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3节 复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课件 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1-3节 复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课件 5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02 14: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种常见感觉和感觉器官(五官)
视觉 ———— 眼
听觉 ———— 耳
嗅觉 ———— 鼻
味觉 ———— 舌
触觉、痛觉、冷热觉
———— 皮肤
气味
鼻腔
嗅觉神经末梢
刺激
嗅神经
大脑
嗅觉
产生兴奋
传入
产生
进入
嗅觉的特点
1. 适应性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2. 差异性
不同动物
不同年龄
不同气味
味蕾

构造
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也不同(辣是混合味):
舌尖对 味特别敏感;
舌根对 味特别敏感;
对酸味特别敏感;
舌的两侧的前部对 特
别敏感。
甜味
酸味
咸味
苦味
味觉的形成
溶解在唾液中
的化学物质
舌上的味
觉细胞
味神经
产生兴奋
刺激
传入
大脑
味觉
耳朵各个部分的功能
耳 廓:
外耳道:
鼓 膜:
听小骨:
咽鼓管:
半规管:
前 庭:
耳 蜗:
收集声波
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把声波转化为振动
将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
调节鼓室内气压,使鼓膜内外压强
相等从而维护正常听力的作用



有听觉感受器
有感觉头部位置
变动的位觉感受器


内耳
中耳
听觉的形成
声波
外耳道
声波的通道
鼓膜
振动传声
耳廓
收集声波
听小骨
声音放大
耳蜗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产生兴奋
听神经
大脑
听觉
声音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产生: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
(声源)
传播:通过( )以( )形式向外传播
(固体、液体、气体)
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同一温度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2、声音在不同的温度下传播速度不同。
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介质
声波
音调;声音的高低。
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的三大特征 :
响度:声音的大小。
与声源的振动幅度、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响,距离越近,响度越响。通常用分贝表示
音色:由声源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决定。       
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
1、防止噪声的产生(控制声源)
2、阻断噪声的传播(控制传播途径)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
1.闹钟放在与抽气机连接的密封的玻璃罩内,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出的过程中,我们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其原因是(  )
A.玻璃是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B.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声音越来越小
C.闹钟发条的振幅越来越小 
D.听者逐渐适应,感到声音越来越小
练习:
2.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三者都不同
3.下列关于“听”的应用中,不是根据声音的特征来判断的是( )
A.听你说话就知道你感冒了
B.敲打花盆能听出花盆的好坏
C.听你说的话就明白你的想法
D.弹拨琴弦能听出琴弦的松紧程度
3、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虽是金秋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小明走到自家橘园
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在心里赞
叹:“真香啊!”在橘园,他似乎看到的是镶嵌在绿叶
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
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的不错。
(1)小明动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2)说一说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过程:
————————————————————————————————
———————————————————————————————
(3)当小明在橘园里呆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浓郁的“橘香味”了,这是为什么?———————————————————————
皮肤、鼻、眼、舌
因为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鼻腔
嗅觉神经末梢
刺激
嗅觉神经
大脑皮层嗅觉中枢
嗅觉
橘香味
刺激
传入
形成
4、下表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一些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传播速度/米·秒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你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温度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估计空气温度为4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
为————米/秒。
(3)20℃时,某人站在一座山崖前大喊一声,经过3秒后听到自己的声音,则此人和山崖的距离有多大?
温度每升高10℃声音传播速度增加6米/秒
354
解:s = vt = 342米/秒×3/2 秒=513米
答: 此人和山崖的距离为513米。
5.由于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报地震,因此地震发生时会导致很多人在灾害中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下面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铁制的管道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⑴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⑵ 光的直线传播的例证:
光的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日、月食的形成、影的形成、
激光准直、小孔成像等。
眼球的结构
视觉的形成
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⑴ 近点:晶状体最凸时,能看到的最近的点。
⑵ 远点:晶状体最扁平时,能看到的最远的点
⑶ 盲点:视神经穿出眼球处的视网膜无感光细胞,该点称为盲点。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三棱镜
白纸屏



绿



太阳光
紫外线
红外线
光的反射
⑴ 光的反射现象的例证:

平面镜成像、平静水面
呈现岸边景物的倒影、潜望
镜等。
B
O
A
N


α
β
光的反射
空气

N’
P
Q
A
O
C
N


α
γ
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
法线
光的折射光路图
⑵ 光的反射定律:
(“一点二角三线”)
①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
②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的两侧。
③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①由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确定入射点
②过入射点作出反射面的法线。
③由法线和入射线确定反射光线所 在平面。
④根据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光线的确切方向,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反射定律
画光路图的一般步骤为:
注意:
①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光线与
法线的夹角。
②在画光路图时,光线要画箭
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法
线是人为假想而实际不存在
的一条辅助线,作图时用不
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它。
⑶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是可逆的。发生镜面反射
或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
定律。
漫反射
镜面反射
说明:
⑴电影银幕用粗糙白布的原因。
⑵黑板为什么会反光?
采取什么方法可以不反光?
光的折射
⑴ 光的折射现象的例证:

