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对比》
一、课题:《色彩的对比》
二、目标分解依据:
1、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本节课是美术学习活动方式中 “造型,表现” 学习领域的内容。 而 “造型, 表 现”学习领域是使学生能够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 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 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介, 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 发展 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感情。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 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 现活动。
2、 基于标准的教材分析: 本课与本册第 3课、 第 5课同属色彩基础知识课, 这三课与后四册教科书中 的色彩课知识相互联系, 从不同侧面选择学生需要的色彩知识, 共同构成初中阶 段的色彩课。
3、 基于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相对来说个性比较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动手能力强,探 索意识浓厚。 另外, 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的美术学习已具有一定得色彩知识和造 型表现能力。 教师应增加学生的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学生可 以在活动探索中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三、学习目标
1、 能够说出色彩对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色彩对比基本知识和一般应用方 法。
2、 通过色彩实例分析掌握知识,并尝试用色彩对比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色彩设计练习。
3、 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对比带来的美感,加强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让学 生对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增进了解, 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色彩现象, 学习用色 彩装点自己的生活。
四、学习重点 :色彩对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五、学习难点 :如何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中把握合适的度。
六、学习材料准备:
(教具):教材、课件、图片资料、图稿。
(学具):图稿、水彩笔、彩色铅笔、水粉等绘画工具。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并提问:“为什么这些作品这么醒目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些作品在色彩搭配上用的是对比色。 ” (引出新课)
(二 ) 、发现探索
师:什么是对比色呢?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对比色:色相的性质相反,光度明暗悬殊的色彩。 ” (依据对比色的概念带领学生简要复习色彩三元素的知识)
师:出示两幅造型相同但色彩搭配不同的图片, 并要求学生观察 “那一只蝴蝶的 颜色更吸引你,为什么?”
生:“紫色的,因为黄色和紫色是补色。 ”
师:(引出补色的概念)出示两张面积相等的补色,让学生目不转睛的盯着一分钟。提问“有什么感觉?”
生:答“难受、不舒服、眼睛不知道该往哪看……”
师:“很好看来刚才这几位同学观察的很认真!确实,补色搭配的色彩效果非常 强烈, 常常会使人感觉目眩。 那么, 我们有没有办法来调整补色搭配的这种缺点 呢? 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可以结合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
(学生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生: 1、降低一方纯度。
2、加入同一颜色。
3、用中性色间隔。
4、改变面积比例。
师:出示一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回答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画面色彩感觉协调?”
(学生一一总结, 教师再次提问 “色彩对比的形式除了补色对比以外还有哪些色 彩对比?”
生:通过预习、讨论,回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
师:“我们学习了很多色彩对比的知识和方法,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色彩对比 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 (出示图片资料)
(三 ) 、绘画练习
1、学生依据老师提供的图例进行色彩对比的练习。
2 、第2页/共3页 <上一页下一页>
3、学生根据教材或自己搜集、设计的图案进行色彩对比的练习。
(四 ) 、展示交流
根据学生会话练习的情况,每组挑出一幅做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并 通过自评、他评、小组评等方式进行评价。总结学习优点,提出改正不足。
九、板书设计
色彩的对比
一、对比色的含义:
二、对比色的分类
1、补色对比
(1)什么是补色?
(2)补色协调种类?
2、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对
三、色彩对比的方法
1、降低一方纯度。
2、加入同一颜色。
3、用中性色间隔。
4、改变面积比例。
四、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绘画练习
六、课堂展示、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采用生活中的色彩实例进行引导性的讲解,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了解色彩对比的重要性;其次引出色彩对比的含义及对比色的分类;最后重点讲解色彩对比搭配的方法。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配合密切,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录像课中部分学生较胆怯,回答问题声音太小,不够大胆,希望以后尽力克服此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