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2 08: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如皋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选修)
总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设置的官职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2.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3. 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B.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C.历史研究的结果无法达成共识 D.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
4. 明嘉靖时期,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所示现象是
A.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 B.行政效率提高的原因
C.中枢体制创新的表现?????? D.首辅权力合法的证据
5.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 间 认 识
清 末 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
民国成立后 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
1930年前后 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A.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 B.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
C.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 D.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
6. 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素有“左图右史”之说。下图为北京某历史时期的地图,该图可以佐证
A.开放北京成为通商口岸 B.同意列强在北京开设工厂
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允许各国驻军保护使馆界
7. 清代曾纪泽在《中国先睡后醒论》中写道“尚须庚申圆明园之火,焦及眉毛,俄国之僭伊犁,法国之吞东京,始知欧洲人四面逼近其地,势极形危险。盖自庚申一炬,中国始知他国皆清醒而有所营为……窃以此际,中国忽然醒悟。”此时的“忽然醒悟”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
A.开眼看世界,起到启迪思想解放的作用 B.学习西方,迈出近代化第一步
C.托古改制,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强国之道 D.结束专制,开启民主共和之路
8.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成立于1919年3月,最初宣讲的题目有“赌博之害”、“什么是善”、“念书的意义”等。后来又增加了“国民的责任”、“为什么要爱国”、“青岛问题”等。这一变化是由于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民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C.呼应外交适应时局发展 D.社会风气发生根本转变
9.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增强人民当家做主意识
C.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能力????? D.普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0.毛泽东在深刻分析了苏联暴露出来的关于社会主义探索历程中的种种问题和缺陷之后,发出了严肃的追问:“难道我们还要走他们走过的弯路?”为避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毛泽东撰写了
A B C D
11.1841年,英国保守党党魁皮尔在未获得维多利亚女王支持的情况下参加竞选,最终获胜并迫使女王命其组阁。记者克罗克评论此举为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为国王挑选首相的做法”。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首相由人民选举 B.权力中心开始转移
C.内阁权力的加强 D.君主立宪发展完善
12.美国宪法特许国会对于几种重要的事情有制定全国法律的权力,特别重要的有四种:(一)规定赋税的征收,不须请求各邦政府的辅助;(二)直接募集及给养陆海军,不须求各邦的允诺;(三)管理与外国及各邦相互间的贸易及营业;(四)为处理一切对于实行宪法所赋予的职权起见,施行各种必要及正当的事项。这体现了
A.联邦政府拥有对内对外大权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国家权力之间“分权与制衡” D.三权分立避免权力过分集中
13.“从点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束的能量在传播中不是连续分布在越来越大的空间之中,而是由个数有限的、局限在空间各点的能量子所组成,这些能量子……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这一理论
A.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否定并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
C.揭示宇宙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14.1917年4月,列宁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逐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决定通过起义推翻临时政府。这一变化
A.突出了阶级斗争必要性?? B.完成了革命性质的转变
C.受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 D.证明了革命具有残酷性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欧盟发展为政治经济实体
C.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5分。
1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至南北朝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5分)
▲ ▲ ▲
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地方治理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8分)
▲ ▲ ▲
17.(13分)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历经磨难,成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首义发生,其远因近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栖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武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广总督瑞澂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
——辛亥革命亲历者张知本口述
材料二 当我们考查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起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完成下列要求:
(1)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依据上述两种标准,说明材料一的史料类型及其史料价值。据材料一,概括张知本认为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7分)
▲ ▲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三镇包括:武昌、汉口、汉阳)(6分)
▲ ▲ ▲
18.(14分)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国际局势,我国外交政策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摘编自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二 外交战:在国际斗争中,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取决于该国运用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当今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博弈中,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孟宪生《审视全球化时代国家角逐之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分析其重要影响。(5分)
▲ ▲ ▲
(2)据材料二,概括国家外交政策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表现。(7分)
▲ ▲ ▲
(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 ▲ ▲
19.(15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霸权与冷战紧密相关。历史上成功的霸权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目标组织起经济空间,以维护自由经济体制的霸主所组织起来的开放的市场经济空间。同时,这种霸权对于维护冷战期间西方集团的政治稳定有直接的作用。美国通过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保条约等多边和双边军事同盟条约而建立起以自己为首的西方安全机制。在全球化环境中美国的霸权有减有增。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冷战的发展,美国在其西方盟国中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了。但从全球层面看,美国能对世界体系中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产生比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大得多的影响,比如制订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因此美国的霸权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反而相对地增强了。
——摘编自叶江《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
材料二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同时,“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此外,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制度霸权是指通过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摘编自刘丽云《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在冷战中推行霸权主义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意图及其表现。概括材料一中美国霸权“有增”、“有减”的含义。(10分)
▲ ▲ ▲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发展呈现的新特点,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目的。(5分)
▲ ▲ ▲
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初调研
历史试题(选修)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B A D A D D B C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D A A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5分。
16.(1)春秋时期郡县制萌芽;战国时形成郡县两级制;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三级制。(5分)
(2)措施:唐朝设置节度使;(1分)宋朝削夺节度使权力,派官员监察地方;(2分)元朝实行行省制(1分)。
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4分,每点1分)
17.(1)类型:第一手史料、口述史料。(2分)价值:当事人的口述史料一般可信度较高(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可能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仍需结合其他史料加以印证。(2分)
原因:黄花岗起义得到全国同情;铁路国有风潮激起民众怒火;清政府严酷镇压的危急形势。(3分)
(2)原因: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4分)
举例:1925年,北伐顺利进军,收回汉口英租界;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为正处于思想紊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抗击日军侵略。(任意两点2分)
18.(1)目的:解除周边国家的疑虑和担心;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2分)
影响:成为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改善了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取得一定的成果。(任答三点得3分)
(2)因素:①要准确分析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
②深刻认识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③要维护国家利益。(3分)
调整: ①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③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答四点4分)
(3)认识:①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
②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
③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任意两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
19.(1)经济意图及表现:维护自由经济体系,如推行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2分,表现答到任意一点即可)
政治意图及表现:维护西方政治稳定,如杜鲁门主义;(2分)
军事意图及表现:建立西方安全机制,如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保条约等。(2分,表现答到任意一点即可)
含义:“减”:受到日本、西欧、不结盟运动的冲击,霸权受到挑战。(2分)
“增”:对世界生产结构、金融结构影响增加。(2分)
(2)新特点:更肆无忌惮;新干涉主义(霸权主义披上了仁慈的外衣);制度性霸权。(3分)
目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念。(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