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这爷俩太像了
遗传!
1.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2.科学家是怎么发现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呢?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 蛋白质和DNA(成分)组成。
蛋白质
DNA
染色体
(一)实验材料:
肺炎双球菌
R型菌
菌落( ),( )荚膜,( )毒
多糖类荚膜
S型菌
菌落( ),( )荚膜,( )毒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粗糙
无
无
光滑
有
有
(二)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1.由第一组、第二组实验结果推测得出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是什么样的细菌?
2.由二、三组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3.为什么会出现S型活细菌?是否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起死回生复活了?
R
活R + 有毒S型死细菌 小鼠死亡
第四组
+
S
活R
死S
小鼠死亡
S
活S
S中的转化因子
[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思考]寻找转化因子
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
多糖 蛋白质 DNA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
(三)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关键的设计思路:分离提纯
(一)实验材料:噬菌体
(1)结构简单:头部和尾部的外表是由 构成,头部内含有 。
(2)与大肠杆菌的关系: 关系(消费者)
(3)增殖:在 ?????? ? ?????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原料来合成子代噬菌体。
蛋白质
DNA
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
寄生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观察:噬菌体只有DNA进入细菌,利用细菌的场所和原料合成进而组装。
(二)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C、H、O、N、S
C、H、O、N 、P
(标记35S )
(标记32P)
思考:标记哪一种元素可以把DNA和蛋白质分开?为什么?
标记噬菌体方法: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
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备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
用含35S的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35S
无35S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到细菌中。
实验表明
用含32p的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32P
有 32P
实验表明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到细菌中。因此,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思考:
假如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会出现什么情况?搅拌不充分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提示:根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和实验过程)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如烟草花叶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