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
(1)当蜡烛放在光具座3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 10 cm.
(2)当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处,移动光屏,得到像的特点是:倒立、 缩小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一光学仪器名称).
(3)当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45cm处,观察正立、放大的 虚 像(选填“实”或“虚”).
6、小强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首先,他们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上50cm的位置.再将蜡烛放在38cm的位置,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①此时的像是?放大?
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向左移动蜡烛,像变?小?
(填?“大”或“小”)
。???
②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能?
成完整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③小强将自己的近视跟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右?
移动光屏(填?“左”或“右”)。???
④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上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光屏
侧(填“蜡烛”
或“光屏”),观察蜡烛的像。
7、如图所示,请画出的图中作出AB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线。
答案:
8、如图8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A、B、C经过透镜后的光线。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