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
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认为:“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来并,互为因果。……侵略与自卫皆有待于富强。于是君权之护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这一观点可以说明
A.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
B.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动机
C.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必然
D.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
2.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A.提倡节俭思想
B.强调民本思想
C.主张依法治国
D.批判君主专制
3.“对文钱”为宋太宗首创,是指同一年号钱,大小、重量、形制和币文内容完全相同,但币文的书法则不同。下图为宋太宗手书“至道元宝”真(楷)行草三枚。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政府对书法书写的重视
B.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C.当时社会流行字体的多元化
D.汉字应用深入社会各领域
4.北宋画院王希孟所绘《千里江山图》是传世山水画名作(下图为节选),以长卷形式展现江南风貌,并用特殊的矿石颜料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绘画风格,其中花鸟人物都细节丰富,栩栩如生,被宋徽宗视为珍藏佳品。这幅作品集中体现了
A.文人画的意境和趣味
B.贴近市井的风俗描绘
C.江南农业生产的环境
D.关注自然的审美取向
5.1840年以后,民间涌现出《朔方备乘》、《东北边防辑要》等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其中主张无论是“筹边”“谋防”,首要一点就是必须“知边”,亦即了解“边情”。这表明
A.政府积极筹备边防
B.经世致用思潮开始出现
C.边疆危机得到关注
D.向西方学习受学者重视
6.近代有识之士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此相吻合的观点是
A.“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
B.“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
C.“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D.“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元”
7.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8.面对有人高谈“保存国粹”,胡适说“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必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由此可见,胡适认为应
A.彻底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重新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
C.大力弘扬传统的道德礼仪
D.强调东西方文化间的调和
9.1928年,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初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些文章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B.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推动了国共合作初步实现
D.力图摆脱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束缚
10.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详细记述了邓小平于1月19日至23日访问深圳期间的主要言行,尤其是他对改革开放所作的重要讲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启动
B.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C.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特区
D.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1.“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下列选项与恩格斯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信仰得救”
D.“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12.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A.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D.阻碍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1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的自由分为两种: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人类必然要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而自然自由在社会状态下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政治自由,政治自由的政治状态为人类最完美的状态。据此,卢梭意在说明
A.政治自由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B.人民主权利于实现政治自由
C.确立民主政治需推翻君主制
D.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核心
14.已故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这一说法
A.奠定了当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B.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C.正确揭示了宇宙演化中的规律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5.弗兰茨·卡夫卡在《变形记》中用神话象征的模式表现了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平平静静地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个真实的人的世界。下列作品与此所述风格一致的是
A.B.C.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5分
16.(15分)儒家的治国理念对中国的社会秩序、文化养成和民族心理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践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6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程、朱熹构建的国家哲学内涵及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4分)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秩序、文化养成和民族心理三个方面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5分)
17.(16分)沙龙的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广义来说,沙龙(salon)是以谈话(converstion)为主,由一位沙龙女主人(Saloniere)来凝聚不同的社会阶层或生活圈子的文人雅士或贵族,这些沙龙客人会定时来参加聚会,沙龙谈论的主题从早期的教育、教化与文学讨论,至18世纪转而以哲学、科学、宗教的思考为中心主题,来进行交流。
欧洲首成沙龙诞生于16世纪的法国,由德·洪布耶夫人建立,为沙龙文化奠下基础。
法国周王路马十五时代(1710~1774年),沙龙风气大盛,扩及欧洲各国,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为沙龙文化的鼎盛时期。法国大革命爆发,贵族四处逃亡,沙龙进入黯淡时期,直至十九世纪时,沙龙才又活跃起来,例如瑞卡米耶夫人和吉哈丹小姐的沙龙。在这些沙龙里,浪漫主义逐渐成形。接着,沙龙文化渐被文学咖啡馆取代,直至20世纪初销声匿迹。
——摘编自《十八世纪法国沙龙文化》
结合法国沙龙的发展情况,说明沙龙的历史是一部“文化史”。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260字左右)
