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第一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第一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1 14:1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绥滨一中高一学年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答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
梁文道
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他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所以广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得日益吃香,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牌贵得多。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自法国,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与某位明星标榜自己是土产中国人,让人看了就证明自己很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
“消费型民族主义”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仿佛电影、香烟与内裤和人一样都是有国籍的。但说到底,“消费型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析,纯粹是种循环论证: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为我是中国人。
(选自《噪音太多》,花城出版社2009年版。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抵制日货的理路,从而成为实际操作中的抵制日货的指导精神。
B. “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民族主义的空洞和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用于所有商品无往不利。
C. 作者认为“消费型民族主义”只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D. 如今产品的体验与文化印象越来越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是为了由此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随后进一步分析。
B. 文章第6段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收束全文,表达作者对“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否定批判。
C.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特点。
D.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两种逻辑,彰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如今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的背景形势下,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一定能在芸芸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B. 如果民族主义的内涵充实具体,它就不可能成为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强大意识形态。
C. 通过罢买日货来打击日本商界从而引起日本企业的不满,是“消费型民族主义”者的一厢情愿。
D. 按照“消费型民族主义”的要求,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就应该抵制其他国家的产品、消费本国产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格桑梅朵
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的时候,正是一个凛冽的冬天,风像长了牙齿,龇牙咧嘴地向我扑来。连绵的雪山矗立在眼前,一眼望去,是意料之中的一片纯白。
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的高原病回到家乡。临走时,也不忘将我作为他的接班人。那时,我刚卫校毕业,本有大好的前途。可军人出生的父亲,却板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的人。
我知道有这样的父亲,一切都是无法挽回的。在母亲的哭哭啼啼中,我没有掉一滴泪,把对父亲的怨恨装进行囊,毅然走进了这个雪山脚下的道班。
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荒凉,每年春夏时节,被大雪封了一冬的公路就格外的热闹。纤细娇艳的格桑花蓬蓬勃勃一路开到雪山之巅;连绵不断的进藏汽车排起长龙,在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上蠕动;骑行爱好者们一路欢歌,摇着清脆的铃铛,从我们面前疾驰而过;还有那些藏族老乡赶着自家的牛羊,从从容容地跨过公路,辗转到别的草场……
公路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养路工人最繁忙的时候。这段28公里长的川藏线是属于我们道班管辖的,为了能保证这条路畅通,李大姐他们天不见亮就得起来去清理路面,然后再回来吃早饭。
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的性子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因此我也放任着自己,我要让我的父亲知道,是他毁了我的一生。
直到有一天,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着是李大姐的呼喊:“幺妹儿,快起来,要出人命了。”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只见几个藏族老乡抬进来一个老阿妈,呼吸急促,脸色乌青。我被这慌乱的场面吓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老阿妈的呻吟瞬间战胜了我的犹豫,我从床下拿出急救箱,给老阿妈吸上氧,打针,拿药,倒水,喂药,一连串的动作再自然不过了。
不一会儿,老阿妈终于缓过气来,她忽然跪在我的面前,不停地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吓得我直往李大姐的身后躲。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百无聊赖地坐在道班的屋顶上看远处盛开的格桑花,一个部队的车队从道班门口浩浩荡荡驶过。这时,一辆军车靠边停了下来,从车上跳下一个年轻的士兵,对正在修路的李大姐他们比划着什么。
忽然,李大姐抬起头,朝我大喊,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房顶上跳下来问:“喊我干啥子?”
那个士兵递给我一个栽有格桑花的罐头盒说:“谢谢你救了我阿妈,这是生长在五千米雪山上的格桑梅朵,送给你。”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跑掉了。
我只知道这花叫格桑花,却不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格桑梅朵,好有诗意的名字。我把那盆格桑花放在窗台上,问李大姐:“格桑梅朵是什么意思?”
