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同步测试
1.《道义的感召与理性的说服》一文中就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改良的原因的探讨,有这样--段话:“当然.如果就此认为,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进步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关系,那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也绝不能出于情感的需要,无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理路。以下选项符合作者主旨的说法是
A.工人运动倒逼着政府进行社会改良
B.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
C.马克思主义在某些地方可能过时了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2.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公共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的费用标准是1.5法郎,晚餐的费用标准是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且公社严禁公社委员的家属享用该待遇。该规定
A.有利于建立工人阶级新型政权 B.表明公社委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防止了公社委员以权谋私,倡导了公仆意识 D.保证了公社委员的生活供应,维护了人民主权
3.“巴黎公社选举克服了以往的各种限制比如财产等的限制,打破了各区代表人数相等的旧传统,确定了代表人数同各区居民成正比例的原则。”这种设计
A.说明公社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B.是资产阶级比例代表制的翻版
C.有利于保证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 D.是导致公社财政紧张的重要原因
4.19世纪初,傅立叶发表大量著述,描述了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和谐制度,以普遍的协作代替文明社会的个人竞争,使人们摆脱贫困、痛苦、灾难和不幸。他的理论
A.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 B.旨在批判当时社会道德沦丧
C.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D.揭示出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
5.马克思描述道:“巴黎公社——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这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这种政治形式代替了被人民群众的敌人用来压迫他们的假托的社会力量。”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B.得到了农民的大力支持
C.维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 D.是公有制下的民主政权
6.3月18日上午11时,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发出第一道“向蒙马特尔高地进发”的命令;下午2时半,又发出了向市中心挺进的命令;下午5时开始,反动军队陆续撤离;晚8时,国民自卫军点领了市政厅。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二月革命
7.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德勒克吕兹曾写道:“自由、平等、博爱!--这就是我们的纲领。在这些字眼里包含着绝对的永恒的真理,只要名符其实的人类社会存在下去,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别的理想!”该主张
A.说明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C.体现了针对理想社会的科学构想 D.折射出公社需要科学革命理论指导
8.马克思说:“英勇的法国3月18日革命是人类从阶级社会中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其“曙光”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D.实现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
9.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由公社成员根据普选产生,当选的委员绝大多数是工人或工人的代表,并且选民可以随时免当选者,使公社成为公社成员自己管理自己的自治机构,公社的公职人员是社会公仆而不是社会主子,这些举措
A.保证了公社得到广泛支持 B.确立了工人阶级统治地位
C.避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 D.表明公社权力来源于选举
10.马克思恩格斯改造了正义者同盟,创建了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组织一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宣言》正是他们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B.指导了巴黎公社工人的斗争
C.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适应了欧洲工人运动的需要
11.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盛赞马克思和恩格斯合撰的一部文献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这部文献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2.《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自发表以来,成为全球工人的“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关于关于《共产党宣言》的文献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
B.《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
C.《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3.在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別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
A.开始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南 B.暴力革命的理论已经过时
C.随时代的发展而自我完善 D.基本原理没有特别的意义
14.1832年4月英国《贫民卫报》上登载的《一个工人的来信》中写到:“这个法案建议广大选民的人数至五倍之多……实际上,你们(工人)由于胆小和选民稀少,将丝毫不起作用”,同时期的罗伯特·欧文也发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的号召。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英国
A.无产阶级处境艰难 B.民主化进程迅速
C.阶级矛盾得以缓和 D.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5.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着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马克思意在( )
A.说明巴黎公社是革命政权 B.指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C.扩大巴黎公社的国际影响 D.说明巴黎人民不应该建立政权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乌托邦的制度正和欧洲各国的制度相反,它是没有私有制的制度。这样的对比,就其本身来说,在社会政治作品中并不新奇;我们已经说过,许多古代思想家也都做过这种对比。但是,莫尔在《乌托邦》中抱定的任务是具体地说明:怎样在没有私有制的条件下,根据平等原则来组织社会生产。
——《〈乌托邦〉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从3月18日起,先前被抵抗外敌侵犯的斗争所遮蔽了的巴黎运动的阶级性质,便以尖锐而纯粹的形式显露出来了。因为公社委员几乎全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这些决议,要么是规定实行共和派资产阶级只是由于怯懦才不敢实行的,然而却是工人阶级自由行动的必要前提的那些改革,例如实行宗教对国家而言纯属私事的原则;要么就是直接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有时还深深地触动了旧的社会制度。但是在一个被围因的城市内,实行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个开端。
——《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 同时,巴黎的共和党人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他们自己的革命政府——所谓巴黎公杜——与凡尔赛的国民议会相对抗。国民议会于是召回国家军队攻打巴黎。在两个月的交战之后,公社被镇压了,国民议会的权威在全法国得到了承认。上万的巴黎工人被维持“秩序和安全”的部队残酷地杀害了。工人阶级受到威吓;农民和资产阶级得胜了。巴黎不再可怕了。
——《世界史》
(1)最早解决材料一“莫尔任务”的是哪一理论?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巴黎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个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概括归纳材料三中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分析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1.B
【详解】
