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词三首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词三首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1 20:1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 古诗词三首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语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 范成大
读题解题,走近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兴”,四声,兴致,兴趣。“杂兴”,随性而写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创作了诗文。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首诗是第二十五首。
范成大(1127-1206)字致能,号此山居士、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苏州吴县)人 ,南宋诗人。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劳动人民疾苦,数次出任地方官员,兴利除弊,不遗余力。
他的诗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现存诗约1900首。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 范成大
初读诗文 感知大意
品词赏句,理解诗句
梅子金黄杏子肥,
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麦花/雪白/菜花稀。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日长:天长了 惟有:只有。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诵读品析 体悟情感
三四句农民或忙于农事,或正在午间休息,显得村中平和宁静。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橫生。
一二句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突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色彩鲜丽,写出了田园之美。
诗中蕴含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读题解题,走近诗人
“宿”就是住宿、投宿。“店”,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指一位姓徐的男子。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称其为“诚斋先生”。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初读诗文 感知大意
品词赏句,理解诗句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伸向远方
未成阴:还没有成为树阴。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树叶不是很茂盛,还没有形成浓密的树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走:跑的意思。 急走:快速奔跑。
儿童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前两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的清新与宁静。路旁,树叶刚刚长出,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诵读品析 体悟情感
后两句描绘了儿童捕蝶时的欢乐场面。“急走”和“追”这两个动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极富童趣。而黄蝶更加顽皮,它置身于黄色的菜花之中,让人无法找到。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大儿锄豆溪东,
溪上青青草。 中儿正织鸡笼。
醉里吴音相媚好, 最喜小儿亡赖,
白发谁家翁媪? 溪头卧剥莲蓬。
读题解题,走近诗人
词也叫“长短句”。“清平乐”是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意境。常用词牌名还有“如梦令”“菩萨蛮”“西江月”“声声慢”“水调歌头”等。
这首词分上下阕,也叫上下片。朗读时,上下片之间要停顿一下。
“村居”是词的题目,即乡村生活。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爱国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初读诗文 感知大意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大儿/锄豆/溪东,
溪上/青青草。 中儿/正织/鸡笼。
醉里/吴音/相媚好, 最喜/小儿/亡赖,
白发/谁家/翁媪? 溪头/卧剥/莲蓬。
翁媪
ǎo
相媚好
mèi
剥莲蓬
bō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念péng。这是为了诗词平仄押韵的需要。 “小、草、好,媪;东、笼、蓬”,这些韵脚,让词读起来更流畅。
亡赖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大儿/锄豆/溪东,
溪上/青青草。 中儿/正织/鸡笼。
醉里/吴音/相媚好, 最喜/小儿/亡赖,
白发/谁家/翁媪? 溪头/卧剥/莲蓬。
品词赏句,理解词意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很亲热。
翁媪(ǎo):老翁、老妇,老夫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微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妇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除豆:在豆田除草。
亡赖:“亡”同“无”;“亡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趴在溪头,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诵读品析 体悟情感
上片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低小”的“茅檐”和“溪上”的“青草”,只寥寥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白发老夫妇,他们的谈话带着吴音,显得温柔、有趣、亲热,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一词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上片展现了一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江南乡村图。
下片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喜”,小儿子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卧” ,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诵读品析 体悟情感
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醉”
(1)因景而醉:“溪上青青草”“莲蓬”,“青山郭外斜”,鸟鸣花香,是世外桃源。
谁?
(2)因人而醉:孩子们勤劳、懂事;老人身体健康,千金不换啊!
(3)因情而醉:老夫妻相亲相爱,一家人和谐美好。
为何?
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21岁就参加了抗金义军,投身到国家统一的大业之中。42岁时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是在他被贬隐居江西上饶时写的。
他热爱、向往这美好的乡村生活,多么希望大宋人民都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这三首诗词的作者都生活在南宋。作者或写景,或记人,向我们呈现了恬淡悠闲、静谧美好的乡村田园风光,表达出对着美好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诗为心声”。当时,大宋国运多舛,战患不断,国土不断沦丧,贪腐丛生,百姓生活日渐艰辛、困苦。看着眼前这美好的乡村田园生活,作者多么希望所有的大宋百姓都能拥有这样的生活呀!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
课后练习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挑战默写另两首。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拓展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品悟词风和人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