李大姐说:“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你那盆花在藏族人眼里就是吉祥幸福的花。”
以后的日子,那个藏族士兵每次进藏都要为我带回一个栽有格桑梅朵的罐头盒。渐渐的,娇艳的格桑花开满了我的窗台,在花香里,所有的烦恼抑郁全都逃遁了。
终有一天,为我送格桑梅朵的不再是那个满脸高原红的藏族小兵,而是他的战友。我问他的战友,那个小兵哪儿去了?战友先是支支吾吾,最后才说,他牺牲了。
战友红了双眼,哽咽道:“就是这次进藏,突遇暴风雪,道路塌方,嘎旺他们的车就翻下了悬崖……”
我不知道那个战友是何时离开的,我的头脑中一片空白。
李大姐安慰我说:“别伤心,在这几千里的川藏线上这样的事已是家常便饭。你爸爸曾说过,我们守路的人一定要守好这条路,才能让行路的人更加安全,让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美满。”
整整齐齐摆在窗台上的格桑梅朵,在暖暖阳光下,绽放着。似乎在告诉我,父亲和千千万万的养路工人是在用生命浇灌着更多人的格桑梅朵。
(选自《2014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小说第一段描写的自然环境,写出了川藏公路线环境的恶劣,表现了“我”进藏的无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公路养护工形象,作者以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他的强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C.小说以“我”睡懒觉、不出工、放任自己与李大姐等养路工人天不见亮就起来去清理路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养路工人的繁忙和“我”的懒惰与任性。
D.“我”起初不愿去高原,感觉人生灰暗,后来经历了给藏族老阿妈治病,藏族士兵给“我”送格桑花及藏族士兵的牺牲这一过程,我的思想发生转变,对以后的人生充满希望。
5.为什么小说在第4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6分)
6.小说主要描写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概括。(6分)
古诗文阅读(55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
B.假舆马者 假:利用
C.锲而不舍 锲:雕刻
D.而绝江河 绝:断绝
8.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而”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二螯
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9.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0.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11.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6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5题。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补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擢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
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
元昊①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曰:“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
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②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
(选自《宋史·张旨传》)
【注】①元昊: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②鸷(zhì)式:勇武。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B.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C.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D.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1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
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旨毛遂自荐。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多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
B.张旨恪尽职守。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他到宰相那里陈述救治之策;他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
C.张旨为国立功。元昊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守住了州城。
D.张旨被众人举荐,积极进取。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
(2)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秦州杂诗·其六
杜甫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沦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堪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注:①金微:古代山名,即今新疆阿尔泰山。②邺城围:官军在邺城包围安史乱军,朝廷派宦官监军,结果官军惨败。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城上胡笳声响起,山边旌节移回,首联从视听角度展现了军队调动的情景。
B.金微守军率朝廷印令,由西面边塞经秦州增援黄河防线,可见军事形势危急。
C.士兵因长期戍边皮肤黝黑,军队旌旗稀疏零乱,说明战争的持久和艰苦。
D.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表现了个人的颠沛流离之苦,情感含蓄而深沉。
17.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9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春和景明”的时候登上岳阳楼,说“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 ,其喜洋洋者矣”,表达了登楼的愉悦心情。
《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韩愈在《师说》中认为选择老师的标准不在于职位也不论年龄,而是: , 。
《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9——21题。(12分)
他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筐里还剩两个,不知他为什么没有拿(a)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得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眼见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落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里空无一人(b)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像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
他闭住眼,紧接着, ① ——唉(c)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他站起身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到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 ② 。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他蹲在屋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d)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也和他一样。是的,正是因为贫穷,因为吃不起好饭,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才使他们躲避公众的目光来悄悄地取走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家伙,以免遭受许多无言的耻笑!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A

:


