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4-5节 复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课件 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4-5节 复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课件 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02 14:0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2.5节复习

一、光源:
二、光的传播:
●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
光还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正在发光的物体。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
三棱镜
白纸屏



绿



太阳光
紫外线
红外线
▲由太阳光(白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一条彩色光带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白光(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有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
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就是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
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就是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反射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
颜色;
  ▲有色的透明物体透过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
颜色;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
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1.光源: 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 和 .
3.光在 (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
4.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 :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白光由 (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 ,还有 为不可见光。
正在发光
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真空
3х108米/秒
红.橙.黄.绿.蓝.靛.紫
复色光
红外线、紫外线
5.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质的颜色由 来决定;透明物质的颜色由 来决定。
判断依据: 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 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 ——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
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透射的色光的颜色
白色物体
相同
黑色
空气

N′
P
Q
A
O
C
N


入射光线AO
折射光线
OC
光的发射和折射






反射光线
OB
B
法线NN′
界面PQ




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线
二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是可逆的。发生镜面反射
或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
定律。
漫反射
镜面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
1、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
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
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
三线
二角
4、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
传播方向不改变。
45°

空气
完成光路图:
玻璃砖

玻璃砖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正立的虚像。
1、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虚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的像
叫虚像,如平面镜所成的像。
(垂直)
(等距)
(等大)
(正立)(虚像)
实像和虚像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实像是光线会聚而成,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虚像不能用屏幕显映,只能用眼睛观察。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成像知识
S
S′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成像
改变光路方向
平面镜的作用
凸镜:
球面镜
凹镜:
发散作用
汽车后视镜
会聚作用
太阳灶
(扩大视野)
(聚光)
练习:
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3米,此人离它的像_________米,如果此人向镜面前进后,它与自己的像相距4米,则它与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__米,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
2
不变
2、中秋节晚上,小名坐在自家门前赏月,发现前面有个池塘,塘中一轮明月,如果已知池中水中的深度为2米,月球到水面的距离为3.8×105千米,则小名看到月球在池中的象,这属于 现象,象到水面的距离为 米
反射
3.8×108
4、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
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
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
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
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不把遥控器对着
电视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性
B
3、“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
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C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图中中正确的是--------------( )
投影仪、幻灯机的原理
眼睛、摄象机、照相机原理
测量焦距
放大镜原理
眼球的结构
眼球
眼球壁
内容物
外 膜:包括角膜和巩膜
中 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内 膜:视网膜
晶状体
房 水
玻璃体
眼球的
折光系统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视神经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
刺激
传入
兴奋
视觉
视觉的形成
视觉的形成
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人的眼睛像神奇的照相机, (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 )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线经( )成像于( )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
晶状体
视网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来自远处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象模糊不清。
用相应的凹透镜矫正
看图思考:
1.近视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矫正?
2.远视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矫正?
近视和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