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果园中果树的情境和学生摆小棒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教学目标
:
1.摆算的学习活动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原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法
教具:口算卡片、课件、小棒若干根
教学过程:
小研究:怎样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口算卡片
6+7
8
+3
5+8
4+9
5+27
52+8
77+3
36+9
师问:36+9你是怎样想的?(先算6加9得15,再用30加15得45。)
2.笔算
52+16=
36+12=
(指名板演)
3.出示教材第76页情境图,请学生列式
师出示
36+18
问:36+18怎样计算呢?想不想探讨它的计算方法
(想)
那我们今天就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讲知识贯穿起来学习。
2.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师:36加18
怎样算?
2.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算一算。
师:计算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师: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把单跟儿小棒合起来,一共有14根,这时需要怎么办?,师课件展示
教师写竖式,问: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得数怎样写呢?(个位上6加8得14,就在横线下面对着个位写4)
板书:4
师:个位相加得14,把个位中的十根捆成一捆,放在左边整捆的下面,这表示什么?(表示向十位进1)那么竖式中怎样写呢?我们就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写一个小“1”字,表示1个十.
板书:小1
问:十位上怎样加?
板书:5
师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个十。
3.归纳总结
师问:如何计算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说,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全体齐读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摆小棒的过程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悟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3.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
34+47=
27+63=
43+48=
(同时请3人板演)
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1.完成练一练
(1)用竖式计算
65+26=
15+57=
34+4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幼儿园有70名小朋友。把下面这些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人分一个,够吗?
46个
27个
(3)看图列式计算。
36元
29元
?元
48元
33元
---------------------------------------------
?元
数学冲浪
在□里填哪些数合适?
设计意图:围绕新知识进行的巩固练习,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4.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小研究解决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36+18=54
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小棒的学习活动,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2.在经历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学生用笔算板演:24+65=
37+5=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生1:24加6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先算个位4加5得9,表示9个1,对齐个位写9.再算十位2加6得8,表示8个十,对齐十位写8,结果得89。(下图1)
图1
图2
图3
生2:由于疏忽把5写在了十位3的下面,导致出错。(被其他学生发现错误,帮忙改正)如上图2
生3:5表示5个一,应该放在个位7的下面,若放在十位就表示5个十是50了,所以37+5,5放在个位7的下面,先算个位上的7加5等于1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下面写2,再算十位上的3加上进位的1等于4,在十位的下面写4,37+5=42.(如上图3)
师:通过以上两题,在笔算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探究算理
掌握算法
1.导入新课.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实成熟了,咱们一起去果园里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数学信息是:苹果树有36棵,梨树有18棵。
生: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
……
2.探究合作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今天咱们一起解决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生:因为问的是一共有多少棵果树,也就是苹果树和梨树的和,所以应该用加法解决。列示为36+18
师:说的很好。那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生:计数器,摆小棒,口算,笔算……
师:同学们的思路真灵活,对了我们可以借助小棒,请你们同桌两人合作,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老师观察指点)
小组展示成果:
生:先摆3捆表示3个十,再摆6根表示6个一,合起来是36,再摆1捆和8根表示18.把单独的6根小棒和8根小棒合起来是14根小棒,10根小棒为一捆,表示1个十(如下图4),把原来的3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4个十,再加上新的1个十是5个十和4个一是54(如下图5).所以36+
18=54(棵)
图4
图5
师
:除了摆小棒解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说的很好,我们可以用笔算,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学习笔算。
师:先写36+18,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如下图6)。
图6
图7
师:计算时从个位算起(如上图7),先算个位上的6+8=14,14超过10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4写在个位的下面。再算十位上的3+1=4,再加上进位的1得5,所以36+18=54.
师:同学们请你们议一议,怎样做笔算加法?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请完成下面的练习。
(三)课堂检测:
同学们一边说知识点一边改正。
(四)课堂小结:
总结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进位加法,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五)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教学重点是讲进位加法计算法则中的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首先通过计算24+65(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37+5(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复习笔算加法计算法则前两条,以及获得初步的进位意识。借助欣赏美丽的果园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认知冲突的积极性.
教师紧紧抓住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采用直观教具演示,并带领学生边摆边说边算,具体形象地讲明了算理.
通过火眼金睛辩对错,进一步突出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这节课从感知——理解——技能的形成——运用知识,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认知过程.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