B




C




D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2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他抹了把脸后起身到开水房前,在半碗剩菜汤里掺了些开水来泡上掰碎了的高粱面馍,就这样狼吞虎咽地蹲着吃起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2.下面的文段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
情境一 有一张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二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23.阅读下面的语段,提取三条关键信息,每条不超过25个字。(5分)
在海底沉寂了近200年、在海外漂泊多年的400件德化窑青花瓷今天回归故里,“泰兴号”沉船德化陶瓷珍宝捐赠仪式于2019年10月12日在福建德化县举行。德化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陶瓷及瓷雕技艺享誉天下。“泰兴号”为清代一艘沉没的中国商船,1999年被发现并打捞出水,船上发现了35万件德化窑青花瓷,引起广泛关注。这验证了德化陶瓷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影响,也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瓷器外销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四、写作(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子柒,微博知名美食视频博主,被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她的视频制作精良,不管是雨落屋檐、灶台炉火,还是肩扛枯柴、石磙碾姜,都营造出一种文静祥和的意境。可以说,她的视频满足了人们对山水田间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日前,她获得中国新闻周刊评选的“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获选理由: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了解一种生活中的中国文化。
请从以下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
展开想象,描摹李子柒视频中所展现的山水田间的美好生活场景。
李子柒获奖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高一学年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 D【解析】A.“从而”强加因果逻辑。B.扩大范围,原文“几乎可以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C.“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无中生有。
2.B【解析】“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错误。第四、五、六段为一个论述层次,第四段分析“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的逻辑之一,即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第五段分析其基于的另一逻辑,即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第六段是对四、五两段内容的进一步分析。
3.C【解析】原文“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只是抵制日货的人搬出的推理,抵制日货的人不等于“消费型民族主义者”,据第二段可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C C项没有表现“我的懒惰”,“他们知道我憋屈”。
5、①表现了藏区的美丽与和谐生活,为故事设置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突出了川藏公路线的繁忙,侧面表现了养路工人的勤劳和无私的付出。③照应了后文藏族老阿妈的生病及士兵的感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①怨恨:卫校毕业,“我”被父亲强行送到川藏公路线上,内心十分怨恨。②任性:“我”来到道班,睡懒觉,放任自己。③空虚烦闷:不主动工作,百无聊赖,无所事事。④感动:“我”救过藏族老阿妈,受到她儿子藏族士兵的送格桑梅朵的感谢。⑤震动:藏族士兵牺牲使“我”内心震动。⑥醒悟:藏族士兵的牺牲、李大姐的话使“我”领悟到工作的重要、人生的意义。(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7、D
8、C
9、C
10、D
11、(略)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12.D
13.B “左迁”是降职。
14.C 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错,应是张旨假托皇帝诏令赏赐士兵绸缎。
15.(1)(朝廷)任命张旨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
(2)城墙将要修筑成功,大批敌人到来,于是连接大木头补城墙的缺口,用强弓守卫。
参考译文: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亲张延嘉,读书很多,不愿做官,州中将张延嘉的品行上报,(皇帝)赐给嵩山处士的岩号。张旨晋升为保定军司法参军,他上书转运使钟离瑾,希望补任一名县尉,抓捕大盗来证明自己。钟离瑾赞赏张旨的请求,替他奏请(朝廷)调任安平尉,前后抓捕盗贼二百多人。(张旨)曾与盗贼格斗,飞箭射中他的手臂,(他)不顾,仍然亲手杀盗贼几十人。提拔担任秘书省校书郎、遂城县知县,升任著作佐郎。
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张旨自己去宰相那里陈述救济治理的策略。(朝廷)任命张旨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不久疏浚淬河三十里,引支流注入芍陂,制作闸门,灌溉田地几万顷,外面筑堤用来防备水灾。两次升职任太常博士、尉氏县知县,调任忻州通判。
元昊反叛,(朝廷)特别升(张旨)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府州通判。府州靠山而建,没有外城,张旨打算修筑外城,州将说:“我们州城依凭险要之地,敌人一定不敢来犯。”张旨不听。城墙将要修筑成功,大批敌人到来,于是连接大木头补城墙的缺口,用强弓守卫。城内外几天都不通消息,人心震惊恐惧。仓库中有几千段彩缎,张旨假托诏令赏赐给士兵,士兵都朝东看,高呼万岁,敌人怀疑这是因为救兵到了。州城中没有井,百姓取河水来饮用,敌人截断取水道路。张旨夜里打开城门,率领士兵攻击敌人,赦人后退,用官员军人在路两旁坚守,让百姓出来取水。又用渠道中泥土覆盖积草,敌人望见,以为水还有余。张旨督促居民登上城墙奋勇战斗,敌人死伤很多,随即撤退。因功劳升任都官员外郎,调任莱州知州。
叶清臣举荐张旨才能可以担任将帅,皇帝召见对答,改任邢州知州,提升为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又奏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授任阁门使,张旨坚决推辞。晋升为工部郎中、凤翔府知府,加官直史馆、梓州知州,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任荆南知州。入京任判尚书刑部,多次升职担任光禄卿,潞、晋二州知州。因老病,暂代判西京御史台,不久去世。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16、D 不是表现个人颠沛流离之苦,而是抒发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17、含义:军队承受不住往来征战,邺城战败让人遗憾。
情感:表达了诗人忧心国事但无可奈何的情感,也委婉地表达了对唐王朝的讽刺。
名句名篇默写。(9分)
(1)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9、D
20、①就见两颗泪珠从脸颊上滑落下来
②把剩下的那两个高粱面馍拿走了(意思对即可)
原文采用短句,将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逐一细致描绘,节奏紧凑,展现了人物因为生活艰难而形成的特殊行为方式,增强了感染力,突出了人物形象。
①“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
②“笑纳”改为“收下”
③“光顾”改为“游览”
④“豪雨”改为“暴雨”
⑤“可望”改为“有望”
①2019年10月12日,“泰兴号”沉船德化陶瓷珍宝回归故里;②这验证了德化陶瓷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影响;③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瓷器外销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写作(50分)
24、参考立意:
“文化输出”,网红也需有担当
用传统和自然影响全世界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李子柒
平凡的人生也精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