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晚春》一诗中,通过景物描写,反映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了,七十年来,我国一项项科技成就令世人惊叹:“两弹一星”、“复兴号”高铁、港珠澳大桥、入海“蛟龙”、飞天“神舟”……这其中凝聚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报国情怀,这是一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的奋发情怀;这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的报国志向。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8分)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矜(qín) 震悚(sù) 响午(shǎnɡ) 诘问(jié)
B.颔之(hàn) 取缔(dì) 睨之(lì) 侮辱(wǔ)
C.愧怍(zà) 孤孀(shuānɡ) 塌败(tā) 门框(kuànɡ)
D.忿然(fèn) 滞笨(zhì) 烦琐(suǒ) 大庭广众(tínɡ)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B.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C.“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D.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11.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这次活动,考生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放松了心情,对考试更有信心了。
B.为了避免高速公路收费站不出现拥堵现象,今年春节期间免费车道不再发卡,7座以下小客车直接抬杆通行。
C.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郑州警方将全面排查并整治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问题。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的许多文章都是有言外之意的,需要我们认真领会。
B.这个十岁的小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说唱俱佳的表现让人赞叹不已。
C.在一些人眼中,转载文章不署作者姓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D.驻足街头,那娓娓动听的歌声不时传入耳际,那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1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句中加点词依次是副词、代词、动词、代词。
B.“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句中加点词都是叹词。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D.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1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再就是虚荣心,在文学青年身上尤其突出。
②到了真正饱经沧桑之后,我们才明白,人生的小烦恼是不值得说的,大痛苦又是不可说的。
③年少之时,我们往往容易无病呻吟,夸大自己的痛苦,甚至夸耀自己的痛苦。
④把痛苦当作装饰和品位,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⑤究其原因是对人生的无知,没有经历过大痛苦,就把一点儿小烦恼当成了大痛苦。
A.②③⑤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④①②
15.语文实践活动。(6分)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为积极响应号召,学校准备在近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这一活动。假若你被推荐为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突出主题,语言简洁得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会活动设计中,有一个人人参与的分享环节——“推荐精忠报国英雄”。你最崇敬的英雄是谁?请向同学推荐。要求:概述英雄事迹,语言简洁准确。(3分)
我最崇敬的英雄是____________,推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2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6~17题。(4分)
选段一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地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拉到了地点,他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假若胆壮不就是大意,他在放胆跑的时候可并不大意。不快跑若是对不起人,快跑而碰伤了车便对不起自己。车是他的命,他知道怎样的小心。小心与大胆放在一处,他便越来越能自信,他深信自己与车都是铁做的。
选段二
看这个天,多么晴爽干燥,正像北方人那样爽直痛快。人遇到喜事,连天气也好了,他似乎没见过这样可爱的冬晴。为更实际地表示自己的快乐,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从口中慢慢凉到胸部,使他全身一颤。几口把它吃完,舌头有些麻木,心中舒服。他扯开大步,去找她。心中已看见了那个杂院,那间小屋,与他心爱的人;只差着一对翅膀把他一下送到那里。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
(选自《骆驼祥子》)
16.选文中“她”是________,“喜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联系整部作品,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她”走向毁灭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19题。(4分)
母亲的眼泪
张纳元
母亲很贤淑,却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动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球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干裂的冻口在母亲的揉搓下慢慢变软,母亲就用炭火把羊油烤化后滴进我脚背上殷红的裂口里,山里人都普遍用这种土办法来治疗手脚上的冻口。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与羊油一起滴在我布满裂口的脚背上。
