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字母的联想》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一年级《字母娃娃》,造型表现领域
教材 书 名: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美术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字母的联想》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五册第9课“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
参照《美术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本课体现了“知道设计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理念。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表个人见解等形式完成课堂的学习。
(二)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抛锚式教学。着力体现:
1.了解字母的起源知识,并能够发现字母形象中存在的问题。
2.针对问题需求解决字母造型问题,并使字母新形象更加有趣。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字母的联想》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在北京版第二册中有《字母娃娃》一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完成用娃娃的多种动态、姿势构成不同的字母。而《字母的联想》一课则侧重引导学生对字母造型进行联想,设计一个具有字母造型的有趣味的新形象,在设计中既注重了学习字母的联想方法,有要体现字母的趣味性,这就是与本课与《字母娃娃》一课在侧重点上的不同。本课与本册中《卵石的想象》都属于同一单元,都体现了依据外形展开想象,设计出漂亮的图案和造型。
本课教材为跨页式设计,第一页中出示了“cute”和第二页中的“speak”是有字母造型的新形象,目的是让学生分析字母这些字母是由哪些形象组成的。第一页下面的“look”和第二页大部分学生的作品,有绘画形式的、有纸工形式的,其中“look”是以单词的形式出现,而第二页的学生作品是以单独字母出现,其中,有些是比较优秀的,如“look”中的“k”,是由一个青蛙的形象联想而来的,青蛙形象圆润饱满,给人稳重、舒服的感觉,而第二页中的“H”形象,在脱离了字母的造型后,显得比较单薄。所以在教学中可引导孩子把字母画得圆润些。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今年我新接手的一个年级,开学以来,我对学生正处在初步了解阶段,所以在备课前,我对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在一年级时我们学过《字母娃娃》一课,可以把字母变成娃娃的样子,你们能不能再设计一个字母娃娃?”本次调查的目的有三点:一是了解学生对字母造型变成娃娃形象的掌握程度;二是了解学生的构图情况;三是考验学生有没有认真听清老师的要求,即:只设计一个字母娃娃。
调查结果发现三个问题:首先,我所教的三年级四个班中,所有同学的作业都很小,大部分同学线条随意,不知道画什么,造型能力弱(见图1)。其次,有一半的同学能够设计一个拥有字母造型的字母娃娃。另一半同学画的新形象已经脱离字母的造型,有的给字母造型画蛇添足,增加了一些不该有的内容,有的根本看不出是哪个字母(见图2)。第三,有些同学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在一张纸上设计了多个字母造型。
综合以上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1.由于一部分孩子造型能力比较弱,所以在教学中提出“一形多变”的理念,即:给学生一个形象,通过一个形象想象它像哪个字母,如何变一变就变成了其它字母。这样既解决了部分同学想法少的问题,还能够给造型能力比较弱的同学一个参考,一举两得。
2.针对学生在字母造型上画蛇添足的现象,我准备采取抛锚式的教学方法。出示有错误的字母造型,方向错的、画蛇添足的字母,先让学生找出字母新形象的问题,在学生给字母新形象找错误的过程中,体会在设计字母新形象时不该出现哪些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在学生设计字母形象时再次出错。
3.对于孩子们画的很小和有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设计什么字母的问题,可能会思考几分钟,比较浪费时间,所以,我准备课前给学生准备好一些粗体的字母印在纸上,让孩子们直接根据自己的字母造型进行联想,这样可能会避免字母新形象小和不知道选哪个字母的问题。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字母造型的特点,提高字母联想的技能。
2.通过对字母形象的联想,探究不同的字母形象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字母的联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
【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字母造型进行联想,设计一个具有字母造型的有趣味的新形象。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并能设计出有趣味性的拥有字母造型的新形象。
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附板书设计)
(一)导入(3分钟) 1.看一段字母动画。
提问:看一看视频中的字母造型是由什么形象变成的?
生答:……
教师小结:原来,字母不但可以写出来,还可以以不同形象出现。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字母有关。
板书:字母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字母造型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并引出本课课题。
2.字母的演变:
我们都知道汉字起源于象形,其实,英语字母表中的每一个字母一开始都是描摹某种动物或物体形状的图画,而这些图画最后演变为符号。但这些符号和原先被描摹之实物的形状几无相似之处。谁也不能肯定这些象形字母原先究竟代表什么。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字母的造型进行联想。
出示课题:字母的联想
【设计意图】感受字母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字母起源。
(二)新授(12分钟)
1.寻找生活中的字母形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是字母的字母,看到这些事物,你能联想到什么字母?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感受生活中到处存在字母,开阔学生的视野。 2.发现错误。
游戏:《找错误》
提问:这两个形象不像字母造型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发现字母联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提出问题。
(1)提问: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不能给字母造型随意添加多余的内容。
(2)看图片,体会卡通形象与字母造型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设计字母形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提醒同学注意。
4.分析联想内容及方法: (1)进一步理解字母造型方法:
这些形象适合哪个字母造型?如何改变更像字母?
提问:一个形象还可以怎么变?(提出“一形多变”的理念)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字母新形象的联想方法。 (2)演示字母的设计方法:
(3)解决字母的趣味性:
A:出示相同字母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哪个作品更有趣。
B:如何让海豚形象更有趣:
C:演示如何增加趣味性:
提问:可以把它联想成什么字母?如何体现趣味性的?教师示范: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图片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字母联想的基本方法,以及体会如何体现出字母的趣味性。
5.解决问题: (1)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方法创作过程,并体会老师在设计字母造型的新形象时是如何体现趣味性的。
(2)看书18-19页,说一说这些作品中,你认为怎样增加趣味性,说一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在教师示范和看书上作品的过程中,再次理解字母的联想方法及趣味性。
6.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创意,怎样让字母更有趣。
学生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说出自己的创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字母的联想方法。
三、学生实践(20分钟)
实践内容:自选一个字母,把它设计成一个拥有字母外形的新形象。
实践要求:
1. 新形象符合字母的造型。
2. 字母形象有趣味性。
四、教师辅导
要点:趣味性、字母造型
五、展示
将学生们完成的新的字母形象剪下来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六、评价(3分钟)
要点:
联想的形象是否符合字母造型。
是否具有趣味性。
怎样修改更好。
七、拓展(1分钟)
1.总结今天字母联想的方法——随形联想。
2.欣赏字母的另一种联想方式图片——随意联想。
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和思考,并且能设计出有趣的字母新形象。 2.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的作业构图小,教师对一部分这样的作业进行了指导,但是,对于个别同学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3.个别同学的造型能力比较弱,设计出的形象缺乏美感。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它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一)由“漫无边际的遐想”变为“有的放矢的联想”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一形多变”的理念,让学生由一个形象联想出多个字母造型,注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并且丰富了学生的视野,由“漫无边际的遐想”变为“有的放矢的联想”,不但让学生不再没有目的的胡思乱想,节省下一部分时间,用来构思新字母形象的的设计内容。
(二)提供丰富的资源
本次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有关字母的视频给学生欣赏,目的是初步感知字母造型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并引出本课课题;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形象图片,方便学生由某一形象进行“一形多变”的联想,联想出不同的字母造型。
(三)学生的参与求异思维训练
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他们很积极的参与的课堂学习之中,积极思考、发言,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在本课中,教师还注意了求异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体会体会“一形多变”的联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