18.(12分)改革被视为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统治逐渐崩溃,奴隶制度也在逐渐解体,加速这一解体的催化剂就是各国一系列的变法。“泰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候之会盟,夷翟遇之”,秦国在整个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时刻有亡秦的危险。秦孝公求贤若渴,强烈支持商鞅变法。商鞅不负秦孝公的厚望,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北宋自宋真宗时起、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下,大量养兵。荆会立志改变“戈百年之积,帷存空萍”的局面,以为国民经济所以日悍者,由国民不能各连其力从事生产也。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其说以国家为大地主、大资本家、大企业家,而人民不得有私财。本意欲以推抑兼并,万一行之不善,而国家反为兼并之祸,则民何诉焉?而盗臣之因缘以自肥,又无论也。故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岁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音,良以此也。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说明商鞅变法如何推动秦国阶级结构层面的社会转型?(6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北宋政府“国民经济日悴”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所产生的影响。(6分)
19.(12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兵部省指出:“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于是,原幕府的东京海军操练所得到恢复,并于1888年迁往江田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江田岛地形临海抱湾、地理优越,利于海军专业培养。江田岛海校在学海军战术、技术、西式外交礼仪的同时,其日常训练和管理严格到了残酷的地步。平时高年级学员负责管理低年级学员,可以根据其不良表现进行打马体罚。每到重大节日,海校都要组织学生向天皇的照片行叩拜之礼,每个星期都要背诵天皇的《军人敕谕》.海校还经常开展各种剑术、柔道、相扑等体育运动,以此锻炼海校学员意志。一位英国人在谈到江田岛海校时写道:“从海军兵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既有一副能经受一切艰难困苦的身体,也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天皇和祖国,他们可以不惜一死.”海校的上述精神教育被称为“江田岛精神”,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精神支柱。
——摘编自王伟《炫目樱花终凋零——记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校》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田岛海校建设的有利条件。(4分)
(2)据材料,归纳江田岛海校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江田岛海校对日本产生的影响。(8分)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检测试卷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D
C
B
B
B
D
B
11
12
13
14
15
D
C
A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5分。
16.(15分)(1)理念:为政以德;为国以礼。(2分)理由:道德和政治密不可分;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2分)
(2)内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2分)发展:南宋后逐渐发展为官学哲学;将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完成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答2点得4分)
(3)积极影响:形成了大一统和稳定的统治秩序;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尊崇文化的心理;培养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消极影响:高下尊卑的社会等级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在文化方面出现了僵化和保守,导致许多封建糟粕的出现。(5分)
17.(16分)说明:根据材料中“欧洲首成沙龙诞生于16世纪的法国”“早期(沙龙谈论的主题是)教育、教化与文学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由于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沙龙谈论的主题主要是教化和文学;根据材料中“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为沙龙文化的鼎盛时期”“转而以哲学、科学、宗教的思考为中心主题”可知,18世纪,随着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沙龙文化也进人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沙龙谈论的主题是哲学和科学;根据“十九世纪时,沙龙才又活跃起来……在这些沙龙里,浪浪漫主义逐渐成形”可知,19世纪,随着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在沙龙里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综合整个沙龙发展史可知,沙龙的发展充斥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详解】
说明:16世纪,由于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沙龙谈论的主题主要是教化和文学;18世纪,随着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沙龙文化也进人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沙龙谈论的主题是哲学和科学;19世纪,随着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在沙龙里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由此可见,沙龙的发展充斥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18.(1)背景:周王室日益衰微,变法成为一股主流;兼并战争日渐激烈,秦国国力较为弱小;秦孝公欲变法图强,支持变法。(3分)
说明:阶级结构层面的社会转型: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并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3分)
(2)问题:北末统治者实行分化事权产生“冗官”;吏治腐败导致财政吃紧;民族矛盾尖锐造成军费及缴纳岁币巨大。(3分)
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北宋抵御少数民族的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大贾的势力,缓和了阶级矛盾;通过国家手段控制市场交易,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3分)
【详解】
背景:根据“周王室的统治逐渐崩清,奴隶制度也在逐渐解体,加速这一解体的催化剂就是各国一系列的变法”可知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变法成为一股主流:兼并战争日渐激烈;秦国国力较为弱小,秦孝公欲变法图强,支持变法。说明:商鞅变法中采取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包括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并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2)问题:据题意可知,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实行分化事权产生“冗官”,吏治腐败导致财政吃紧,民族矛盾尖锐造成军费及缴纳岁币巨大。从而出现“国民经济日悴”的的局面。根据“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北宋抵御少数民族的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大贾的势力,缓和了阶级矛盾,通过国家手段控制市场交易,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19.(1)江田岛地形地理位置优越;明治维新改革的推动;日本兵部的支持;历史传统的承袭。(4分)
(2)特点:效仿西方训练内容,学员实行自治;管理严格,处罚严厉;尊崇天皇,开展各种体育运动。(6分)影响:培养了大量海军人才,推动了日本海军的建设和海防事业发展;但也推动了军国主义精神的形成,成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因素。(2分)
【详解】
(1)根据“江田岛地形临海抱湾、地理优越,利于海军专业培养”得出江田岛地形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兵部省指出:‘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于是,原幕府的东京海军操练所得到恢复”得出明治维新改革的推动、日本兵部的支持和历史传统的承袭。
(2)特点:根据“学海军战术、技术、西式外交礼仪”、“平时高年级学员负责管理低年级学员”得出效仿西方训练内容,学员实行自治;根据“日常训练和管理严格到了残酷的地步”得出管理严格,处罚严厉;根据“校都要组织学生向天皇的照片行叩拜之礼,每个星期都要背诵天皇的《军人敕谕》.海校还经常开展各种剑术、柔道、相扑等体育运动,以此锻炼海校学员意志”得出尊崇天皇,开展各种体育运动。影响:根据“从海军兵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既有一副能经受一切艰难困苦的身体,也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天皇和祖国,他们可以不惜一死”、“旧日本帝国海军的精神支柱”得出培养了大量海军人才,推动了日本海军的建设和海防事业发展。但也推动了军国主义精神的形成,成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