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高烧的我迷迷糊糊感到有凉飕飕的东西一点一点滴落在我脸上,并慢慢溢开来,我艰难地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跪在我的身边,泪流满面地凝视着我。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了。
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开学的那天阴雨连绵,因为要步行六十多公里的山路到山外的一个小镇上乘车。母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做饭,她给我做的是糖水面条。她一边往碗里捞面,一边对我说:家里穷,你这虽是去念大学,却要看许多白眼,受许多委屈,就多忍着点吧。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进碗里。我吃面,母亲就帮我打点行李。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
书上说,眼泪是软弱的具体写照。我说,不!母亲的眼泪使我体味到,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现在,我已是一名大学讲师了,但只要一闭上眼睛,母亲流泪的情景犹在眼前,它一直是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18.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流过的三次眼泪是按照____________顺序叙说的,在文中标志这一顺序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中的“咸味”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②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②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公亦以此自矜( )
(2)康肃笑而遣之( )
(3)夫没者岂苟然哉( )
(4)见舟而畏之( )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徐以杓酌油沥之 以其言试之河
B.睨之久而不去 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C.而钱不湿 十岁而能浮
D.以钱覆其口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
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2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体现了陈尧咨的傲慢,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2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5~27题。(8分)
【甲】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晚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更显游子思乡之苦。
B.【甲】诗一个“满”字实写笛声之响亮悠扬,以至于整个洛阳城都能听到。
C.【乙】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D.【甲】【乙】两首诗都写到了夜晚“笛声”,“笛声”是情感的触发点,是写景与抒情的纽带,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6.借景抒情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请分别阐述“散入春风满洛城”“受降城外月如霜”是如何借景抒情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乙】两首诗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8~31题。(14分)
大国手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心。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宛田面露讥笑,果断将棋子落在一隅。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
相传,唐宣宗年间,善棋的日本王子入朝进贡,皇帝曾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师言曾用这招“镇神头”,令王子败得心悦诚服。
宛田对“镇”视若未见,继续贪占实地。林海针锋相对,依然高压夺势。很显然,林海一旦尽收腹地,宛田则必败无疑。宛田意识到问题严重,便申请暂时封盘。
宛田回到住所,与日方高手共商良策。皆说,果然高者在腹。面对林先生,唯有一拼,方可争胜负。
宛田再下出的棋,便多了几分霸气,逼得林海频频长思。
到第三十天,林海下出一招妙手,白棋像被点了要穴,顿时动弹不得。宛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便称病不出,反复研讨。
不觉又是月余。宛田无奈之下,携厚礼密访施恩,许诺说,若能探得虚实,定有重金厚谢。
施恩对棋局本也迷茫,正想找林海讨教,便满口应承下来。
施恩见到林海,劝说,据我所知,林兄弟与提督早有协议。现在体面认输,实乃明智之举。
林海默然不决,说,你我兄弟,嗜棋如命,当知围棋起源中国。虽为游戏,却关乎大清国格,焉能不战而屈?
施恩羞红着脸,问,当前局面,如何应对?林海轻笑,说,思谋多日,偶得一招,唯鼻顶可解。
次日,宛田假作片刻思索,遂落子鼻顶。林海惊诧,微微摇头,只得另谋制敌良策。又数日激战,林海优势依然。
宛田绝望地想,林先生棋艺深不可测,即便认输,虽败犹荣。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
依照规则,宛田算“投子认输”了。段提督却惊呼,妙,妙不可言!
宛田仔细一瞧,竟然发现,滑落之子正断在黑棋筋上。有此一断,两边黑棋,必死一块。(A)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
林海对着棋盘,石佛般一动不动,直至封盘。
林海回到住处,饭也不吃,进了棋室。他交代夫人,任谁,也不要打搅我。
林海棋室的油灯,亮了一夜。拂晓,林海步出棋室,唤来妻子儿女,面色凝重地说,我离家之后,你们速速离京,越远越好。没有我的书信,万不可回。又嘱托夫人,凡我子孙,再莫学棋,切记!
夫人看到,林海一夜间头发竟白了大片,不禁失声痛哭。
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地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这手棋,名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白棋软肋。
施恩初见棋谱,颇感怪异。揣摩良久,方才发现,此棋一石三鸟,解危倒悬,妙不可言。他亢奋地断言,黑方小胜,已成定局。
宛田木然坐着,喉结上下涌动,嘴唇越来越抖,一口鲜红的血,疾射在棋盘上。
段提督急步抢出,对外宣布说,棋赛至今,已满百日,永久封盘!呕心沥血的名局,必将永垂千古!
