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爸爸的花儿落了[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2-11 19: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长足迹。
2.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文章插叙手法的运用。
2、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3、爸爸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
两课时 质疑探究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诗人汪静之曾在一首名为〈无题〉的诗歌中写道:
时 间 是 一 把 剪 刀 ,    生 命 是 一 匹 锦 绮 ;
一 节 一 节 地 剪 去 , 等 到 剪 完 的 时 候 ,
把 一 堆 破 布 付 之 一 炬 !
时 间 是 一 根 铁 鞭 ,    生 命 是 一 树 繁 花 ;
一 朵 一 朵 地 击 落 , 等 到 击 完 的 时 候 ,
把 满 地 残 红 踏 入 泥 沙 !
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写得多么美妙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中,爸爸的花儿却凋落了。
1、简介作家作品:
林海音,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流日本经商,1918年生于日本,不久即返回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1983年,《城南旧事》被大陆著名导演吴贻弓搬上银幕。那份美丽、感人的乡愁和情思打动了大陆的每一位观众,影片上映后,林海音在大陆家喻户晓。
2、简述《城南旧事》的基本情节。
3、请学生畅所欲言:
你觉得什么是长大?你愿不愿长大?(为体会文章的情感作准备)

二、感知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本文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
2. 学生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归纳,由什么回忆了哪些往事?讨论并归纳。
(结合练习理解)
明确:a.从衣襟上的夹竹桃——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
b.回忆与爸爸对话中,爸爸说“不要迟到”——六年前的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再不迟到的情形。
c.由钟声——爸爸的病,爸爸爱花
d.韩主任讲话——多么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寄钱。
教师总结:文章回忆部分是插叙,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3.学生快速浏览、思考:
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明确:a.六年后,代表同学领毕业证并致词。
b.从未迟到过
c.得到了“闯练”,做了小孩不能做的事
d.父亲去世时,“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不是小孩子。
4.(结合文中的情节)讨论:爸爸的形象
明确: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
鼓励孩子坚强,鼓励孩子“闯练”;很重感情;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每一件事就是浇花。
(殷切的希望、严格的要求、温暖的关怀、热忱的鼓励……)
小结:*仿句练习:父爱如山,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回忆课文内容,理解题目:
1、复述课文情节:(“我”在毕业典礼上回忆的爸爸和“我”之间的故事)分析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深意?
明确: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2、讨论:(快速寻找文章中关于“花”的描写)
理解:多处写到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花为线索贯穿全文。
3、质疑:文章除了“花”这条线索外,是否还有其他线索?
明确:毕业典礼
(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

二、重点文段的问题探究:
(结合课后练习二)
1、学生朗读:(13——31)“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在这学校里啦”。
质疑:我“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是什么?
明确:愁:起晚了,会迟到、罚站; 怕:难为情、害羞
质疑:爸爸对“我”是既严厉,又充满了爱心,体现在哪里?
明确:严厉:不许小孩乘车 见我不起床打我 爱:送夹袄和铜板
拓展: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爱”有时就是用这样矛盾的方式表现的,要认识到带着严厉面具的爱,不要去误会它、漠视它!
2、朗读:(54——68)“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质疑:“我”为什么要急着赶回家?
明确:预感爸爸即将离开人世。(伏笔)
延伸:文中类似的伏笔还有哪些?
明确:A、去医院时,爸爸说:“没有爸爸”(11段)
B、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32段)
C、夹竹桃与小石榴落了(55,56段)
质疑:文末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注意结合文章整体理解)
质疑:我深爱着爸爸,为什么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反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明确:爸爸长期对我严格要求教育的结果,所以我能意识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畅所欲言:说说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以及对父亲所拥有的感情。
[结束语]:作者以朴素而自然的文字记述了英子成长的足迹,我们欣喜地看到小英子已经成长为一个有勇气、有智慧、有经验、懂事的女孩,而其中又包涵她父亲的殷殷教诲。父亲的爱,在点滴的言语中,父亲的爱,在细微的动作中。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我们能以同样的心情去细细的品味,认真的感受,或许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记住成长的故事,记住曾经的关怀,因为——我们有爱!

三、音乐欣赏:〈骊歌〉
四、拓展练习:
*换位改写:
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是以小英子的回忆为线索串起她成长的经历的,作为她身边的人,温柔善良的妈妈、性情质朴的爸爸、亲爱的韩老师、她要好的同学、一直在她家做事的厨子老高,目睹小英子的成长与遭遇,他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对课文作换位改写。
1.选择改文的叙事者和所叙事件。
提示:所叙事件可是单一事件,如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爸爸逼“我”去上学、毕业典礼、爸爸爱花、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闻听爸爸死后“我”的镇定,也可是以上某几件事件的组合。
2.确定叙事的方式和侧重点。提示:是沿用倒叙 是叙议结洽 是叙亲见还是叙耳闻 侧重于家庭里的英子还是校园里的 或是父女情
3.给改文拟一个新颖而有情味的题目。
如:《孩子,别怪你爸》(妈妈)、《我的爱,你可能明白 》(爸爸)、《一路芬芳的孩子》(老师)、《令人羡慕的英子》(同学)、《我眼中的大小姐》(老高)等。
4.改写、交流、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