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2.陈涉世家
hú
chuò
duó
háng
jiàn
shuò
chī
wàng
shù
曾经
受雇为别人劳动
停止
惆怅
如果
长叹
适逢,恰巧遇到
估计
商量,计议
为国事而死
屡次
贤明,有道德有才能
如果
假装
应当
意图
考虑、思索
私下
第二天
谈论
手指目视
平时
一齐
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难道
依从
愿望
等到
只有
这里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计议,商议
惩处
响应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8分)
(1)发闾左適戍渔阳
_______同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2)固以怪之矣
_______同_______,意思是: ____________
(3)为天下唱
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4)将军身被坚执锐
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適
谪
降职
以
已
已经
唱
倡
倡导、发起
被
披
穿
到处
常常
哀怜、怜悯
怜惜,怜爱
用竹笼罩着火
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逃跑
死亡
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因……而受苦
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形容词用作名词,铠甲;武器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手指;用眼睛示意
名词活用为动词,惩处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都是死,倒不如为国事而死,这样行吗?
(2)天下苦秦久矣。
全国人民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戍卒多愿听他的差遣。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成就尊崇的名号。
(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8.填空。(每空1分)
(1)本文的作者是 ___________(朝代)著名史学家、______家 __________(人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体通史,鲁迅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汉
文学
司马迁
纪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4)陈胜、吴广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发出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置书鱼腹);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篝火狐鸣)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陈涉世家》(全文)
(二)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同“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解析】A.等到/并排,紧挨在一起。B.你/像。C.士兵/最后。D.都是通假字,同“披”。
D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以及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2分)
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①原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②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参考译文】(二)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被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
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伙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伙”,所以天下流传“伙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事情。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5~8题。(共10分)
(一)《陈涉世家》(首段)
(二)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 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 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曾经
如果
长叹
怎么,哪里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惆怅怨叹了好久。
7.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佣耕”交代了陈涉的雇农身份,实际上也点明了他领导的这次起义的阶级性质。
B.“嗟乎”一声叹息和“鸿鹄之志”的比喻,寓意深远,充分表现了陈涉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写出了他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雄心壮志,这也点明了他领导起义的思想基础。
C.项羽见秦始皇巡游,认为自己可以取代他。
D.项籍小时候资质驽钝,学文、学武都没有取得成就。
D
8.语段(一)(二)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2分)
思想性格:清醒而敏锐地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参考译文】(二)项籍,是下相人,字羽。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也只能够)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项梁因此而感到项籍不同于一般人。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