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寂寥 笼统 东施效颦 身临奇境
B.宛如 惆怅 菩萨低眉 高深莫测
C.海啸 汹涌 栩栩如生 清描淡写
D.驱遣 受用 心灵锲合 难言之隐
B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那些曾经的书信来往,已似经年的墨迹褪去悄然了,从前那种品一杯清茶、读一封信的慢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霖滋润我们心田;______。同学们,闲暇的时候,给你的亲人、老师、朋友写封信吧!
(1)材料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将“褪去”和“悄然”互换位置。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分)
示例: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4.古诗文默写。(8分)
(1)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___。(夏完淳《别云间》)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腰白玉之环。(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王维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却渲染了边塞的悲凉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言天地宽
戴朱缨宝饰之帽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马是画家的爱物,也经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笔下。辛弃疾“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骏马和弓弦表现战争的激烈;岑参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惆怅和担忧之情。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5.(原创)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从以下回目中任选一个,简述人物受到点化后柳暗花明的情节。
①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西游记》)
②第四十七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宋公明一打祝家庄(《水浒传》)
①示例: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得观音教化,愿保唐僧西天取经,得脱此难。唐僧西行途经此地,爬上山顶揭下如来六字金贴,救出孙悟空,收其为徒。
②示例:时迁被祝家庄的人捉去,宋江率人下山解救,派石秀、杨林去探庄。石秀遇到钟离老人,得知盘陀路的走法,宋江等人迷了盘陀路,石秀赶来说明遇见白杨树转弯的走法以及点明烛灯为号的秘密,花荣射灭烛灯,众人这才逃出去。(情节符合原著即可。)
(2)经典名著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成为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风景。请从以下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原著内容分析其形象特征。
①丽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虎妞(《骆驼祥子》)
①示例:丽达是一个热情、爽朗、真挚地帮助他人的人。她与保尔及保尔的革命战友相处不拘泥男女教条,并给予保尔思想、学习上的帮助。同时她热爱共产主义,非常憎恨资产阶级,有坚定的革命意志,积极参加革命工作,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②示例:虎妞很有能力,爽快利落。刘四爷的车厂基本上是靠虎妞来打理的,这也是她父亲希望能够把她一直留在身边的主要原因;她敢作敢为,大胆追求个人幸福,对祥子的爱虽然霸道,却是真真切切的,为了祥子,不惜与父亲刘四爷决裂。但是同时她身上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霸道泼辣、贪吃懒惰、好逸恶劳、有些心理变态,用欺诈手段控制了祥子。(结合原著内容分析即可。)
6.(天津中考)综合性学习。(6分)
2020年6月23日,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新成果在“云”上集中展示,让人大开眼界。某班将开展以“人工智能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中,天津全面推广应用了“健康码”。小小的“健康码”看似简单,背后的技术支撑系统却十分庞大。每天百万级数量的“亮码”,均基于人工智能科技手段的支撑。有了“健康码”,精准分类防控得以实现,城市得以科学有序地运转起来。
材料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观看手机中的天气预测。在天气预测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的GPRS系统,定位到用户所处的位置,再利用科学算法,对覆盖全国的雷达图进行数据分析来预测天气。这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走势,收到的天气预报能精准到分钟和所在街道。
材料四 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运用将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比如,外出购物时,车主启动汽车后,将同步开启车载智能系统,车主只需要告知系统所需要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汽车的智能系统将根据出行路线、交通路况、目的地的评价情况,自动推荐最合适的消费场所。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3分)
未来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2)请结合以上相关材料,探究人工智能可在哪些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3分)
人工智能可在疫情防控和城市管理、天气预测、交通出行等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共14分)
(遵义中考)
阅读·悦读
材料一 2020年2月28日,江汉方舱医院被称为“清流哥”的年轻人治愈出院。时间回到2月5日,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里,一名年轻患者躺在病床上读书的新闻迅速走红。有的网友感叹这位年轻人面对病毒时的淡定,更感慨书籍的魅力。于是许多人重新翻开纸质书籍,嗅到了久违的书香,更有人发出内心感悟:有书相伴,真好!
材料二
材料三 2020年疫情时期的世界读书日注定是不平凡的。在读书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安徽组织“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频大赛”和“图书惠民月”活动;黑龙江推出“书中自有春日”融媒策划,读者可以在快手、抖音平台朗诵与春天有关的作品并接力上传视频;贵州举办“2020多彩贵州全民阅读马拉松快闪赛”,参赛者用6个小时阅读一本指定的书……
曾经,阅读的场景相对局限,书店、家中或图书馆最为常见。如今,公共阅读设施越来越便利,“24小时书店”“社区书店”“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设施开进社区、街头、商场和超市。
在北京隆福寺,一家名为“更读书社”的新型书店,读者不但可以购书,也可以借书。它开发的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读者凭借一卡通或身份证就能刷卡进入书房借书或阅读。在宁夏银川,随着“纸享阅读”智能书柜的出现,纸质书可以像共享单车一样触手可及:读者线上下单,送书上门,最快3小时内就可以将借阅的纸质书送到读者手中。
材料四 阅读离生活到底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人觉得,更近了。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50万种,精深的、经典的、时新的,都能读到。互联网也提供海量读物,且日新月异的技术不断刷新阅读的内容、体验、场景,人们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但也有人认为,距离更远了。尽管信息唾手可得、阅读触手可及,但仍有不少人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萌生“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焦虑。此外,信息爆炸、良莠不齐,也增加了获取知识的隐形成本。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一位作家曾说: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他父亲的书架上有什么书。如果家中缺少书香,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也不太会把阅读当作人生习惯。因此,全民阅读活动应该把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作为主要抓手,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指导。
阅读不仅能给人以知识,还能给人以智慧。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
材料五 我国每年人均读书不到5本,和有的国家人均十几本的阅读量相比,的确不高。一方面是热爱阅读的群体阅读量有所增长,一方面是不读书的人总也不爱读,双方的拉锯导致数据僵持不前。
年人均读书4本多一点,这个数据已经徘徊了10多年,而这10年正是中国出版业大发展的10年,无论是图书品种的丰富性还是内容质量,都是历史最好的。更何况,今天只要动动手指,图书就会送到家,电子书更是便利到无以复加,可国民阅读量就是迟迟不能突破5本大关。
(摘编自互联网、《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要是没有“清流哥”的走红,人们就嗅不到久违的书香,认识不到读书的好处。
B.贵州的“全民阅读马拉松快闪赛”融入时尚元素,比安徽的活动形式更好一些。
C.阅读跟人们的距离更远了,主要是因为信息爆炸、良莠不齐增加了获取知识的成本。
D.阅读不仅让人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让人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
D
8.根据材料二,写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6分)
①五年间成年人综合阅读率稍有增长;②五年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逐年增长;③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比成年人综合阅读率增速快。(答案不唯一)
9.结合材料,简述国民年均阅读量迟迟不能突破5本大关的原因及对策。(4分)
原因:尽管热爱图书的群体阅读量有所增长,但不读书的人总也不爱读书。对策:把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作为抓手,从习惯培养开始,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指导,解决其不爱读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