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1 20: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思考: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
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雕像
17世纪末-18世纪初
中国
清朝康熙帝 1654-1722
英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俄国
1689年《权利法案》
路易十四 1638-1715
英属北美十三洲 1607-1733
德川幕府 1603-1867
彼得一世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发动改革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
(1672-1725年)
亚历山大二世
(1818-1881年)
考试要求:
知道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的发展:
(1)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
(2)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
1、俄国的发展:
一、彼得一世改革
(3)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征服,反抗蒙古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
(4)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
(5)伊凡四世即位后,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俄国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盛行农奴制。
思考:农奴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与奴隶有区别吗?
材料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可以买卖和任意杀死,其本身就是奴隶主的财产。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奴隶则被视为工具。
俄国的农奴制是欧洲农奴制的典型
2、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一、彼得一世改革
材料1 1649年法典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追回逃亡农民,还可以追回逃亡农民的妻子儿女。这就使农民及其子孙都成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农奴。 ——选自人教部编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
材料2 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纪录片《大国崛起·俄国》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俄国当时是什么状况?
说明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1)改革时间
(3)领导人物
一、彼得一世改革
2、彼得一世改革
(2)改革目的
(4)改革内容
18世纪初
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等方面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俄语:Пётр I Алексеевич;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出生于莫斯科,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
彼得一世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发动改革。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B.军事
C.经济
D.文教
E.社会生活
A.政治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4)主要内容
创建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不同时期的彼得一世像
早年的彼得一世
中年的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训诫皇储
彼得一世雕像
彼得一世作战画像
一、彼得一世改革
2、彼得一世改革
大北方战争前的俄国形势
(5)影响:
积极影响:
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2、彼得一世改革
②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扩张案例:
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全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彼得一世改革后的沙俄地图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农奴制和封建专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资产阶级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材料表格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二、废除农奴制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因此缺乏必需的劳动力。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奴生活仍没有本质提高,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大家好,我叫尤里,现在是1861年的俄国。我是安德烈公爵家的农奴,整个俄国90%以上的人口都是像我这样的农奴。我们穷苦,一年到头也无法给自己买点商品。公爵老爷挣到钱之后又购买了大量的土地和农奴。我们夜以继日工作却依旧贫困潦倒,想要另谋生路又无法自由选择。家里已经断粮了,而公爵依然把我们当奴隶一样对待。周边农奴起义的频率不断提高,看来我也得为了全家的生存做些什么了!”
市场
资金
劳动力
1、改革背景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忧
86次
90次
126次
1176次
次数
年代
农奴暴动
农奴暴动威胁沙皇统治
沙皇的抉择?
革命
改革
内外交困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俄国
欧洲
克里米亚半岛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
外患
克里米亚战争(英文:Crimean War,法文:Guerre de Crimée,俄文:Крымская война ,意大利文:Guerra di Crimea.,土耳其文:K r m Sava ,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罗斯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克里米亚战争是兵力与兵器、军事学术与海军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1820—1910年)在战争中赴前线护理伤员,使伤病员死亡率下降,由此导致战场医疗的改善和南丁格尔护理制度的诞生。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俄国
欧洲
克里米亚半岛
黑 海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
封建农奴制度(俄)
VS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英、法、土)
外患
1、改革的背景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根本原因:
(1)直接原因:
克里木战争战败,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缓和俄国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2、目的:
二、废除农奴制
3、改革实施者: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4、改革时间:
二、废除农奴制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亚历山大二世(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年4月29日-1881年3月13日),俄罗斯帝国皇帝,1855年3月2日至1881年3月13日在位。他是俄罗斯近代化的先驱,曾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主持多项政治改革,制定了把俄罗斯君主制改造为君主立宪制的计划。曾与中国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年4月29日—1881年3月13日),简称亚历山大二世(英语:Alexander II),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六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十二位皇帝(1855年3月2日—1881年3月13日在位),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早年受到良好教育。1855年即位。在位期间,对俄罗斯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他还主持了多项政治改革,制定了把俄罗斯君主制改造为君主立宪制的计划。1858至1864年之间,通过与中国清朝签订《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夺取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77年至1878年发动第十次俄土战争,获得有利的媾和条件,但由于其他列强干涉,被迫接受1878年柏林会议的调停,使俄罗斯对巴尔干的野心被阻止。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革命运动的无情镇压,致使革命团体活动不断增多。1874年后,革命者中的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屡次试图策划暗杀沙皇的计划。1881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遭民意党成员刺杀身亡。亚历山大二世为俄罗斯19世纪后半期的中兴奠定了基础。因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他被称为“解放者”。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年) 1865年 1890年 1898年
数量(人) 38.1万 162万 300万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
5、改革内容:
材料:按改革法令的规定:农民为了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须向地主缴纳高于低价2-3倍的赎金,其中25%左右交现金,其余要在49年内连本带息还清。据统计,到1910年农民还清贷款时,政府和地主一共掠夺农民20亿卢布的赎金。
列宁:“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5、改革内容: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家)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刘祖熙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二、废除农奴制
思考:上述表格说明了什么信息?
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农奴的地位变化情况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7、改革影响
二、废除农奴制
(1)积极影响: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性质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
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
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
可以依靠了!”
8、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实质
(2)局限性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总结
关键词: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俄国、改革
背景
时间
领导人
内容
性质
影响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战败,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获得人生自由
出钱赎买份地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废除农奴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思考1: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人民也曾进行过多次重大的改革,你还记得它们主要有哪些吗?其中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思考2:纵观历史,改革的结果大概如何?基于此,我们应对改革确立怎样的正确认识呢?
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曲折性;改革是社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拥护改革,等等。
提示: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改革,如维新变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它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