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同学们,你们喜欢剪头发吗?每次剪头发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位剃头大师的技术如何吧!
19 剃头大师
剃
剃头
我会认
tì
执
固执
zhí
否
是否
fǒu
惯
习惯
guàn
厘
厘米
lí
摸
抚摸
mō
刑
判刑
xíng
替
代替
tì
鬼
差
胆
表
骂
表现
胆小
鬼脸
责骂
差劲
我会写
chà
理
理想
夺
抢夺
lǐ
mà
dǎn
付
付出
biǎo
fù
guǐ
duó
仇
仇恨
chóu
虽
虽然
suī
倍
加倍
bèi
件
信件
jiàn
泡
电灯泡
pào
大
dài
dà
大师
多音字
大夫
喝
hē
喝药
中
zhòng
zhōng
中药
中奖
hè
喝彩
[发]辨读:fā(发现)fà(长发)
运用:我发(fā)现姐姐特别适合留长发(fà)。
近义词
反义词
监督——
冤家——
摆弄——
折磨——
央求——
愿意——
监管
仇人
摆布
煎熬
勇敢
幸福
词语对对碰
胆小——
痛苦——
苦头——
熟练——
优秀——
倒霉——
乞求
乐意
甜头
生疏
平凡
走运
词语解释
监督:
冤家:
耿耿于怀:
规规矩矩:
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对头的意思。
察看并加以管理。
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央求:
恳求,乞求。
坑坑洼洼: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秦文君,1954年生于上海,儿童文学作家,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主编。其作品先后50余次获得国内外大奖、10余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0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还有10多部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德文版、韩文版、荷兰文版等发行到海外。代表作品有《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宝贝当家》《一个女孩的心灵史》《调皮的日子》《逃逃》《小丫林晓梅》《小香咕系列》和《会跳舞的向日葵》等。
知识链接
初读课文
“剃头大师”指谁?“害人精”又是谁?
课文朗读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怕
怕
怕
这句话连用几个“怕”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连用几个“怕”说明了小沙胆小的性格,作者把“还怕剃头”置于句尾,引出了下文,提示接下来要介绍的是关于剃头的事。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从“押进”和“监督”可以看出什么?
“押进”“监督”一般是对待犯人的手段,这里写的却是姑父对怕剃头的小沙所用的手段,反衬了小沙对剃头的害怕程度,突出了其胆小的性格。
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写出了什么?
“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写出了小沙由于害怕剃头,进而生出对剃头师傅敌视的情绪,可见其害怕的程度之深。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6自然段,说说老师傅是怎样给表弟小沙剃头的?小沙的感受如何?
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
“冤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老剃头师傅”称作“冤家”?
“冤家”是仇人的意思,因为小沙害怕剃头,谁给他剃头,他都会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仇人,而老师傅总是愿意给他剃,所以,在小沙眼中,老师傅就是冤家对头。
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耳朵不好”“磨得锃亮的剃刀”在这里有何作用?
“耳朵不好”是老师傅愿意给小沙剃头的原因,因为他听不清小沙的抗议;“磨得锃亮的剃刀”是小沙规规矩矩受摆布的原因。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沙“剃头”的经历比作受刑,从小沙的角度来突出剃头的难受,同时在笔法上与前文的“押进”一致。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这里的“害人精”是指谁?是站在谁的角度称呼的?为什么这样称呼?
这里的“害人精”指的是剃头的老师傅,是站在小沙的角度称呼的。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剃头时总是弄得小沙又痛又痒,很难受,在小沙看来老师傅是在害他,所以他称老师傅为“害人精”。
快速朗读课文7~17自然段,看看“我”是怎样给表弟小沙剃头的?结果如何?
这次,小沙的头发很长了。他知道姑父绝对不肯让他这样过年,可他又怕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就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
为了躲避上理发店理发,小沙作出了什么决定?突出了什么?
为了躲避上理发店理发,小沙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突出了小沙对剃头的害怕。
其实,不给钱我也愿意,因为从来没有人肯把头交给我随便处置。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
这句话透漏出“我”在剃头上是外行,为下文我剪坏头发埋下了伏笔。
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这句话是对“我”的什么描写?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的什么心情?
这是对“我”剪发时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理发时动作的潇洒,以及初次理发时的兴奋。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我”是怎么理发的?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我”理头发是“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这句话写出了“我”理头发时的随意,为下文“我”剪坏头发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反映了“我”的眼高手低。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这句话前后存在因果关系,先说原因,后讲结果,突出后果严重。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坑坑洼洼”和“层层梯田”写出了什么?
“坑坑洼洼”写出了头发凹凸不平的样子,“层层梯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头发前后长短不一的样子。
我想稳住小沙,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像见了鬼一样”是小沙看到自己头发时的反应,突出了头发被剪得难看之极。
“像见了鬼一样”写出了什么?
小沙在“我”给他理发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
刚开始,他“有些慌”,怕被“我”剪破耳朵。当他看见“我”真剪下来头发时,很高兴。当他听见“我”叫“坏了”时,只是摸了摸耳朵,确定耳朵没受伤,就表示无所谓。最后剪完了,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他是被自己的丑模样吓到了。
最后结果如何?
当然,我没得到那五块钱。这还不算倒霉,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呢,那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这段话写的是“我”给小沙剃头的结果:小沙被迫剃了光头,而姑父睡衣上的头发总也清理不干净,深受碎头发的折磨。
说一说“我”和剃头师傅谁剃的好?
剃头师傅剃的好,因为“姑父要付双倍的钱”。而“我”剃完头后,小沙“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再读课文
实际上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是“害人精”?
老师傅剃是“剃头大师”,“我”不会理发,乱剪才是“害人精”。
标题中的“大师”指的是文中的“我”。大师原是指在某方面造诣深、享有盛誉的专家,用在这里意在讽刺,读者的期许与结局形成反差,从而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并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板书设计
剃头大师
我:
小沙:
老师傅:
害怕理发
胆小、聪明可爱
让小沙遭受折磨
“害人精”
剪坏头发
眼高手低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我”帮胆小的表弟“小沙”剪头发,结果导致小沙被理了光头、姑父睡衣上的头发无法弄净的故事,刻画了小沙胆小、聪明、可爱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我”的眼高手低,进而告诉我们很多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道理。
作业
现实生活中,你理过发吗?有什么感想或感受?试着写一写。
课后习题解答
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老剃头师傅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按顺序推剪,而“我”理头发是“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随意乱剪。
一边默读一边想,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剃头大师”指的是文中的“我”,这是“我”的自我感觉。“害人精”指的是为小沙剃头的老师傅,因为他总把小沙弄得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很难受,所以小沙视他为“害人精”。
(2)“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因为在给小沙剪头发时可以随意乱剪,即使剪坏,只要耳朵还在,他就不在乎,不责怪。
标题中的“大师”指的是文中的“我”。大师原是指在某方面造诣深、享有盛誉的专家,用在这里意在讽刺,读者的期许与结局形成反差,从而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并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