材料观点是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推动了社会进步,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也有其自己发展的规律,所以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关系的说法符合这一主旨,故选B;A项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理路”不符,排除;”过时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理路”的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2.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公共食堂对公职人员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体现出了对公职人员经济权利的约束,防止公社委员以权谋私,体现了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所以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有利于建立工人阶级新型政权”,所以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表明公社委员由民主选举产生”,所以B错误;公社委员的定价份饭属于公社委员的专享,不能推及其家属,这是否能保证其生活供应则不得而知,所以D错误。
3.C
【详解】
根据材料“巴黎公社选举克服了以往的各种限制比如财产等的限制,打破了各区代表人数相等的旧传统,确定了代表人数同各区居民成正比例的原则”可知,这有助于提高工人群众当选为代表的概率,他们代表的是大多数人,他们的当选为大多数人诉求的表达提供了渠道,所以C正确;“说明公社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说法错误,所以A错误;“是资产阶级比例代表制的翻版”不符合史实,所以B错误;“是导致公社财政紧张的重要原因”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所以D错误。
4.A
【详解】
材料反映了傅立叶描绘了“和谐制度”的理想社会,主张普遍协作;结合所学可知,傅立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但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也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由此可知,他的理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故选A;傅立叶的理论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弊端,并不是批判道德沦丧、也不是顺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故排除BC;傅立叶的理论并没有揭示出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故排除D。
5.C
【详解】
当时巴黎公社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政权,维护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所以C项正确;当时并没有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并不是社会主义政权,排除A、D两项;当时巴黎被封锁,公社并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B项错误。
6.C
【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向蒙马特尔高地进发、国民自卫军、占领市政厅”可以判断出是巴黎公社革命,其中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C正确;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A排除;美国独立战场具有民族解放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B排除;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排除。故选C。
7.D
【详解】
巴黎公社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人类社会永恒的真理,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使得巴黎公社最终失败,说明公社更需要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故选D;材料仅能反映他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无法说明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排除A;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而不是德勒克呂兹的个人主张,排除B;德勒克呂兹的主张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和愿望,不是科学的构想,排除C。
8.B
【详解】
根据材料“英勇的法国3月18日革命是人类从阶级社会中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可得出,马克思说的是1871年3月18日在法国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故A项错误;国际工人运动兴起于1864年,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革命并未实现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故D项错误。
9.C
【详解】
马克思认为,以普选为基础的“真正的民主制”是克服国家与社会分离的必然选择。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由公社成员根据普选产生,当选的委员绝大多数是工人或工人的代表,并且选民可以随时罢免当选者,使公社成为公社成员自己管理自己的自治机构,公社的公职人员是社会公仆而不是社会主子,这些举措避免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使颠倒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又颠倒过来。故C项正确;公社成员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罢免并没有保证公社得到广泛的支持,比如公社并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故A项错误;无产阶级民主需要选举形式,但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民主不是选举代表来统治,无产阶级选举是无产阶级自我管理的形式之一,目的是实现劳动者自治,使社会摆脱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的控制,解决劳动受资本奴役的困境,使国家由资本和土地对劳动奴役的工具变革为“劳动的统治”。马克思强调,“公社不能建立一个新的阶级统治形式,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不同于以往任何资本主义政权,巴黎公社由选举产生行政的、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以及法官和审判官等一切公职人员,公职人员的权力来源于社会,是真正的民主制,公社权力并不是来源于选举,选举只是一种方式,故D项错误。
1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发展,适应了当时欧洲工人运动的需要,D正确;A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排除;马克思主义并未指导巴黎公社运动,B排除;C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影响,排除。故选D。
1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因此这一文献“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A正确;《资本论》主要是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规律,排除B;《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排除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探讨人类解放具体途径问题的论文,排除D。
12.A
【详解】
《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剩余价值学说,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3.B
【详解】
根据材料“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別的意义”等信息可知,说明马克思主义中的革命措施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即暴力革命的理论已经过时,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运动指南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某些革命措施已没有特别意义,暴力革命的理论已经过时,没有强调其自我完善的特点,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某些革命理论没有特别意义,不代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特别的意义,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14.A
【详解】
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对工人来说“丝毫不起作用”,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呼吁“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等,主要反映出当时英国无产阶级处境艰难 ,A项正确;民主化进程迅速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当时英国阶级矛盾得以缓和,C项错误;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15.B
【详解】
材料中马克思指出了巴黎公社在主观上所犯的一些错误,如没有乘胜进军凡尔赛,没有控制法兰西银行等,这一系列错误成为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重要因素,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
16.(1)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
(2)性质:无产阶级性质;理由: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采取无产阶级革命措施。根本原因: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
(3)原因:反动力量强大,未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