林海听着外面的欢呼,企图站起,却四肢无力,浑身酥软,仰面跌倒……
(选自《北京精短文学》)
2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围棋泰斗林海凭借高超的棋艺与高尚的人格与日本棋士宛田激战百日,最终取胜,保全了国格。
B.文中画横线A处“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此处写雨,烘托了宛田欣喜若狂的心情。
C.宛田虽然号称日本“第一棋士”,但棋道即人道,其携厚礼密访施恩想“探得虚实”,就已经在“棋道”“人道”上彻底失败。
D.段提督对外宣布说,棋赛永久封盘。这是因为林海按照他设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前进,出色地完成他下达的任务,他内心欣喜若狂。
29.文中叙写唐宣宗年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4分)
(1)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地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这手棋,名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白棋软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施恩与林海同是围棋界泰斗,他们都可被称作“大国手”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3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一:有________相伴滋味长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书写工整规范,字数在600字左右;②诗歌戏剧除外,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③文中不得出现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内容。
第三单元测试卷
1.双袖龙钟泪不干 2.深林人不知 3.惟解漫天作雪飞 4.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6.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7.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8.岂因祸福避趋之 9.D 【点拨】A项,“矜”应读“jīn”,“悚”应读“sǒnɡ”;B项,“睨”应读“nì”;C项,“怍”应读“zuò”。 10.D 【点拨】D项,“?”应为“,”。 11.B 【点拨】否定不当,删去“不”。 12.D 【点拨】D项,“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此处用来形容歌声,使用有误。 13.B 【点拨】B项,“嗯”是叹词,“沙沙”是拟声词。 14.B 15.(1)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忠报国的英雄。他们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他们发愤图强,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一代代英雄的引领,才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英雄,分享英雄感人故事,铭记英雄先进事迹,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2)示例:岳飞 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精忠报国”的英雄除了岳飞、文天祥、苏武、秋瑾、林觉民等,还应该包括为祖国强盛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如钱学森、李四光等人。) 16.小福子 曹先生让祥子再到他家来拉包月,并答应让小福子也在他家吃住 17.小福子走向“毁灭”的原因是吃人的旧社会。小福子先是被二强子卖给军官,又被甩回来了。为了赚钱养家,又卖肉,最后因为虎妞死了没人帮她,家里又没钱,二强子把她送去妓院,她上吊自杀了。 18.时间 小学四年级 已快念完高中 考取了大学 19.是“眼泪”,饱含着母亲的辛酸与无奈(“我”心中的酸涩与苦楚)。 20.(1)夸耀 (2)打发 (3)难道 (4)畏惧、害怕 21.D 【点拨】A项,用/根据,按照;B项,代词,代射箭这件事/助词,的;C项,表转折/表修饰;D项,“它的”的意思。 22.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23.(1)(卖油翁)看到他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掌握了它的规律。 24.无他,但手熟尔(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生不识水(或“不学而务求其道”)
【乙参考译文】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蹚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能是随随便便就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溺水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追求大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人一样。
25.B 【点拨】这里是夸张的手法。 26.①“散入春风满洛城”,描绘了洛阳城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在洛阳游历时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②“受降城外月如霜”,则描绘出一幅荒寒凄冷的大漠月夜图,表达了戍边将士悲凉的心情。 27.①相同点:【甲】【乙】两首诗都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②不同点:【甲】诗还表达了作者在洛阳游历时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乙】诗还表达了戍边将士满心的哀愁。 28.D 【点拨】段提督下达的任务是要输。 29.通过插叙师言用“镇神头”赢得胜利的故事,侧面烘托出林海棋艺超群。(答出林海棋艺超群即可) 30.(1)此处写雨,不仅渲染了紧张的氛围,更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宛田棋子滑落于黑棋筋上做铺垫。(必须答出“推动情节发展”。) (2)此句美在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海超凡的棋艺。 31.示例:我认为施恩与林海虽同是棋界泰斗,但只有林海才配“大国手”称号。因为首先施恩技不如人,被日本棋手打败,更重要的是,棋品如人品,施恩竟然劝林海主动认输,还为宛田打探破棋招数。这种明哲保身、没有民族大义的人,不配“大国手”称号。林海不仅棋艺精湛,而且他力保国格,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这样德艺双馨的人才配称“大国手”。 3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