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2004年7月28日,“分子生物学之父”克里克在圣地牙哥加州大学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8岁。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带来了遗传学的彻底变革,更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种瓜为什么能得瓜,就是遗传物质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结果。遗传物质为什么能自我复制呢?它是怎样复制的呢?这些机理都蕴藏在克里克和沃森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伟大发现之中。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早在19世纪,人们就发现了DNA的化学成分: 
脱氧 
核糖 
碱基 
磷酸 
A 
G 
C 
T 
A 
G 
C 
T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20世纪初,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943年,艾弗里证明了DNA携带有遗传信息,并认为DNA可能就是基因。 
1951年,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结构进行研究,发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 
女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1951年底拍到了一张十分清晰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 
讨论 
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DNA模型过程中,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成果?又涉及到哪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而这些,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以及和各学科的联系有什么启示? 
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 
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 
DNA的空间结构 
以超高分辨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拍到的DNA照片 
从图上可辨认出DNA是由两条链交缠在一起的螺旋结构 
从图中可见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空间结构 
放大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 
碱基对 
另一碱基对 
 嘌呤和嘧啶之间通过氢键配对,形成碱基对,且A只和T配对、C只和G配对,这种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 
T 
G 
C 
氢键 
故: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数量关系为: 
A1=T2,A2=T1,G1=C2,G2=C1 A=T;G=C 
碱基对 
另一碱基对 
A 
T 
G 
C 
氢键 
双链DNA与单链DNA的判断 
如一DNA分子中: A+G/T+C=1 且A=T,G=C ,则为双链DNA。 
如一DNA分子中: A+G/T+C≠1 且A ≠ T,G ≠ C ,则为单链DNA。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你注意到了吗?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DNA分子的特异性就体现在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中。 
DNA分子的特异性 
①多样性:DNA分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②特异性:特定的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不同的生物,碱基对的数目可能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肯定不同。 
③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就代表了 
遗传信息。 
DNA分子各种碱基的数量关系 
① 在整个DNA分子中,A=T、G=C; 
A+G=T+C,A+C=T+G; (A+G)/(T+C)=1 
② 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的A+T=另一条链的T + A ; 
同理,G+C = C+G 
③两个非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0%。即 
A+C=T+G=50%,A+G=T+C=50% 
④如果一条链中的(A+T) / (G+C)=a,则另一条链中的(A+T) / (G+C)比例也是a;如果一条链中的(A+G) / (T+C)=b,则另一条链中(A+G) / (T+C)的比例是1/b 
⑤在DNA分子中一条链中A+T的和占该链碱基比率 
等于另一条链中A+T的和占该链碱基比率,还等于双链DNA分子中A+T的和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率。 
即: (A1+T1)% = ( A2+T2)% = 总( A+T)% 
同理: ( G1+C1)% = ( G2+C2)% = 总( 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