水中的筷子变弯、池水看
起来比实际的浅、凸透镜成像
等。
⑵ 光的折射定律:
⑶ 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一点二角三线”)
①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
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两侧。
③ 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
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5°

空气
完成光路图:
玻璃砖

玻璃砖

实像和虚像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实像是光线会聚而成,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虚像不能用屏幕显映,只能用眼睛观察。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成像知识
平面镜成像特点
⑴ 像的性质:虚像;
⑵ 像的大小:与原物体等大;
⑶ 像的位置:像与物在镜面
的两侧,它们到镜面距离
相等;
⑷ 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平面镜的作用
成像
改变光路
物距
u
像的特点
像距
v
应用
大小
正倒
虚实
u>2f
u=2f
fu=f
u倒立
倒立
正立
缩小
放大
放大
实像
虚像
实像
fv>2f
像与物同侧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等大
倒立
实像
v=2f
F
F′
F
O
O
F′
光路图
凸透镜———会聚透镜
凹透镜———发散透镜
通过凸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u>2f 像、物异侧 f< v <2f
缩小倒立实像
在胶片上感光
f像、物异侧
v>2f
放大倒立实像
在屏幕上成像
u放大、正立、虚像
用眼睛直接观察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来自远处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象模糊不清。
用相应的凹透镜矫正
看图思考:
1.近视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矫正?
2.远视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矫正?
近视和远视
1、你认为下列用来存储信息的是 ( )
A、电话 B、收音机
C、电视机 D、光盘
2、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照相机,则你认为其镜
头结构是 ( )
A、角膜 B、虹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
3、人在池塘行走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
中的鱼,这时鱼是接受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D
C
D
5、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
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
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
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
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不把遥控器对着
电视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性
B
4、“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
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C
6、下表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一些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传播速度/米·秒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你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温度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估计空气温度为4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
为————米/秒。
(3)20℃时,某人站在一座山崖前大喊一声,经过3秒后听到自己的声音,则此人和山崖的距离有多大?
温度每升高10℃声音传播速度增加6米
354
解:s = vt = 342米/秒×3/2 秒=513米
答: 此人和山崖的距离为513米。
7.有经验的人买西瓜时,用食指弹一弹西瓜,听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西瓜的生熟。这种做法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距离不同
8.小明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他把眼睛闭上了,但仍然能感觉到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 ( )
A.中耳 B.鼓膜 C.外耳 D.内耳
9.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的结构名称它是 ,在眼睛中起保护作用
(2).图中B的名称是 ,当我们
上午看完电影从影院里出来时它的直径
将变 ,而它是通过图中结构C调节
它的结构名称是 。
A B C
C
D
巩膜
瞳孔

虹膜
10.光在水、玻璃等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传播的
速度______(填“大”或“小”),其在介质表面反射时,
因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______介质中,故其传播速
度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1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所
成的像的性质是____ 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
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_______它们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
12.人逐渐向平面镜走来,他的像将: (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大小不变  D.无法判断
1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为 : ( ) ( )
A、声音 → 耳廓 → 听小骨 → 鼓膜 → 耳蜗 → 听神经
B、声音 → 耳廓 → 耳蜗 → 听小骨 → 鼓膜 → 听神经
C、声音 → 耳廓 → 鼓膜 → 耳蜗 → 听小骨 → 听神经
D、声音 → 耳廓 → 鼓膜 → 听小骨 → 耳蜗 → 听神经

不同
不相等
反射
正立等大的虚像
相等
垂直
相等
C
D
14. 在暗房里通常只开一盏红色灯,那么看墙壁呈_______
色,绿色衣服呈_____色
15.一条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60°,则它的反射角为( )
A.30°??? ? B.60° C.90°?? ?? D.120°
16.小明的爷爷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在看报纸时字变得模糊不清,
而看远处的物体与以前一样清楚。小明对爷爷的眼睛所产生的
现象作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1)A结构的名称为 。
(2)小明的爷爷已患 (填“远视”或“近视”)。
(3)若要使小明的爷爷能在正常情况下看书写字,应购买由
(填编号)玻璃片制成的眼镜,此眼镜对光线有 作用。


A
晶状体
远视
D
会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