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喜欢文言文故事吗?每一则文言文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有着深刻道理的文言文故事吧!
18 文言文二则
我会写
勤
恭
萤
萤石
恭敬
勤奋
博
博学
贫
贫穷
bó
pín
qín
náng
gōng
焉
心不在焉
yān
囊
囊肿
逢
相逢
féng
yíng
卒
士卒
zú
多音字
盛
shèng
茂盛
chéng
盛饭
数
shù
数字
shǔ
数数
传
chuán
传说
zhuàn
自传
[还]辨读:hái(还要)huán(还书)
运用:我等一会儿还(hái)要去图书馆还(huán)书。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对对碰
贫——
博学——
老媪——
以夜继日——
贫——
勤——
弃——
博学——
穷
渊博
老人
日以继夜
富
懒
拣
无知
囊萤夜读
车胤 (约333年—401年)字武子,东晋大臣。车胤为官刚正不阿,不屈权贵,《晋书》称赞其“车胤忠壮。”他凡所历任,则任劳任怨,竭尽心力。此外车胤不仅做事不拘俗套,勇于创新,他还能说会道,善于赏会。
知识链接
油:
本课指点灯用的油。
厌倦。
词语解释
日:
白天。
倦:
贫:
贫穷,贫困。
博学:
学识广泛。
夏月:
夏季。
练:
白布。
以夜继日:
用夜晚的时间接着白天(学习)。
囊萤:
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萤夜读:
用口袋装萤火虫,
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教导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才会有成就。
初读课文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理解诗句
诗意: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理解诗句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诗意:(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煤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的时间接着白天学习。
“家贫不常得油”这句诗交代了什么?
这句诗交代了车胤的家境贫寒,这为下文胤囊萤夜读做了铺垫,也从侧面烘托车胤勤奋苦学的品质。
“以夜继日”的意思是: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车胤昼夜不停学习的情形。这个词进一步强化了车胤勤奋学习的品质。
“以夜继日”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有什么作用?
囊萤夜读
板书设计
家贫 无油
夏夜 有萤 以夜继日
勤奋苦学
坚持不懈
中心思想
《囊萤夜读》主要写了车胤从小家贫无油,为了学习,用白纱布袋装萤火虫产生光亮进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车胤不畏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反复诵读,背诵全文。
作业
铁杵成针
知识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
去:
离开。
碰上。
词语解释
媪:
妇女的统称。
逢:
感:
被……感动。
成:
完成。
欲:
想要。
还:
回去。
世传:
世世代代相传。
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铁杵:
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之:
卒业:
完成学业。
初读课文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理解诗句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诗意:磨针溪是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
诗意: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理解诗句
诗意: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理解诗句
三、四、五句有什么作用?
李白中途辍学的行为与下文老妇人磨铁棒做针的事迹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使作者要表达的道理更突出。
诗意: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理解诗句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老妇人铁杵做针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铁杵成针
板书设计
未成 弃去
逢媪 磨杵 还卒业
勤奋苦学
坚持不懈
中心思想
《铁杵成针》主要写了李白中途放弃学业,受到老妇人磨铁棒做针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影响,回去继续学习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做事要有恒心,只要坚持下去,铁杵也能磨成针。
背默这篇文言文。
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课后习题解答
朗读指导:①正确的朗读离不开理解。借助注释、工具书准确理解文章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②处理好文中的停顿,不要破读。③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运用声音表情达意。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提示:先借助注释理解本课出现的难懂的字和词,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胤恭勤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疲倦)
(贫穷)
(放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